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壓供電安全技術管理規范

高壓供電安全技術管理規范

2024-07-10 閱讀 6744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1、機電管理部門都要有一名副科長或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分管供電管理工作,負責全礦、公司的安全供電和電力自動化系統的運行管理。

2、各生產、生活后勤等工區要明確分管供電管理的副區長或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本工區的供電管理。

3、依據“山東煤礦安全生產檢測檢驗工作管理辦法”(魯煤安監科字[2006]194號)的有關規定,在用電氣設備必須進行年度檢驗,并取得“安全檢驗合格證”。

二、運行方式?

1、35KV礦井電源線路應保證主回路運行,備用回路帶電備用。

2、礦井電源線路為6KV直配線,兩回路或三回路同時供電時,母線應采取分段運行。

3、6KV供電系統,凡是雙回路供電的,一律對應采取分列運行。

4、變電所直流操作電源應設置兩臺站用變壓器,一臺運行,一臺備用,正常供電時應運行其備用回路的一組站用變壓器(配用大容量蓄電池的可不受此限制)。

三、電氣預防性試驗

㈠試驗分工

1、礦井主變壓器、高壓斷路器、下井電力電纜、絕緣油、避雷裝置由具備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檢驗。

2、降壓站主變壓器絕緣油發現異常,必須到電業部門加做色譜分析,以便進一步分析和判斷。

㈡試驗周期

1、每年統計用電負荷及短路電流計算,按《煤礦電氣試驗規程》中的附錄3-1(3-2)的要求計算繼電保護整定值,經單位分管技術負責人審核后,進行整定試驗。當礦井有兩個以上的降壓站時,必須配有繼電保護配置、整定方框示意圖。

2、降壓站及地面變配電所配電系統繼電保護裝置每年進行一次整定試驗;井下中央配電所配電系統繼電保護裝置每半年進行一次整定試驗;用電負荷變動和事故拒動以及越級跳閘時,隨時進行整定試驗。

?3、發、變、輸、配電的主要設備和纜線,每年按《煤礦電氣試驗規程》規定的主要項目進行預防性試驗;每年對各類充油設備提取油樣,按規定的分工范圍進行簡化試驗;每年對變配電場所配用的絕緣防護用品進行耐壓試驗,試驗后的絕緣用品必須有合格標志、試驗日期;各種試驗結果要有試驗報告備查。

㈢運行中的35KV主變壓器,凡發生瓦斯或差動繼電器動作或因外部短路沖擊造成前級變電站出線開關跳閘停電的,要退出運行,經有資質的單位全面試驗合格后方可送電。

以上各種試驗必須由具有試驗資質的電氣檢驗機構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及調整處理情況要有報告,存檔備查。

四、變配電設備的檢查、檢修和性能檢測

1、各變配電所要制定崗位工、維修工對設備、供電線路、電纜的巡回檢查制度,明確檢查部位、內容、方法、記錄、匯報等工作內容,發現問題及時安排處理。

2、主要電氣設備的檢修或更換時,必須編制檢修任務書,包括施工方法、步驟、質量技術要求、安全措施、檢修運行方式及應急供電方案等內容。主變壓器吊芯、調整分接開關等項目的安全技術措施,報礦業(集團)公司審查批準后實施。

3、對發、變、輸、配電的主要設備和纜線,每年的預防性試驗結果超出規定或同上一年對比性能明顯惡化的要加做試驗確認,并認真分析安排整改,達到標準后方可投入運行。

4、降壓站、礦主配電所、機房配電所、井下中央變電所的斷路器、隔離開關至少每半年進行檢修測試、調整,并對斷路器的過流保護做傳動性能試驗。

5、架空輸電線路每年春季、秋季進行清掃、檢查。汛期暴風雨天氣按公司、礦分管范圍,對電源線路、風井、轉供電架空線路進行巡查,對危及安全供電的要及時處理,消除事故隱患。降壓站室外設備的絕緣瓷瓶要進行防污閃處理。涂硅油的,每年秋季進行一次;涂新型防污閃涂料的,按照說明書要求的周期進行。

6、地面變配電所的電源備用回路每季對油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別進行一次電動或手動合閘,不可靠的及時處理。

以上各種檢查、檢修、試驗要有記錄備查。

五、保護接地系統

㈠地面供電系統及井下供電系統必須有完善的保護接地網

1、地面變電所必須有水平導體組成的接地網,接地體和接地線的選擇符合GB50169-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避雷器或避雷針的集中接地必須有獨立的接地裝置,符合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6年修訂稿)的規定。接地電阻值符合有關設計要求。

2、井下接地網主接地體應在主、副水倉各埋設一塊,接地體用耐腐蝕的鋼板制成,其面積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測得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Ω。

3、各類保護接地裝置嚴格按要求敷設,接地引線要明線敷設,便于檢測接地電阻值。

㈡防避雷裝置的裝設、檢測。

1、對建筑物及輸電線路、變電所、電機的防雷設施,按規程規定裝設齊全,并做好編號、登記、建檔工作。

2、防雷設施每年雨季前進行安全檢測、試驗、安裝,做好原始記錄,凡檢測不合格的必須限期整改,整改意見和結果留有記錄,存檔備查。

六、管理制度及記錄

1、變配電所必須具備的管理制度:

⑴崗位責任制

⑵交接班制?

⑶停送電制度和操作規程(包括操作票、工作票)

⑷要害場所管理制度

⑸領導干部上崗制度

⑹事故處理制度(包括事故預防及反事故措施)

⑺設備缺陷管理制度

⑻設備運行規程(包括電氣預防性試驗制度,直流操作電源充放電及維修保養制度)

⑼供用電技術規程

2、記錄:

⑴變電所運行日志

⑵交接班記錄

⑶設備缺陷記錄(包括故障異常)

⑷設備檢修記錄

⑸繼電保護整定記錄

⑹事故記錄

⑺要害場所記錄

⑻干部上崗記錄

七、其它

1、配電工、維修工必須經過培訓,考核發證,持證上崗。

2、降壓站、礦井主配電所、中央變電所、風井配電所的值班員按事故搶險預案的有關內容每年雨季前必須進行一次模擬總停電和主要常見事故應急恢復搶送電的培訓,保證在事故狀態下,正確判斷,快速恢復供電。

3、各變、配電所都必須有與現場相符的供電系統圖。當供電系統變動時,供電系統圖必須及時變動。驗電、放電接地設施及絕緣用具配備齊全。

4、在高壓電氣設備或供電線路上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工作轉移和終結制度。嚴格按停電、驗電、放電、短路接地順序做好停電工作。

5、倒閘操作必須執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制度,操作時必須佩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

6、加強對外供電(轉供)用戶的監督檢查工作。本著誰供電、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定期組織對外(轉)供戶的安全檢查,督促外(轉)供用戶的試驗檢測工作,凡發現檢測檢驗不合格、重大隱患不處理的,停電并限期整改。

7、規范反送電警示語言和圖示。電源下進線盤、聯絡盤警示句為:“此盤為反(倒)送電源”,凡雙回路供電用戶的饋出盤警示句為:“防止反送電”并畫簡圖示意。

8、降壓站和地面配電所進出線電纜布置要規范,出口要封堵。墻面、屋面不得滲水、漏雨,窗戶要安裝百頁窗,門口要裝設不低于300mm的防鼠板。防滅火器材要充足、有效,存放地點應便于取用。

9、高壓柜應逐步安裝防誤裝置,并優先采用電器閉鎖或微機“預防”,新購高壓板必須安裝防誤裝置,以實現下列功能:⑴防止誤分;誤合斷路器。⑵防止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⑶防止帶電掛(合)接地線(接地開關)⑷防止帶接地線(接地開關)合斷路器(隔離開關)⑸防止誤入帶電間隔

10、礦井主供電系統進行的調整、改造;降壓站內主變壓器的更換;降壓站內一、二次系統內設備更新、更換下井電纜等技術改造,必須按照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經批準后方可組織實施。

11、各配電所、降壓站必須建立高低壓電氣設備技術臺帳,統計設備型號、規格、銘牌參數及主要配置電氣的技術參數。

12、在高壓電氣設備或供電線路上檢修,工作票簽發人必須審核簽批好的的施工措施或零星施工任務書后,方可簽發電氣工作票。

13、確保降壓站、配電所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遙測、遙信、遙控、遙脈”功能正常使用,信號采樣和后臺顯示準確無誤。

收銀制度

篇2:鐵路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政策

1?總則

1.1?編制目的

電力牽引是一種先進的牽引動力。在繁忙干線、運煤專線、長大坡道、長隧道及高速鐵道等線路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在《鐵路主要技術政策》中已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力牽引”,電力牽引在三種牽引方式中將逐步占主導地位。

我國電氣化鐵路發展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到1997年,電氣化鐵路營業里程已突破一萬公里,在促進鐵路技術進步、發展重載運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貫徹落實“科技興路”的戰部署,實現鐵路“九五”計劃及2010年長期規劃綱要,特制定《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

1.2?編制指導思想

《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貫徹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取既有電氣化鐵路建設和運行的經驗教訓,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積極研究推廣成熟的國內先進技術,促進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使之適應鐵路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1.3?編制原則

1.3.1?《鐵路牽引供電主要技術裝備政策》是《鐵路主要技術政策》的子政策,是制定牽引供電裝備有關標準、規程、規范的重要依據之一。

1.3.2?積極采用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盡快實現與國際接軌。

1.3.3?發展牽引供電技術裝備應貫徹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原則。

1.3.4?與牽引供電系統密切相關的專業和部門應協調配合。

2?牽引供電系統

2.1?供電方式與受電電壓

供電方式采用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或AT供電方式。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研究雙邊供電方式。

受電電壓采用110kV或220kV,有條件的地區盡量采用220kV受電。

2.2?供電能力

供電能力必須與運輸能力相匹配,滿足規定的列車重量、密度和速度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2.3?樞紐供電

樞紐供電須結合相鄰線的電氣化統一規劃,各線路及編組站、大型客站應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相互供電的靈活性。

2.4?絕緣水平

牽引變電所、接觸網、電力機車的絕緣水平,應按系統考慮,合理配合。對污穢嚴重或維修天窗困難區段,應加強絕緣,并考慮維修條件。

2.5?功率因數、諧波、負序電流

積極解決功率因數、諧波和負序問題。加快研究實用的可調無功補償或綜合補償裝置。

3?牽引變電所

3.1?牽引變壓器的接線型式選擇應遵循有利于改善負序、提高容量利用率、降低電壓損失的原則。

3.2?牽引變壓器必須具備較強的過負荷能力和抗短路的能力,并逐步經國家檢驗機構驗證。

3.3?牽引變電所應具備輸電線路和牽引變壓器自動投切條件。

3.4?繼電保護應具備抗諧波影響,躲避牽引與再生混合牽引負荷影響和適應高阻接地的性能。

3.5?27.5kV饋線應積極研究采用能判斷永久故障和瞬時故障的自動重合閘。

3.6?27.5kV側應具有記錄故障點及故障錄波功能的測量裝置。

3.7?牽引變電所接地系統按不允許回流流經地網設計,牽引回流應經完善的回流系統流回牽引變壓器。

3.8?逐步實現保護、信號、測量、診斷與開關一體的單元間隔。

3.9?積極推行牽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及無人值班或減員值守方式的牽引變電所。

4?接觸網

4.1?接觸網懸掛標準

接觸網懸掛類型根據線路等級及運行速度,分為J*G-100(時速120km/h以下)、J*G-160(時速120km/h~180km/h)、J*G-200(時速180km/h~220km/h)等類型,正線接觸網張力不低于以下標準:

J*G-10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25kN,接觸線張力10Kn;

J*G-16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30kN,接觸線張力13kN;

J*G-200鏈型懸掛,全補償,綜合張力30kN,接觸線張力15kN。

4.2?一般應采用銅接觸導線。重要干線或車流密度很大的線路宜采用銅合金線。大氣及工業污染不嚴重地區可采用鋼鋁線。高速區段應研究采用新型接觸線。新型接觸線應兼顧抗拉強度和導電率的要求。

4.3?接觸線高度

4.3.1?為保證電力機車良好受流,在運行速度為160km/h及以上時,其站場和區間的接觸線高度宜取一致。

4.3.2?客運專線,其接觸線的高度可為5.3m~5.5m,且站場和區間應取一致。

4.3.3?在運行速度為140km/h~160km/h時,接觸線坡度應不大于2‰。200km/h及以上時,其坡度不大于1‰。

4.4?接觸網設備使用壽命與安全系數。

4.4.1?接觸網正常使用壽命為20至25年。

4.4.2?永久性設施(包括支柱、基礎、隧道、橋梁埋入件)應具備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其壽命不小于30年。

4.4.3?接觸懸掛包括支持結構、零部件、承力索、接觸線、吊弦等設施的安全系數逐步采用國際先進標準。

4.5?弓網配合

4.5.1?定位器及接觸線各類線夾采用輕型材料,改善懸掛點處彈性,減少接觸網的彈性不均勻性。

4.5.2?提高接觸線的張力,張力補償裝置的傳動效率不低于96%。改善力的傳遞,保證張力恒定。

4.5.3?加強對錨段關節處導線平行及交叉結構的研究,改善相應的彈性性能。

4.5.4?在一般情況下,接觸網的縱向沖擊加速度應不大于20g。

4.6?電分段裝置

4.6.1?電分段的性能應能適應線路的允許速度和電位差的要求。

4.6.2?在正線上宜不設置分段絕緣器。

4.6.3?上、下行間的分段絕緣器及隔斷絕緣,應提高絕緣強度,其泄漏距離不小于4.8~6.0cm/kV。

4.6.4?運行速度160km/h及以上時,電分段宜采用五跨絕緣錨段關節。

4.7?電分相裝置

4.7.1?改善電分相裝置的結構,使受電弓能較平穩地過渡和實現電氣轉換。運行速度160km/h及以上時,宜采用錨段關節式的絕緣電分相結構。

4.7.2?積極研究和采用電氣和機械性能優良的自動過分相裝置。

4.8線岔

4.8.1?進一步研究和采用無交叉線岔。

4.8.2?線岔應輕型化。

4.8.3?對現行使用的線岔,在始觸區內應禁止安裝線夾,并保證兩支接觸線等高。

4.9?研究開發適合接觸網要求的過電壓保護裝置。

4.10?接觸網零部件

4.10.1?采用高強度銅合金、鋁合金零部件。鋼質零部件應有防腐措施。

4.10.2?零部件的制造工藝采用模鍛、壓鑄和擠壓工藝。

4.10.3?接觸懸掛受力零部件(終端錨固線夾、接頭線夾、定位線夾、定位環、套管鉸環、定位器等)廢止鑄鐵件。

5?調度及通訊

5.1?牽引供電系統應設有微機遠動裝置,實現調度監控自動化。遠動裝置除完成傳統的三遙功能外,還應逐步實現設備管理和與供電段終端的信息交換及故障處理決策等功能。

5.2?樞紐內主要隔離開關及負荷隔離開關應納入遠動。

5.3?電力調度與行車調度要鄰近設置并有專用通訊設施。

6?運營管理

6.1?供電段為牽引供電設備檢修、運營管理的基層單位,其機構及運營維修管理人員組成應與電氣化鐵路的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

6.2?牽引供電設備應逐步實現維修機械化和發展實時檢測技術。供電段應配置接觸網巡檢車、接觸網作業車、變電設備測試車等裝備。鐵路局應配置接觸網綜合檢測車。

6.3?供電段技術管理應實現科學化、系統化。

6.4?采用遠動系統的電氣化區段,供電段應設置遠動復示終端。

6.5?為保證牽引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在設計和編制列車運行圖時應預留足夠的維修“天窗”(單線區段90分鐘,復線區段120分鐘)。對區段站、樞紐站的接觸網維修時間也應有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確保兌現。供電段應充分利用維修“天窗”時間,改進檢修方式,逐步實行狀態修和設備壽命管理。

6.6?牽引供電設備大修應認真做好前期調研,針對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并根據當時的技術發展水平制定相應的技術條件,按照設計進行大修。

接觸網大修作業應提高機械化程度,充分利用維修“天窗”。當維修“天窗”不能滿足接觸網大修作業要求時,應調整列車運行圖,保證作業時間。

6.7?供電段應強化事故搶修手段,配置搶修車列,配備足夠的搶修材料和機具,設置專用移動通訊網絡。

接觸網事故搶修機制還應考慮滿足鐵路突發事故的救援配合。

6.8?對早期修建的和尚未達到大修期的電氣化鐵路,由于歷史原因遺漏的和影響安全運行的牽引供電設備,也應根據新時期的技術要求及時進行更新改造,以提高電氣化鐵路的可靠性。

7?開通運行基本條件

7.1?牽引供電工程按設計工程數量全部竣工并驗交合格,具備交付投運使用條件。

7.2?鐵路電氣化相關工程全部竣工并驗交合格交付使用。

7.3?牽引供電外部電源已具備送電條件。

7.4?運營管理已具備條件,準備工作全部就緒。

7.5?接觸網受電前,應使用檢測車進行常速冷滑試驗,確認接觸網施工質量。

7.6?正式開通前應安排熱滑試驗,熱滑試驗完成后24小時正式交付運行。

8?關于電氣化鐵路相關專業間的若干問題

電氣化鐵路是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化鐵路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多個專業之間配合。

8.1?工務

8.1.1?路基及接觸網設計中,應確保路基和接觸網基礎的穩定和抗災需要。

8.1.2?橋梁、隧道、大型高架候車室、跨線橋梁等特殊困難地段的設計,應考慮各專業的技術和養護維修需要,共同協調,優化設計方案。

8.1.3?軌面高度的抬升,應保證接觸網運行安全要求,統一協調進行。

8.1.4?新線電氣化鐵路的路基設計,應統籌考慮排水溝和接觸網立桿的需要。在既有電氣化鐵路改建時,接觸網桿的設置應確保路基和接觸網桿基礎的穩定和抗災需要,并與側溝排水一并考慮。

8.2?電務

8.2.1?牽引供電系統的遠動通道,應采用鐵路通信網的專用通道,并宜優先應用數據通道;主/備通道有條件時,應分路由設置。

8.2.2?遠動通道的檢修測試應納入電務通信維修中。

8.2.3?遠動系統應有專用通道,遠動通道應同調度集中、TMIS、DMIS等同級別。

8.2.4?接觸網維修、搶修時,應配備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8.3?車務

8.3.1?編制和調整運行圖時,應考慮接觸網維修、大修“天窗”時間。

8.3.2?“天窗”可分為“垂直”和“V型”兩類,接觸網的維修、大修作業應與之適應。

8.4?機務

8.4.1?機車和牽引供電系統的絕緣配合,應符合合理、科學、全局的原則。

8.4.2?機車受電弓、接觸線之間,應滿足弓網動態配合標準,減少弓網故障,減少離線,減少無線電干擾。

篇3:供電所年度經營指標考核辦法

供電所年度經營指標考核辦法

為了搞好我單位經營管理工作,,進一步樹立企業以經濟為中心的經營思想。實行客觀的經營動態管理,結合我單位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經營指標考核管理辦法;

一、10千伏線路的線損率、電費回收率、抄表率、抄核收差錯率,考核辦法如下:

1、線損指標率在7%的基礎上每超+1或降-1百分點,罰抄表員50元,月考核是兌現.

2、電費回收率低于100%的,將在抄表員的工資中扣充電費,月考核時兌現。

3、抄表率如有估、漏、抄的現象,第一次發現罰抄表員100元,第二次發現罰款200元,如有第三次的話將責令下崗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4、抄、核、收差錯率,在千度以下者,罰其100元,千度以上,萬度以下者,罰其500元,萬度以上者直接下崗培訓3個月,并且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0.4kv線損率,電費回收率,抄、核、收差錯率考核辦法:

1、線損率在11.5%的基礎上每超+1或降-1個百分點,罰抄表員20元。

2、電費回收率低于100%的,在抄表員工資中扣其相應金額充交電費,月考核兌現。

3、抄表率,發現估、漏抄現象,第一次發現罰抄表員50元、第二次發現罰其200元,如在出現一次就責令其下崗培訓3個月,并考試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4、抄、核、收費差錯率100度以下者罰抄表員50元,100度以上1000度以下者罰200元,1000度以上者將責令調離抄、核、收崗。

以上制度我們將會嚴格執行,確保我單位今年的各項經營指標能順利完成。

----供電所于**年制定,**日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