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管理制度
1、礦井地質工作是指在原勘探報告的基礎上,從礦井基本建設開始,直到閉坑為止的全部地質工作。礦井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具體負責煤礦地質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技術管理。?
2、按照《煤礦地質工作規(guī)定》,礦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制相關地質報告、圖件和臺賬。報告、圖件和臺賬都應數字化、信息化,內容真實可靠,每年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圖件的比例尺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原則。
3、礦井地質類型每5年應重新確定。當礦井發(fā)生影響地質類型劃分的突水和煤與瓦斯突出等地質條件變化時,礦井應在1年內重新進行地質類型劃分。
4、礦井應設立地測部門,配備所需的地質及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建立健全煤礦地質工作規(guī)章制度。?
5、礦井地質工作應當堅持“綜合勘查、科學分析、預測預報、保障安全”的原則。?
6、對重大技術問題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討論,制定實施方案報請總工程師批準。
7、礦井應建立地質資料檔案室,并由專人負責管理;資料要齊全、完整,分類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礦井應組織或安排地質技術人員介紹繼續(xù)教育或業(yè)務培訓,每3年至少進行1次。
9、研究礦井地層、地質構造、煤層、煤質、瓦斯、水文地質和其他開采地地質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開展地質類型劃分。
10、查明影響礦井安全生產的各種隱蔽致災地質因素,做好相應的預測預報工作。
11、進行地質補充調查與勘探、地質觀測、資料編錄和綜合分析,提供礦井建設和生產各個階段所需要的地質資料,解決礦井安全生產中的各種地質問題。
12、估算和核實礦井煤炭資源/儲量以及礦井瓦斯(煤氣層)資源/儲量,掌握資源/儲量動態(tài),為合理安排生產提供可靠依據。
13、調查、研究礦井含煤地層*(伴)生礦產的賦存情況和開采利用價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進前宜采用“瞬變電發(fā)勘探”、“地面直流電法”等技術手段,對工作面范圍內的老窯采空區(qū)、陷落柱、斷層帶等進行物探,盡量查明地質構造情況,以便采取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5、礦井應積極采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備,認真開展煤礦地質研究,不斷提高煤礦地質工作的技術水平。
篇2:防治地質災害技術管理制度
一、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做好礦井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杜絕重大地質災害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煤礦安全程度評估辦法》、《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安全監(jiān)察實施細則》、《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追究規(guī)定》等有關要求,制定本體系。
第二條嚴格執(zhí)行“有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防治地質災害原則,以消除隱患、確保安全為目的,抓好技術指導監(jiān)督和現場管理兩大環(huán)節(jié),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大本公司川豐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力度,落實責任,保證防治地質災害工程的正常進行,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第三條由總工程師為領導,科和其它相關單位具體負責防治地質災害技術管理,負責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統一協調指揮工作。
二、基本任務
第四條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和省有關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指令。
第五條加強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基礎工作,做好礦井水情、地質災害的觀察、分析和預報,及時提供各種水文地質資料,滿足礦井生產安全需要。
第六條抓好水患的排查與治理工作,進行月度、季度、年度水患排查,對排查出的水患制訂相應的防治措施,并分責任定期落實。
第七條根據礦井年度生產接續(xù)情況,安排各類補勘工程和防治地質災害工程計劃。第八條落實具體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任務的實施,監(jiān)督檢查各類防治地質災害工程施工質量和工作進展情況。
三、崗位職責
第九條礦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對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總責。
第十條總工程師是防治地質災害技術管理責任體系的具體領導者,對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技術責任,負責組織編制、修改和實施防治地質災害總體規(guī)劃,審批防治地質災害施工措施。
第十一條副礦長對分管的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責具體的防治地質災害工程的組織和落實。
第十二條安監(jiān)科科長對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安全監(jiān)督檢查責任。
第十三條副總工程師協助總工程師和分管副總經理做好防治地質災害技術措施的審批和實施。
第十四條地質測量科負責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水文地質分析、水情水患預測預報和探放水工程設計。
第十五條生產技術科負責全礦防治地質災害措施的技術業(yè)務管理。
第十六條機電科負責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所需的機電設備配置、管理、使用、維護和監(jiān)督檢查工作。
第十七條供應科負責全礦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器材管理、供應和保障。
第十八條調度室負責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信息處理和調度指揮。第十九條安監(jiān)科負責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安全監(jiān)督檢查。
第十九條安監(jiān)科負責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安全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條區(qū)隊長對所在工作地點地質災害防治和承擔的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任務負直接責任。
第二十一條區(qū)隊技術人員對承擔的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任務負直接技術責任。
第二十二條公司每一名員工有自保、互保和發(fā)現水患及時報告的責任。
四、部門職責
第二十三條地質測量科是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責任部門,在分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的具體業(yè)務。
(1)加強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基礎工作。收集和掌握井下和野外水文地質資料,各種原始記錄、臺帳、卡片等要齊全、準確,圖紙資料要完善可靠、填繪及時。
(2)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分析、水情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時提供各種水文地質資料,為公司領導和有關業(yè)務部門提供水文地質依據。
(3)加強對老空區(qū)和頂板含水層賦水情況的分析、探查和管理,嚴格制訂探放水工程設計,逐級審批,并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徹底消除礦井地質災害隱患。
(4)編制礦井年度防治地質災害工程計劃和年度礦井地質災害預防計劃,并督促計劃的落實與實施。
(5)參與防治地質災害工程措施的審批、檢查和技術指導。
(6)排查礦井地質災害隱患,發(fā)現有危及安全生產的重大地質災害問題,及時向礦調度和礦領導匯報。
(7)推廣應用水文地質物探、涌水量預計、水患監(jiān)測和突水預報等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第二十四條生產技術科根據井下采掘工程接續(xù)情況和有關水文地質條件,負責防排水系統工程和防水煤柱的設計,井下專門防治地質災害措施和一般施工措施中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審批、落實,并直接參與礦井水情地質災害處理的技術指導工作。
(1)井下采掘生產任務的安排,必須保證不會引起大的水患災害。
(2)對有發(fā)生礦井地質災害危險的區(qū)域設計專門防治地質災害工程或防水隔離煤柱,并督促執(zhí)行。
(3)審批處于富水區(qū)域的采掘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必須在作業(yè)規(guī)程中先完善可靠的防排水設施,并檢查落實情況;無防水設施安排的作業(yè)規(guī)程不能審批。
(4)井下發(fā)生水情隱患,要及時安排人員到現場查看,會同有關業(yè)務部門和領導共同制定針對性措施,避免對生產和安全造成影響。
第二十五條機電科在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井下各排水站、點的設備運轉都需要機電部門做出可靠保證。因此,機電科負有礦井防治地質災害機電設備選型、保障供給、方案制訂、設備使用與維護等方面的直接管理責任。
(1)管理并檢查井下各排水站、點及采掘工作面排水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轉。
(2)審核采掘作業(yè)規(guī)程和專門防治地質災害工程中防排水設備的選型、配備、供給等方面的工作,并從管理方面抓落實。
(3)與有關業(yè)務部門和領導一起制訂有關防排水方案,并具體落實井下采掘巷道排水管網的敷設工作。
(4)當采掘工作面涌水量較大,采掘區(qū)隊無法正常處理時,由機電科具體協助有關防排水責任區(qū)隊進行處理,并進行現場排水工作的巡回檢查和技術指導。?
(5)每年組織一次排水設備正確使用和故障排除的短期培訓,使區(qū)隊解決日常排水工作。
第二十六條供應科是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器材供應、儲備和保管的部門,負有器材保障的直接責任。
(1)嚴格管理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器材的采購工作,保證器材的優(yōu)質、可靠、完好。
(2)平時要儲備好礦井發(fā)生水災所必須的搶險材料,并設專庫、臺賬管理。
(3)保證采掘區(qū)隊正常排水設備的供給,特殊情況下,要想方設法保證礦井防排水器材及時、足額到位。
(4)夏季防洪物質要專人、專庫、專帳妥善保管。
第二十七條調度室值班人員要掌握各采掘工作面及重點工程施工地點的出水情況,出現地質災害隱患要有序地調度處理。有涉及地質災害影響施工地點的班中匯報要記錄地質災害處理情況。
(1)對井下有地質災害隱患地點的水情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調度處理。?
(2)發(fā)生大的突水或其它地質災害險情時,要及時調度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安排有關單位迅速、正確處理險情。
(3)各種防排水設備、材料,要及時安排調運,保證按時到位。
(4)參與有關防排水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5)在處理險情時,要安排專人查看現場,做到情況明了、指揮得力,必要時現場指揮調度。
(6)負責夏季三防的專項工作安排。
第二十八條安監(jiān)科對全礦防治地質災害管理的各項制度、措施及上級有關法令、法規(guī)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負責全面監(jiān)察。在采掘生產過程中,對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管理實施全動態(tài)安全監(jiān)督檢查。
(1)參加各類防治地質災害技術措施和一般作業(yè)規(guī)程中防治地質災害內容的審批,并對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現場監(jiān)督檢查。
(2)安排專職人員對采掘工作面或其它有地質災害隱患地點進行現場跟班,隨時檢查當班水情水患處理情況,認真填好記錄;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險情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3)對安全信息卡上有關水情信息及時處理,反饋到有關單位和領導處理,防止耽誤水患的處理而造成地質災害事故。
(4)負責對地質災害事故的組織、分析、處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通防科擔負著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具體任務,從接受任務、編制措施到現場施工,對全過程的具體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直接責任。
(1)通防科要根據領導和有關業(yè)務部門的安排,及時鉆進、疏通各類探放水和泄水鉆孔,并按規(guī)定安裝花管、套管或引水管等。
(2)凡采掘區(qū)隊無法完成的探放水任務,由通防科負責施工,開工前要編制專門的施工措施,并報礦技術部門、安監(jiān)部門等審批。
(3)對井下打鉆、疏通的各類探放水和泄水鉆孔的區(qū)域、地點;鉆孔孔徑、鉆進時間等有關參數做好詳細記錄,建帳入柜保管,以備領導和有關業(yè)務部門查看。
(4)協助相關區(qū)隊做好其它防治地質災害工作。
第三十條機電隊擔負著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具體任務,從接受任務到現場施工,對全過程的具體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直接責任。
(1)負責各排水站、點的排水管路、水泵等設施的安裝。
(2)各類排水設施的安裝必須按要求及時到位,并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3)協助有關區(qū)隊做好其它防治地質災害工作。
(4)負責礦井主排水系統的使用和維護,經常檢查其運轉情況,確保其正常運行。
(5)每年雨季前,嚴格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進行一次主排水系統的聯合試運轉工作,并確保各井筒安全度汛。
第三十一條各采掘區(qū)隊擔負著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的具體任務,從接受任務、編制措施到現場施工,對全過程的具體防治地質災害工作負直接責任。
(1)編制作業(yè)規(guī)程必須包含有關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內容,在作業(yè)規(guī)程、措施的學習、傳達、考試過程中必須將有關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同時進行。
(2)隊主要負責人必須全面掌握作業(yè)地點及其附近的水情資料,并有防范地質災害的可靠辦法;在班前會等有關會議上向職工交待清楚水情地質災害和應采取的可靠措施。
(3)制訂防治地質災害措施和避災路線要切實可行,并嚴格按審批后的措施執(zhí)行。
(4)在有水情隱患地點施工時,要加強對工作地點和附近區(qū)域的水情觀測,要現場交接班,并將水情交待清楚。發(fā)現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并報告礦調度室;情況危急時,要首先保證職工人身生命安全。
(5)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圓滿完成礦領導交給的各項防治地質災害任務。
(6)做好施工地點的各項防排水日常工作。
五、責任追究與獎懲
第三十二條各單位應遵照本規(guī)定,認真做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凡未按規(guī)定執(zhí)行、影響生產危及安全的,根據情節(jié)輕重,給予經濟處罰。
凡違反本規(guī)定而造成事故者,按危害程度追究責任。
凡在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表現突出,對煤礦安全生產做出貢獻的有關單位或人員,按其貢獻大小,分別給予表彰和獎勵。
篇3:礦井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制度
第一節(jié)?總則
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是煤礦生產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也是提高防治地質災害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進一步加強礦井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充分發(fā)揮地質“尖兵”作用,超前、準確地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結合礦井生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節(jié)?職責劃分
一、生產技術科職責
(1)負責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實《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管理辦法》。
(2)編制礦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臨時預報,并跟蹤驗證分析和總結。
(3)負責《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的編制上報工作。
(4)負責督促施工隊組按照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或臨時地質預報編制作業(yè)規(guī)程或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5)負責施工隊組超前探放水、地質鉆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務的安排及報工工作。
二、調度室職責
(1)負責井下開掘及回采過程中出現的地質條件變化時信息的傳遞。
(2)負責地質構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關協調工作。
三、通風隊職責
負責提供各采掘開頭面實測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數據、分析預測結果,用來作為地質預測預報資料。
四、隊組職責
(1)根據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編制作業(yè)規(guī)程或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根據職能部門的指令安排,負責本單位作業(yè)頭超前探放水、地質構造的鉆探施工。
(3)負責在掘進或回采過程中水文發(fā)生異常時,及時向礦調度室和地質測量科匯報。
第三節(jié)預測預報的主要依據
一、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的依據
(1)根據《地質報告》中已經查明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陷落柱、沖刷帶、褶曲、薄煤區(qū)、查明的水文地質情況等進行預測預報。
(2)根據巷道在掘進、回采過程中實際揭露水文地質情況,利用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的規(guī)律,對相鄰巷道或工作面進行預測預報。
(3)根據超前鉆探探查結果,發(fā)現地質構造或富水區(qū),進行補充臨時水文地質預報。
(4)根據精查地質勘探查明井田水文地質情況進行預測預報。
(5)根據巷道施工過程中實際揭露巷道頂板淋水情況進行預測預報。
(6)利用有關水文地質科研成果進行預測預報工作。
(7)探查井田地質構造的導水性,總結地質構造的導水規(guī)律,預測預報礦井涌水情況。
第四節(jié)預測預報工作要求
一、工作要求
(1)生產技術科按《煤礦防治地質災害規(guī)定》及《防治地質災害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的要求,收集每月礦井地質、水文地質等原始資料,作為開展預測預報的基本工作內容。
(2)生產技術科在年、季、月初根據礦井生產銜接安排,編制年度、季度、月度《地質災害預測預報》,部門審核后經總工程師簽字,于下一年度、季度、月度的第一個月日前報送有關職能部門及礦領導。
(3)生產技術科對上年度、季度、月度《地質災害預測預報》進行總結,評價預報準確率。分析預測預報不準確的原因,同時將總結備案。
(4)根據施工單位及調度室的反饋信息,施工現場出現地質構造時,地質工程技術人員應及時深入現場觀測,編寫臨時地質預報并發(fā)放施工隊組及相關職能科室。
(5)各施工單位生產技術員要認真參照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并納入到作業(yè)規(guī)程或安全技術措施中,及時向職工學習貫徹,使生產作業(yè)人員了解工作面的水文地質情況。學習要有記錄、簽字。生產技術科要不定期檢查貫徹學習記錄。
(6)相關施工隊組在預報下發(fā)后要嚴格按地質災害預報執(zhí)行,當工作面水文地質情況發(fā)生異常變化時,必須及時向生產技術科反饋現場情況。
(7)地質人員必須跟蹤收集水文地質資料,現場情況變化較大時,及時跟蹤補充預報。
(8)生產技術科要嚴格按防治地質災害安全質量標準化要求,及時收集編錄原始地質資料、涌水資料,并分析總結規(guī)律,做好預測預報工作,預報的結果應能保證煤礦正常生產,不因預報錯誤造成工程事故。
(9)生產技術科要積極與有關科研單位開展防治地質災害科研工作,引進推廣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預測預報手段,提高預測預報的水平及準確度。
(10)《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必須在綜合分析各種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要做到及時、準確,能夠有效指導生產。
二、預測預報內容要求
(1)基本預測預報內容
①采掘工作面(巷道)名稱,現采掘位置,下月(季)計劃采掘范圍。
②頂板巖性,頂板裂隙發(fā)育程度。
③地質構造情況。
④對影響采掘的斷層、陷落柱、沖刷帶等地質構造要進行專門臨時預報。
⑤根據預測內容提出相應的建議或處理意見。
(2)斷層預測預報內容
斷層位置、性質、產狀、落差、影響范圍、含水性、導水性、建議或處理意見。
(3)陷落柱預測預報內容
陷落柱的位置、形狀、大小,陷落柱體與圍巖接觸部位的充填物性質和特征,陷落柱內巖塊的性質及充填物的密實程度。陷落柱裂隙和導水富水情況。
(4)沖刷帶預測預報內容
沖刷帶的位置,沖刷變薄帶方向和范圍,沖刷帶切割深度、范圍。富水情況。
(5)水文預測預報內容
充水因素分析:預測積水范圍、積水量、預測涌水范圍及涌水量大小。根據預測內容提出相應的建議或處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