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銅礦頂幫采空區管理辦法

銅礦頂幫采空區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5934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切實強化礦山對頂幫、采空區的管理,避免和減少片幫冒頂事故,保障從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及安全標準化規范的相關要求,結合大紅山銅礦實際和發展要求,在原《大紅山銅礦頂幫、采空區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此辦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和管理大紅山銅礦的頂幫、采空區的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大紅山銅礦所轄區域內的作業面、采空區及所有從業人員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頂幫、采空區管理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礦山負有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的單位和從業人員必須遵守本辦法和其它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標準、條例,不斷加強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第五條?分級管理,層層落實,切實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礦相關職能部門對全礦頂幫、采空區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作業區域內直接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對頂幫、采空區管理全面負責。

第六條?頂幫、采空區實施分級管理,各單位應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頂板進行危險源、危險性分析,確定危險源等級,并以此不斷完善防范措施,加強落實。

第二章?頂幫、采空區管理安全檢查

第七條?大紅山銅礦頂幫、采空區管理安全檢查主要分為:(1)定期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2)經常性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3)季節性及節假日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4)頂幫、采空區專業安全檢查。

第八條?檢查周期要求:

1、定期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由礦安全生產部每月組織一次;各工區施工單位內部自檢每周組織一次。檢查范圍:全面檢查。

2、經常性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由工區、部門現場管理人員每日進行檢查,作業人員班前班中班后進行檢查。檢查范圍主要為現場作業面。

3、季節性及節假日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由安全生產部組織,組織周期根據節假日及不同季節的情況組織。檢查范圍:全面檢查。

4、頂幫、采空區專業安全檢查由技術業務部門每月組織一次。檢查范圍主要為采空區周邊巷道、淺采作業面、大規格巷道等達D級及其以上危險源的地點及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第九條?檢查要求

1、安全檢查本著突出重點的原則進行確認,對于危險性較大、礦圍巖破碎、支護地段、暴露空間面大(淺采、大規格斷面巷道)等易發生事故的地方應加強檢查。

2、主要檢查內容:查思想、查意識、查制度、查管理、查順序、查整改、查質量、查隱患、查環境、查設備設施等。

3、檢查方法可用常規檢查法或安全檢查表法進行。

4、每次檢查必須有整改通知(整改項目、整改時間、整改措施、整改反饋等內容要求)。

5、頂幫、采空區安全檢查勞動紀律按礦安全生產部規定執行。

第三章?頂幫、采空區管理與施工作業管理要求

第十條?作業前必須首先進行現場安全確認,認真處理浮石,避免在同一工作面同時鑿巖和處理浮石。作業人員應堅持執行“五堅持管理規定”,浮石處理必須遵循“撬毛十撬十撬作業管理規定”。

第十一條?對頂板不穩固的采場或巷道必須有監控手段和處理措施。

第十二條?圍巖松軟不穩固的回采工作面及采準、切割巷道必須采取合適的支護措施,且支護質量符合設計技術要求。

第十三條?每個作業面必須配備有合格的撬毛工具。

第十四條?禁止單人作業,作業面必須達到現場標準化要求,尤其要確保現場照明度,大規格作業現場及淺采作業面須強制性推行強光照明,以便提高作業人員對現場頂幫、采空區危險性的識別,從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第十五條?各工區必須針對本區實際制定支護管理制度,要求對支護點認真進行風險識別,并制定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組織措施方案并進行備案(特項工程須報礦安全生產部獲準和備案)。

第十六條?現場安全確認必須遵行《大紅山銅礦頂板管理安全確認規定》、《大紅山銅礦現場管理問責制實施辦法》之規定。

第十七條?淺采盤區的設計必須經礦及公司審查通過,現場經生產技術部進行現場交底,下達回采通知,同時由安全生產部對作業現場進行安全確認,下達核準通知單后方可組織進入正式的回采作業。

第十八條?采空區必須及時進行充填,嚴格按充填密閉設計組織施工,嚴格遵守大紅山銅礦充填作業相關管理要求,加強現場巡檢工作,確保充填安全。

第十九條?進入采空區周邊、采空區內測量、檢查必須經礦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同意方可進行,否則按違章處理。

第二十條?盤區暴露面積,條柱、間壁柱的規格達到可研設計要求。

第二十一條?嚴格遵守回采順序,嚴禁打亂正常的回采順序組織生產,以確保正常的持續銜接和采區的安全。

第二十二條?加強采空區及地壓活動影響區域巖移觀測,及時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

第二十三條?原則上巷道掘進采取一次成巷,盡可能采用光面爆破技術進行工程的施工。若因現場情況需采取二次成巷施工方法進巷道掘進時,作業迎頭只能超前壓頂一個循環,禁止迎頭鑿巖與壓頂作業同時進行。

第二十四條?支護措施必須充分體現及時性、有效性,支護方式合理可行,并根據礦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相關規定及時審報計劃。

第二十五條?井巷及其支護方式應符合GB16423-2006的規定,實施支護作業過程中須做好相關隱蔽記錄。

第二十六條?作業人員應加強個體防護,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第二十七條?現場施工組織應遵行“四強”組織原則,盡量縮短頂板暴露時間。

第二十八條?嚴格控制施工順序,加強工程質量,避免超欠挖,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驗收標準。

第二十九條?各工區、施工單位必須對通往塌陷區的井巷實施封閉,并掛設明顯的標志。

第三十條?報廢的井巷、長期不用的井巷必須進行封閉,并掛設明顯的標志。長期不用的巷道要恢復使用必須經礦安全、技術部門現場確認并采取相應的維護措施后方可恢復使用。

第三十一條?井巷報廢必須符合程序要求,即工區或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經技術部門核實認可,安全生產部門現場確認,報礦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核準,采取有效封閉等措施,做好隱蔽記錄等要求。

第四章?頂幫、采空區管理業務保安職責與要求

第三十二條?技術業務部門要高度重視頂幫、采空區管理工作,切實履行好業務保安職責。

第三十三條?井巷工程設計應充分考慮地質構造因素,主要坑道避開斷層帶和破碎帶。

第三十四條?嚴格檢查落實《大紅山銅礦開工通知單制度》,控制施工順序。

第三十五條?認真組織工程設計(包括支護設計)技術交底,交底內容符合《玉溪礦業公司技術條例》,交底有完整記錄并有參加人員的簽名,并隨圖件資料共同存檔。

第三十六條?加強回采順序研究與控制,確保合理的采掘供充順序。

第三十七條?加強回采工藝研究,不斷完善盤區結構尺寸參數,合理留設礦柱。

第三十八條?根據巷道用途、運行設備及安全系數等要求,結合施工設備狀況,嚴格控制設計斷面規格,盡可能保持合理的斷面尺寸。

第三十九條?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究與推廣,不斷推進技術進步,提高本質化安全技術水平。

第四十條?加強頂板監測技術研究,及時預測和分析地壓活動情況,提出防范措施。

第四十一條?加強每季充一次的充填狀況評估,劃定危險區域,定期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第四十二條?安全生產部定期制定頂幫、采空區防范措施,并加強培訓工作,確保從業人員認知防范措施要求。

第四十一條?工區嚴格貫徹現場確認制、現場管理問責制,確保作業現場達到標準。

第四十四條?嚴格工程施工管理,貫徹執行《大紅山銅礦工程質量驗收管理辦法》及相關支護驗收標準,嚴格把關。

第四十五條?黨工團部門加強“三違”抽查力度,及時下發整改要求,并有記錄備案。

第五章?安全投入保障措施要求

第四十六條?礦山嚴格按規定和標準提取相關安全生產費用,并確保安全生產費用在頂幫、采空區管理方面的投入,用于改善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質安全程度。

第四十七條?各工區、施工單位現場頂幫、采空區安全管理的投入必須及時、到位,主要包括支護投入、臨時性支撐的板子、園木等。

第四十八條?各單位負責人對因投入不足所導致的后查負責。

第四十九條?礦山鼓勵頂幫、采空區方面的科技項目研究、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等創新創效工作,并給予適當的獎勵。

第五十條?各單位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并為員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的由礦安委會分析處理,由此而造成事故的按事故分析處理意見及相關法律法規追究其責任。

第五十二條?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執行,原《大紅山銅礦頂幫、采空區管理辦法》同步廢止。

(此頁無正文)

篇2:采空區及盲巷安全管理制度

盲巷及采空區管理制度

1、采煤工作面上、下盲巷(上、下隅角)必須及時回收、盲巷長度不得超過“作業規程”規定距離。

2、超過擴散通風距離(6米)的盲巷要實行局扇供風或導風筒供風,否則必須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長期停風的盲巷必須在24小時內封閉完畢。

3、廢棄的巷道必須及時連續進行回收、封閉。

4、臨時停工、停風造成的盲巷必須設置柵欄、揭示警標,恢復工作時要制定排除積聚瓦斯的安全措施,并按《規程》規定進行瓦斯檢查工作。

5、封閉的盲巷必須在密閉前斷開鐵道。

6、采、掘工作面接近盲巷需要啟封利用時,必須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

7、采煤工作面結束后,采空區必須在45天之內進行永久性封閉。每周觀察采空區內的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變化情況,發現有異常情況,進行氣體分析。

8、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安全監控管理制度

1、礦總工程師、機電礦長、安全礦長要經常督促檢查安全監控安裝、使用和管理工作。

2、通風、機電安全監控管理人員(通風、機電技術員、工程師)負責安全監控日常管理工作。

3、采掘作業規程中要明確規定安全監控設備安裝位置、種類、數量,電纜敷設路線,報警值、斷電值、復電值、斷電范圍等,并繪制布置圖和斷電控制圖。

4、安全監控的安裝、維護、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執行。

5、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應設專職人員負責充電、收發及維護,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嚴禁擅自調校和拆開儀器,并要愛護、保養好。

6、安全監控分站處應設置安全監控管理牌版。監控分站要指定人員看管,保證正常運轉。各地點使用的傳感器必須明確隊組、人員看管、吊掛和移動,保持按規定設置。造成損壞或丟失的,應由責任人負責賠償。

7、安全監控維護人員(監控工)對分站等監控設備每月進行一次調校,對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每10天進行一次調校,對甲烷超限斷點功能每10天進行一次測試。

8、安全監控維護人員要經常對安全監控設備進行巡檢、維修、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設備完好,可靠運行。

9、安全監控維護人員應做好安全監控設備臺帳、故障登記、檢修記錄、巡檢記錄、調校測試記錄。

10、安全監控中心站嚴禁非工作人員入內。監視器要專用監控,不得亂動、亂調,隨便加入無關信息和做無關工作。由此造成損壞或損失

的,由當事人賠償。

11、安全監控值班人員(調度員)要時刻注意安全監控系統運行情況,認真監視監視器所顯示的各測點變化等信息情況。發現報警、斷點、分站無答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向有關礦長、安全監控通風、機電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匯報。

12、安全監控值班人員負責將《安全監控日報》每天打印一份,《報警斷電記錄月報》每月打印一份,報礦長、礦總工程師簽字,并做好《中心站運行日志》記錄。

13、通維段、生產調度室要張貼安全監控系統圖和示意圖,通維段要設置安全監控管理牌板。

14、安全監控管理人員要及時繪制補充安全監控系統圖和示意圖,填寫修改安全監控管理牌板內容。

篇3:采空區管理制度范本

l、生產技術部門在年度開采計劃中應提交地下、露天等有關地質結構移動范圍,采空區處理等方面的報告,并做好資料統計和整理工作,報公司主管領導審批。

2、生產技術部門應及時在地表塌陷區設置觀測點,明顯標志或柵欄,通往塌陷區、空區的巷道要封閉不準人員進入塌陷區、空區特殊原因報主管領導批準。

3、實測圖中應標明采空區、廢棄井巷的處理進度、方式、數量及地表塌陷區的位置,及時根據變化情況進行圖紙更新。

4、地下巷道和采空區的處理方法應在設計中確定,地下開采的塌陷區范圍內不應布置重要礦山工程。

5、對巖層破碎、采空區很高,采深較大等易發生地表礦區沉陷和位移的應進行監測,可能或已經有沉降位移的區域應有明顯的標志和應急預案。

6、恢復廢舊井巷,應首先了解井巷本身的穩定情況及采空區的分布情況,及廢舊巷道的空氣成分確認安全方可施工。

7、礦柱回采和空區處理方案應在設計中同時提出,設立專門機構或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及時做好預測預報工作。

8、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預兆應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人員不準進入塌陷區和空區

9、礦井主要進風風流不得經過空區,必須通過要有嚴密的構筑物。

10、采空區應及時封閉,回采結束后應封閉所有與空區相通的影響正常通風的巷道。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