首頁 > 職責大全 > 縣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縣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2024-07-09 閱讀 5811

縣人民醫院手術分級及管理制度

一、凡需施行手術的病員,術前要完成必要地檢查,盡可能明確診斷,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二、凡施行重大手術、復雜疑難手術、危險性較大手術,診斷未明確的探查手術(急癥例外)以及新開展的手術,均需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病區主任主持,經管醫師書寫術前討論記錄,并且主治醫師簽字。術前討論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手術適應癥、手術方式、步驟、麻醉及術中術后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其對策,確定術者和助手。一般手術由經管醫師書寫術前小結。

三、手術批準權限:原則上是逐級審批。

(1)、住院醫師主持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

(2)、主治醫師主持手術,由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科主任審批。

(3)、重大手術、復雜疑難手術、新開展的大手術;由主治醫師提出報告,經科主任審定,報醫務科請求院長審批。

(4)、一般急癥,需進行手術者,由當班二線醫師批準。疑難重癥,須報告主任批準。

(5)、審批者,應按手術分級標準進行審批,如遇特殊情況需超過標準者,應請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執行。否則發生問題由審批者負責。未經審批自行決定者,由本人承擔責任。

四、手術分級規定:一般分為三種。

(1)、一般手術,如闌尾摘除、疝修補、簡單乳房切除、急性膿胸引流、膀胱結石、鞘膜積液、一般四肢手術、體表腫瘤、胎頭吸引器助產等手術由主治醫師或科主任批準,由住院醫師擔任手術者(實習醫師擔任術者,必須在主治醫師或高年住院醫師帶領和指導下進行)。

(2)、重大手術,如內臟手術、食道手術、甲狀腺、血管瘤、內耳、各種復雜的矯形術及移植術、脊髓神經手術和手術后可能導致病員殘廢、影響生育者,需經醫務科或業務副院長批準,由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擔任術者或負責指導手術。

(3)、凡施行危險性較大手術、新開展的大手術、診斷未明確的探查手術,或病情危重又必須進行手術時,除術前仔細討論外,應由高年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擔任術者。同時應報院長批準,必要時請上級批準。

五、施行各種手術都應與患者家屬進行談話,說明手術目的、術中可能發生意外及預后情況,并做好談話錄記,必須由病員家屬或單位簽字同意。對于無主病人須緊急手術或緊急手術來不及征求家屬或單位同意時,應報醫務科并經院辦公會議決定后進行手術,上報衛生局備案。

六、術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必須及時完成,如有脫水、休克、貧血等不利于手術的現象應先行治療,待情況好轉后方可考慮手術,同時做好病員和家屬思想工作,以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七、術者或第一助手應在術前一日開好醫囑,并檢查手術前護理工作的實施情況,必要時協助手術室護士準備好特殊器械,應根據病情,手術需要配好備用血。

八、病員去手術前應排尿,摘下假牙、貴重物品交護士長或家屬代管。手術室工作人員應熱情接待病員,核對病員姓名、床號、診斷、手術、部位,爾后進行麻醉,然后再施行手術。

九、手術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如穿戴鞋帽、衣褲、口罩、隔離衣和洗手及整個手術操作過程要保持無菌。

十、一般情況下術者在手術過程中對病員負完全責任,助手應按照術者要求協助手術,發現不利于病員情況時,助手可提醒術者注意,但必須互相商討,必要時應請上級醫師決定。當手術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由低年資醫師或進修學習醫師擔任術者時,仍由上級醫師對病員完全負責任,術者必須服從指導。

十一、手術操作過程中,原則上按手術前討論方案進行,如術中病情變化需改手術方式,要經上級醫師同意,術者和助手的安排無特殊情況不準變化。

十二、在手術進行的全過程中應愛護機體組織,按解剖層次分離,分離時要區別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不應損傷手術毗鄰部位的器官和組織,止血應徹底,操作應穩、準、輕、快。

十三、手術中有異常發現與術前估計不符,發生意外的重要組織或器官損傷和術者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出現術者不易辯認的解剖關系或腫瘤侵犯鄰近器官使用手術進行有困難,在手術進行的全過程中病情急劇惡化,或發生術者無把握處理的情況時,均應及時請示上級醫師到場指導或參加手術進行處理,以免發生嚴重后果。

十四、手術過程中出現特別嚴重情況,有可能危及病員生命安全時,應立即向科主任、醫務科、院長匯報,以便及時組織搶救處理。

十五、手術完畢縫合切口前(特別是體腔和深部組織手術),要認真檢查手術用藥和敷料器械(特別是針線、刀剪、線軸及紗布等)是否齊全,嚴防遺留體內。全麻術后病人,要嚴格掌握拔管指征,確認病情許可后才能拔管。

十六、術后24小時內作好手術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注意術后并發癥的預防,絕不能因為手術結束而萬事大吉。

篇2: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為了確保手術及高風險有創操作的安全和質量,規范各科室各級醫師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防范醫療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術分級:手術及有創操作系指各類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分為四類:

(一)IV類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二)II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三)II類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四)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一)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三)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內。資深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

(五)根據三級醫師負責制規定,上級醫師有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的責任和義務。

三、醫師手術權限:各級醫師確定主持某級手術前,要在上級醫師指導(醫院或外院進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經考核合格(各專科的具體完成例數由科室根據專科特點、手術復雜、難易程度調整并報醫務科批準)。

(一)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I類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可主持I類手術。在熟練掌握I類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II類手術。

(三)主治醫師:可主持II類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經上級醫師批準,可主持III類手術。

(五)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II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IV類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以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

(八)資深主任醫師:主持IV類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和一般科研項目手術,經主管部門批準主持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九)新調入聘任的各級醫師獨立開展手術前應有高一級的醫師帶教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核定權限。資深主任醫師可由醫院學術委員會考核認定。

(十)進修醫師根據進修醫師管理規定,由科室根據其職稱和實際能力經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確定手術權限并報醫務科批準執行。

(十一)外請專家會診手術根據衛生部《醫師外出會診暫行規定》執行。

四、資格準入手術權限:各級醫師手術權限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同時必須符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技術準入資格。

五、手術審批權限:

(一)常規手術:I、II類手術由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決定手術者;III、IV類手術由正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決定手術者。

(二)資格準入手術:根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執行。

(三)急診手術:預期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手術權限級別內時,可通知并施行手術。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或術中發現手術權限超出值班醫師手術權限級別時,應按規定報告上級醫師處理。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應及時先予處置并同時報告上級醫師。

(四)新技術:根據醫院新技術準入制度執行。

(五)重要器官因傷病確需切除的,手術(指截肢、眼球摘除等嚴重影響功能、外觀的毀損性手術)前應報醫務科審批、備案。

(六)實施手術前應將手術方案、危險性、并發癥和預后由主刀或一助向患者本人或直系親屬詳細交代,在病人和家屬清楚了解病情、風險和預后后,由病人和家屬決定是否手術和選擇手術方案,若同意手術則由患者本人和授權家屬簽字備案。緊急手術來不及征求家屬同意時,可由單位或陪同人員簽字,由主治醫師作出處理意見并報科主任、經醫務科批準執行。夜間急診向科室最高級別值班醫師和醫院總值班匯報。

六、凡危險性較大手術、診斷未確定的探查手術或病情危重又必須手術時,報醫務科和分管院長批準。科主任有權根據每位醫師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調整其參加手術類別,重大、疑難手術由科主任統一安排參加手術人員。

篇3:附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對手術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并確定相對的手術醫師資格原則,擬定相應的手術分級管理。

一、手術分級:

按《住院病人圍手術期質量考評標準》(贛衛醫字[2003]95號),手術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和微創手術。

1、丁級手術:指普通常見的1~2人可完成的小手術,可在門診手術室完成。

2、丙級手術:一般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術,應在住院部手術室完成。

3、乙級手術:指稍疑難、重癥的大手術。

4、甲級手術:指疑難、重癥、科研項目及新開展的重大手術,此類手術嚴格按我院技術準入制度執行。

5、微創手術:根據技術的復雜性分別列入各類手術中。

二、手術醫師分級和參術范圍原則。

1、畢業一年以內及未取得醫師執照的醫師:只能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做丁級手術以及各類開腹手術的第二助手。

2、大學畢業3年以內的低年資住院醫師:應能熟悉掌握丁級手術,在上級醫師的幫助下,擔任丙級手術的一、二助手。

3、高年資住院醫師:指大學畢業有五年實踐經驗的住院醫師,經考核,可擔任丙級手術的術者及甲、乙級手術的助手。

4、主治醫師:應能熟練掌握丙級手術,在上級醫師指導下掌握部分乙級手術,擔任甲級手術的助手。

5、正/副主任醫師:參加各類手術,指導下級醫師開展各級手術,有權監督檢查手術診療質量。

6、術前診斷明確的病例,不允許跨科手術。術中發現為他科疾病,必須請相關科室術中會診、協商后,決定手術方式、術者、參術人員。

以上情況,需根據具體情況對待,擇期手術應以此原則安排手術人員。搶救時應按實際情況安排手術人員。急救時,急診醫生雖無手術資格,但可超越被核準的手術類型范圍準備手術,同時努力與上級醫師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