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礦自救器補給站制度
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第686條規定“礦井應當根據需要在避災路線上設置自救器補給站。補給站應當有清晰、醒目的標識”,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設置目的:為了防止因避災路線過長,在自救器有效防護時間內不能安全撤離災區,同時在礦井壓風管路砸壞等特殊情況下作為緊急避險應急設施。
二、設置標準:現配備的自救器主要有2種:ZH30型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30min,ZY*45型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45min。采區補給站使用ZH30型自救器,每采區設置一組自救器補給站,每組數量不少于30臺,井底車場避險硐室使用ZY*45型自救器,每組數量不少于20臺。
三、補給站內的自救器應與礦井現使用的自救器型號一致。
四、自救器補給站不能取代壓風自救裝置,自救器補給站由通風區進行管理和維護,并明確各個自救器補給站管理責任人。
五、補給站內的自救器應當定期檢查或維護,及時更換過期或損壞的自救器。
六、自救器補給站設置統一的標識牌板,記錄補給站位置、自救器型號、數量、及下一處補給站的位置。
七、井下所有職工必須愛護自救器,非緊急情況下不得使用,嚴禁隨意打開自救器。
八、發現人為故意損壞補給站自救器的行為,按礦“嚴重三違”處理,并按進購價格進行賠償,情況惡劣者解除勞動合同。
九、各單位職工必須嚴格遵守本制度。
篇2:某礦自救器補給站制度
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第686條規定“礦井應當根據需要在避災路線上設置自救器補給站。補給站應當有清晰、醒目的標識”,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設置目的:為了防止因避災路線過長,在自救器有效防護時間內不能安全撤離災區,同時在礦井壓風管路砸壞等特殊情況下作為緊急避險應急設施。
二、設置標準:現配備的自救器主要有2種:ZH30型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30min,ZY*45型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45min。采區補給站使用ZH30型自救器,每采區設置一組自救器補給站,每組數量不少于30臺,井底車場避險硐室使用ZY*45型自救器,每組數量不少于20臺。
三、補給站內的自救器應與礦井現使用的自救器型號一致。
四、自救器補給站不能取代壓風自救裝置,自救器補給站由通風區進行管理和維護,并明確各個自救器補給站管理責任人。
五、補給站內的自救器應當定期檢查或維護,及時更換過期或損壞的自救器。
六、自救器補給站設置統一的標識牌板,記錄補給站位置、自救器型號、數量、及下一處補給站的位置。
七、井下所有職工必須愛護自救器,非緊急情況下不得使用,嚴禁隨意打開自救器。
八、發現人為故意損壞補給站自救器的行為,按礦“嚴重三違”處理,并按進購價格進行賠償,情況惡劣者解除勞動合同。
九、各單位職工必須嚴格遵守本制度。
篇3: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保證臨床路徑工作持續有效深入開展。
二、范圍
適用于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成員。
三、內容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主持。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主要分為日常工作和召開會議兩部分。
1、 日常工作
(1)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對于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負責收集各自崗位上發現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委員會秘書,由秘書負責匯總整理。
(2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相關專業的學術活動及臨床路徑方面的會議,不斷更新知識。
2、 召開會議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議;每年組織相關專家,對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1)由主任委員主持會議,如主任委員不能參會,可由主任委員指定副主任委員主持。
(2)會前成員根據所在醫院分管的工作范圍,收集資料,歸納分析后做出議題。
(3)議題遞交大會秘書,呈遞主任委員審核,并確定會議時間、地點。
(4)會議參會委員盡可能全部參加,部分議題范圍確實局限,可按相關成員選擇參會人員。
(5)建立專門會議登記本,記錄各委員發言,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路徑實施科室。
四、支持性文件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年版)》
2、《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衛生部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