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裝備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裝備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0 閱讀 1964

安全裝備、設備管理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設備與生產全過程的系統管理方式,不斷更新改造,提升安全技術水平的原則,能及時有效地消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公司財產和人身安全。

一、目的:為規范安全裝備防護職責、內容和方法等,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的所有安全裝備。

三、設備設施選購。

1、必須堅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設備設施選購原則,要求做到設備運行中,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操作工的安全。

2、設備管理人員應根據本企業生產特點,工藝要求廣泛搜集信息(包括:國際、國內本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設備安全可靠程度。價格、售后服務等);經過論證提出初步意見報總經理批準實施。

四、設備設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2、制定設備維護保養責任制。

3、安裝安全防護裝置。

4、員工培訓,內容包括設備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知識等,經考驗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五、設備設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嚴格執行<>,由公司主管領導和設備管理人員共同落定。

2、設備操作工人須每天對自己所使用機器做好日常保養工作,生產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3、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維護保養,有設備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按照技術要求,由單位行政負責人和設備管理人員負責檢查實施。

4、預檢預修,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轉,避免發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設備管理人員根據設備狀況和使用壽命,預先制定出安全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落實專人負責實施,將設備質量保持在最好狀態,確保設備從本質上的安全性。

六、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1、設備運行與維護堅持“實行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

心養護,保證設備安全,負責人調離,立即配備新人。

2、操作人員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覺愛護設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得違規操作。

(2)做好設備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經常性的檢查。

(3)設備要定期更換、強制保養、保持狀況良好

(4)建立設備保養卡片,做好設備的運行、維護、養護記錄。

(5)保持設備設施清潔,場所窗明地凈,環境衛生好。

七、設備設施檢查制度。

1、根據設備性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檢查、維修制度。

2、每半年由使用部門會同維修人員,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實際運轉狀況,制定設備大修計劃,設備大修前必須制定檢修措施。

3、設備大修完工后,必須進行質量檢查的驗收。

八、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

1、一般設備安全事故發生后,操作使用人員應立即向所在單位負責人報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責任。

2、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發生后,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保護現場并報告公司負責人及有關職能部門,公司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進行檢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責任。

3、對各類設備安全事故,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調查及時報告,嚴肅處理。

4、對玩忽職守,違章指揮,違反設備安全管理規定造成設備安全事故的領導,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者,根據情節輕重,責任大小,分別給予處分、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處理,追究其法律責任。

九、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及報廢的管理工作。

1、國家或行業規定需要淘汰的設備。

2、設備已過正常使用年限或經正常磨損后達不到要求。

3、設備發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無法修復或修復不合算。

4、設備使用時間不長,但因更合理更經濟先進的設備或生產使用時需要更換的。

5、從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業平均水平,

6、符合以上情況的設備均可申請報廢。

篇2:安全裝備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裝備、設備管理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設備與生產全過程的系統管理方式,不斷更新改造,提升安全技術水平的原則,能及時有效地消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公司財產和人身安全。

一、目的:為規范安全裝備防護職責、內容和方法等,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的所有安全裝備。

三、設備設施選購。

1、必須堅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設備設施選購原則,要求做到設備運行中,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操作工的安全。

2、設備管理人員應根據本企業生產特點,工藝要求廣泛搜集信息(包括:國際、國內本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設備安全可靠程度。價格、售后服務等);經過論證提出初步意見報總經理批準實施。

四、設備設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2、制定設備維護保養責任制。

3、安裝安全防護裝置。

4、員工培訓,內容包括設備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知識等,經考驗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五、設備設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嚴格執行<>,由公司主管領導和設備管理人員共同落定。

2、設備操作工人須每天對自己所使用機器做好日常保養工作,生產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3、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維護保養,有設備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按照技術要求,由單位行政負責人和設備管理人員負責檢查實施。

4、預檢預修,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轉,避免發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設備管理人員根據設備狀況和使用壽命,預先制定出安全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落實專人負責實施,將設備質量保持在最好狀態,確保設備從本質上的安全性。

六、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1、設備運行與維護堅持“實行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

心養護,保證設備安全,負責人調離,立即配備新人。

2、操作人員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覺愛護設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得違規操作。

(2)做好設備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經常性的檢查。

(3)設備要定期更換、強制保養、保持狀況良好

(4)建立設備保養卡片,做好設備的運行、維護、養護記錄。

(5)保持設備設施清潔,場所窗明地凈,環境衛生好。

七、設備設施檢查制度。

1、根據設備性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檢查、維修制度。

2、每半年由使用部門會同維修人員,根據生產需要和設備實際運轉狀況,制定設備大修計劃,設備大修前必須制定檢修措施。

3、設備大修完工后,必須進行質量檢查的驗收。

八、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

1、一般設備安全事故發生后,操作使用人員應立即向所在單位負責人報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責任。

2、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發生后,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保護現場并報告公司負責人及有關職能部門,公司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進行檢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責任。

3、對各類設備安全事故,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調查及時報告,嚴肅處理。

4、對玩忽職守,違章指揮,違反設備安全管理規定造成設備安全事故的領導,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者,根據情節輕重,責任大小,分別給予處分、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處理,追究其法律責任。

九、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及報廢的管理工作。

1、國家或行業規定需要淘汰的設備。

2、設備已過正常使用年限或經正常磨損后達不到要求。

3、設備發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無法修復或修復不合算。

4、設備使用時間不長,但因更合理更經濟先進的設備或生產使用時需要更換的。

5、從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業平均水平,

6、符合以上情況的設備均可申請報廢。

篇3:煤礦通風安全裝備儀器儀表管理制度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10、158、165和礦井通風質量標準化標準規定,結合我礦百善字(94)104號文件規定及我礦實際情況,現制定對我礦安全裝備及各種通風儀器儀表管理制度。

一、安全裝備的管理規定

1.監測隊負責安全裝備的安裝、使用、調試、拆除的日常工作;

2.安全裝備的安全質量應符合井下電氣設備的完好標準;

3.建立安全裝備臺帳、集中管理;

4.建立安全裝備檢修記錄,及時填寫,積累檢修經驗;

5.井下使用的設備每周至少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

6.井下裝備由該地點的施工單位負責看管,凡發生裝備被損壞的追究當班班(隊)長責任,對需要經常移挪的裝備,只許采、掘班(隊)長在瓦檢員和放炮員的監護下,按規定移挪,嚴禁擅自移挪或停用,裝備停用后,由監測隊回收待用;

7.維修工要認真負責裝備的維修質量,精心鉆研業務,提高維修質量,為礦井安全監測提供安全保障。

二、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管理規定

1.監測隊負責通風安全儀器儀表計量校正工作,做到帳、物、卡記錄齊全;

2.通風安全儀器儀表做到集中保管、維修、發放及環境衛生整潔;

3.編制通風安全儀器儀表年度送檢計劃;

4.在架使用的各種安全儀器儀表,必須保持完好,具備計量合格證,嚴禁無證使用;

5.監測隊負責各種安全儀器儀表的檢定證書的存檔工作。

三、安全儀器儀表的發放范圍

1.便攜儀的配備范圍是礦長、礦技術負責人、放炮員、通風和采掘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長、流動電鉗工;

2.其它儀器儀表的發放使用人員是通風區職工。

四、發放地點

發放地點設在通風區安全監測隊儀表發放室,便攜儀及各種儀器儀表憑牌個人領取。

五、維修管理

1.通風區設專職人員對便攜儀及各種安全儀器儀表的日常維修管理發放工作;

2.各單位要對使用安全儀器儀表的職工加強教育,要愛護安全儀表,不得無故損壞丟失;

3.維修發放人員要熟悉各種安全儀器儀表的工作原理和完好標準,每天負責對在架儀表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及時填寫記錄,保持環境衛生整潔。

六、其它要求

1.各單位對需要使用儀器儀表人員進行登記,統計后報通風區,由通風區根據儀器儀表數量和和單位需求量進行計劃分配;

2.丟失牌子應立即申請辦理,凡因牌子丟失,儀表被他人領走,由本人負責賠償;

3.損壞丟失安全裝備、儀器儀表及配件,發放人員有權扣下牌子及時辦理賠款手續。如不及時辦理賠款手續,而影響工作或打罵維修發放人員,移交礦保衛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