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礦繪圖技術管理制度

S礦繪圖技術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9973

1、繪圖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及有關部門頒發的各種技術標準。

2、繪圖工作應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繪圖員要認真學習業務,掌握有關技術標準及規定,嚴格按質量標準來開展工作。

3、繪制各類礦圖時,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正確使用圖例符號,圖紙精度要符合測量要求,保證礦圖的質量。

4、各種礦圖的繪制應符合準確、及時、完整、美觀的原則。應達到線條均勻、圓滑,接頭吻合無疙瘩,點線、虛線間隔大小一致,平行線間距相等;各種文字、數字注記規范,字隔、字向符合要求;顏色標準,著色均勻;內容齊全、完整,幾何關系正確等。

5、圖紙繪制完成后,堅持各級檢查制度,進行審核、簽字,簽字完成后才能投入使用。

6、按時填繪交換圖,地測部門負責人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審核,保證圖紙內容齊全,無錯漏現象。

7、計算機繪圖人員除精通電腦操作及繪圖技術外還要掌握一定的礦井地質、測量、水文地質及礦井儲量等相關知識。

8、計算機繪圖人員應愛護電腦設備,加強文件資料的管理,注意地測資料的保密性。

9、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繪圖人員的技術水平。

第二十三節?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制度

1、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負責人:總工程師、地測副總領導。

2、參加人員:防治水中心主任、地測科長、鉆探隊長、各類工程技術人員。

3、檢查時間:每月25日檢查一次。30日前將自查成績上報礦總工程師。

4、檢查范圍和內容:地測部門及各隊組的工作均在檢查之列,主要內容包括:

A、對照質量標準化要求檢查地測部門及各隊組的工作質量及任務完成情況。

B、按要求對原始記錄、計算臺帳、圖紙等進行嚴格檢查。

C、對水害預報、地質預報、貫通通知單發放等重點工作逐一檢查。

D、對照質量標準化要求,不僅應進行以上內容的檢查,動態達標情況更應做為重點檢查內容。

5、驗收方式:由礦總工程師召集地測副總及地測技術人員進行聯合驗收。

6、達不到要求的處理意見:驗收人員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分類后,各級負責人在規定時間內認真整改,整改結束后由地測副總對整改情況進行復審,對達不到要求的負責人及隊組進行經濟處罰。

篇2:S礦繪圖技術管理制度

1、繪圖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及有關部門頒發的各種技術標準。

2、繪圖工作應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繪圖員要認真學習業務,掌握有關技術標準及規定,嚴格按質量標準來開展工作。

3、繪制各類礦圖時,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正確使用圖例符號,圖紙精度要符合測量要求,保證礦圖的質量。

4、各種礦圖的繪制應符合準確、及時、完整、美觀的原則。應達到線條均勻、圓滑,接頭吻合無疙瘩,點線、虛線間隔大小一致,平行線間距相等;各種文字、數字注記規范,字隔、字向符合要求;顏色標準,著色均勻;內容齊全、完整,幾何關系正確等。

5、圖紙繪制完成后,堅持各級檢查制度,進行審核、簽字,簽字完成后才能投入使用。

6、按時填繪交換圖,地測部門負責人要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審核,保證圖紙內容齊全,無錯漏現象。

7、計算機繪圖人員除精通電腦操作及繪圖技術外還要掌握一定的礦井地質、測量、水文地質及礦井儲量等相關知識。

8、計算機繪圖人員應愛護電腦設備,加強文件資料的管理,注意地測資料的保密性。

9、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繪圖人員的技術水平。

第二十三節?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制度

1、質量標準化檢查驗收負責人:總工程師、地測副總領導。

2、參加人員:防治水中心主任、地測科長、鉆探隊長、各類工程技術人員。

3、檢查時間:每月25日檢查一次。30日前將自查成績上報礦總工程師。

4、檢查范圍和內容:地測部門及各隊組的工作均在檢查之列,主要內容包括:

A、對照質量標準化要求檢查地測部門及各隊組的工作質量及任務完成情況。

B、按要求對原始記錄、計算臺帳、圖紙等進行嚴格檢查。

C、對水害預報、地質預報、貫通通知單發放等重點工作逐一檢查。

D、對照質量標準化要求,不僅應進行以上內容的檢查,動態達標情況更應做為重點檢查內容。

5、驗收方式:由礦總工程師召集地測副總及地測技術人員進行聯合驗收。

6、達不到要求的處理意見:驗收人員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分類后,各級負責人在規定時間內認真整改,整改結束后由地測副總對整改情況進行復審,對達不到要求的負責人及隊組進行經濟處罰。

篇3: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保證臨床路徑工作持續有效深入開展。

二、范圍

  適用于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成員。

三、內容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主持。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主要分為日常工作和召開會議兩部分。

  1、 日常工作

  (1)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對于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負責收集各自崗位上發現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委員會秘書,由秘書負責匯總整理。

  (2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相關專業的學術活動及臨床路徑方面的會議,不斷更新知識。

  2、 召開會議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議;每年組織相關專家,對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1)由主任委員主持會議,如主任委員不能參會,可由主任委員指定副主任委員主持。

  (2)會前成員根據所在醫院分管的工作范圍,收集資料,歸納分析后做出議題。

  (3)議題遞交大會秘書,呈遞主任委員審核,并確定會議時間、地點。

  (4)會議參會委員盡可能全部參加,部分議題范圍確實局限,可按相關成員選擇參會人員。

  (5)建立專門會議登記本,記錄各委員發言,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路徑實施科室。

四、支持性文件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年版)》

  2、《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衛生部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