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培訓管理制度
企業(集團公司)培訓管理制度
一、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集團公司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效率和效果,確保培訓工作的有序進行,充分開發人力資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及所屬各分(子)公司。
二、培訓組織和職責
第三條集團公司培訓需求調查的匯總與分析管理由集團公司人力資源中心負責,其主要職責有:
(一)負責集團公司年度培訓咨詢、培訓方案的制定、執行和總結。
(二)負責指導各分(子)公司培訓方案的制定。
(三)負責分(子)公司、部門培訓工作的考核管理工作。
(四)負責各分(子)公司、部門培訓教師的培訓和考核。
(五)負責集團公司培訓教材的編定。
(六)負責集團公司年度培訓效果的評估。
(七)負責集團公司培訓師資及教材的管理。
(八)負責集團公司培訓費用預算的申報和執行。
(九)負責集團公司培訓制度的修訂和完善。
(十)負責集團公司培訓檔案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十一)直接負責集團公司中、高層管理干部、總經理級后備人才及總部科級以上管理干部的培訓組織工作。
(十二)直接負責集團公司員工職稱評定工作。
第四條各部門、分(子)公司的培訓工作由其人事負責人承擔,其主要職責有
(一)負責本公司、部門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實施和總結。
(二)配合人力資源中心搞好集團公司開展的各項培訓工作。
(三)負責本公司、部門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四)負責本公司、部門培訓教材的編寫。
(五)負責本公司、部門培訓效果的評估工作。
(六)負責本公司、部門培訓師資、培訓教材的管理。
(七)負責本公司、部門培訓檔案資料的整理及歸檔。
(八)負責本公司培訓制度的修訂與完善。
(九)協助人力資源中心開展培訓工作。
三、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審核
第五條根據培訓需求調查制定出所需的培訓計劃,填寫培訓計劃表。
第六條培訓計劃所包含的內容
(一)培訓的目的。
(二)培訓能夠取得的預期效果。
(三)培訓的對象。
(四)培訓的內容。
(五)培訓的時間。
(六)培訓的地點。
(七)培訓的形式、方式。
(八)培訓教師。
(九)培訓組織人。
(十)培訓考核。
(十一)培訓費用預算。
第七條培訓計劃考評項目
(一)培訓計劃的可行性和針對性。
(二)培訓對象的選擇。
(三)培訓講師的選擇。
(四)培訓教材、教案。
(五)培訓費用。
(六)培訓計劃的制定是否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
第八條培訓計劃審批結束后,須公開發布。
四、師資和教材管理
第九條師資的建立:
(一)人力資源中心負責明確公司應開設的公共課程,各部門負責明確本部門應開設的專業課程。
(二)人力資源中心根據課程建立師資庫。
(三)培訓工作列入師資考核范圍,考核結果進入個人檔案,作為晉升的依據之一。
第十條內部講師資格可以按照以下三級進行分類與評定
(一)內部助理講師:從事公司內部培訓課程的實施和輔導工作。
(二)內部講師:講授過新進人員崗前培訓,以及資格晉升培訓的科長級別的相關課程,須任職內部助理講師兩年以上。
(三)內部高級講師:可講授培訓體系中任何公開課程和相關專業課程。
第十一條師資的考核
(一)每次上課必須有備課講義,要按時上下課,要配合培訓中心和各部門培訓工作。
(二)人力資源中心通過學員考試成績以及對學員的調查問卷來確定師資的教學能力,必要時進行淘汰。
第十二條教材的管理:
(一)培訓教材如為公司購買則為公司財產,學員和教員領用的教材必須辦理登記手續,并在培訓結束后1周內交還公司。
(二)培訓教材如為打印講義,可不收回。公司有特別規定的,按照規定執行。
(三)講師編寫的備課講義須復印一份交人力資源中心存檔。
五、培訓類別和方法
第十三條新進員工培訓:向公司新錄用的員工介紹公司的經營方針,傳授公司員工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業務技能,提高其基本素質,使之成為符合要求的員工。
第十四條"師帶徒"培訓:由部門指派一位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比較豐富、行為道德較好的老員工負責對一個或幾個新員工或技術水平較低的員工在技術上和行為上的指導。
第十五條在職培訓:指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在工作期間開展的培訓。
第十六條晉升培訓:員工進入公司后備人才庫后,公司將給予員工所申請崗位應具備知識技能的培訓。后備人才必須經晉升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較高職位的競爭上崗或任命,特殊情況除外。
第十七條特殊工種培訓:對國家有明文規定和公司設定的特殊工種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第十八條脫產培訓:如送入大學進修本科、研究生或MBA,或出國進修等。
第十九條培訓方法主要有:授課、參觀、操作示范、現場實習、模擬學習、列席較高級別的會議、參觀訪問、工作輪換、參與高層次管理、上級對下級的在職輔導、高級研習班、研討會、報告會、多媒體教學(如錄像教學)、自學、企業間高層交流、案例研討、高等學歷教育、出國考察等。
六、培訓的實施
第二十條培訓計劃
(一)各部門、分(子)公司根據培訓內容和實際需要,填寫年度培訓計劃匯總表,于每年的12月10日前交培訓中心。
(二)人力資源中心審核后于12月25日前匯編成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匯總表,并報分管領導審批,12月30日前下發各部門、分(子)公司執行。
(三)各部門、分(子)公司應在每月20日前上交一份下月培訓計劃表,各部門、分(子)公司下月培訓計劃表須由各部門、分(子)公司負責人審批。
第二十一條培訓計劃的實施
(一)各部門、分(子)公司應依據培訓計劃按時實施培訓并負責培訓場地的選擇、設備的準備、教材及講義的分發、學員的學習和生活安排等。
(二)培訓時,參加培訓的學員應簽到或由培訓組織部門考勤。
(三)參加培訓的人員應準時上課,因故不能參加者需辦理請假手續。對于曠工、遲到、早退學員參照《獎懲管理制度》處罰。
第二十二條培訓的考核
(一)人力資源中心及各部門、分(子)公司應評估每項培訓的實施效果,并予以記錄、分析。
(二)各項培訓結束后,應有相應的考試、測試。
(三)各項培訓考試因故缺席者,事后一律補考,補考無故不參加者,一律以零分處理。培訓時間不記入上班時間,培訓期間不另發工資。
(四)每期培訓結束后,主辦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員填寫培訓學員意見調查表,為今后再舉辦類似培訓提供參考。
第二十三條對于培訓效果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進行評估:
(一)學員的滿意度。
(二)培訓計劃與目標是否相符。
(三)計劃中的預期目標是否達成,員工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四)整體培訓安排的是否按計劃執行。
(五)講師的授課是否符合質與量的要求。
(六)培訓的費用是否浪費或不足。
(七)培訓設備、儀器、材料是否準備充分。
(八)文件整理:各個培訓過程的執行與評估文件是否整理妥當。
第二十四條培訓檔案:員工的培訓情況必須由主辦部門記入員工培訓檔案,作為考績和晉升的依據。
七、培訓協議的管理
第二十五條公司一次支付的人均培訓費用為500元及以上時,被培訓人應與公司簽定培訓協議以確定雙方權責關系,符合簽定協議但不愿簽定協議的不安排培訓或在工資中扣除培訓費用。
第二十六條培訓協議的主要條款(見附件)
(一)培訓時間。
(二)培訓內容。
(三)培訓費用。
(四)雙方責權利關系及違約責任。
第二十七條有關培訓費用的補償問題
(一)由公司支付的一次培訓費用為2000元(含)以上的,如培訓后在公司服務期限未滿3年,須由個人補償公司培訓費,按每服務一年減33%的培訓費,剩余服務期限不滿一年按一年計。
(二)由公司支付的一次培訓費用為500元-2000元的,如培訓后未履行合同中規定的在公司服務期限的,每多服務一年減50%的培訓費,剩余服務期限不滿一年按一年計。
(三)由公司支付的一次培訓費用為500元以下的,暫不考慮培訓補償問題。
(四)出國考察公司支付的所有費用應計入個人的培訓費。
第二十八條培訓協議的備案:各部門、分公司的培訓協議須在人力資源中心或分公司企管部存檔。
八、培訓的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九條公司承認公司舉辦的各類培訓畢(結)業證書及考試成績。
第三十條獎勵與處罰措施
(一)新進員工培訓:培訓的成績將記入個人檔案,最終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員工,公司將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
(二)上崗后培訓:考核結果進入個人檔案,并作為晉升、加薪、績效考評及是否勝任本崗位等的依據。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員工,半年內不再安排各類培訓,并需支付個人培訓所需費用。
(三)對在各類培訓中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30-100元的物質獎勵。
(四)對利用業余時間完成與崗位工作有關的教育培訓的獎勵:公司承認其培訓結果,并享受相應待遇。
(五)對自學成才的獎勵:經人力資源中心備案的學歷考試,公司認可取得的成績并承認其學歷,并享受公司規定的同等員工享受的待遇。
(六)將考核的成績作為個人晉升的參考標準之一,同等條件下培訓考核較好的優先給予升職。
第三十一條人力資源中心根據年度培訓計劃及月度培訓計劃,對以下內容進行監督與審核,對違反部門負責人扣除獎金50元/次:
(一)年度及月培訓計劃是否按時向人力資源中心上報。
(二)各部門是否嚴格按年度培訓計劃或月培訓計劃進行培訓。
(三)每次培訓前是否擬定詳細的當次培訓實施計劃。
(四)每次培訓是否有考勤及考試(核)結果。
(五)培訓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九、培訓預算
第三十二條培訓預算必須按照各公司、部門的培訓計劃進行合理的分配。
第三十三條年度培訓預算必須交集團公司培訓中心審批、備案,審批的資金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只能用于計劃中的培訓項目,不得超標,不得更換培訓項目。
第三十四條培訓預算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費用:
(一)場地費。
(二)住宿費、交通費。
(三)膳食費。
(四)設備、材料、教材準備的費用。
(五)內部講師講課費。
(六)外聘講師的酬金。
(七)外派學習費用。
(八)員工參加培訓期間的員工工資和工作成本。
(九)其它在培訓中發生的費用。
十、學員培訓期間的待遇
第三十五條學員參加的公司統一組織的培訓,如在上班時間培訓,培訓按上班時間考勤,如在下班期間或假期培訓不計考勤。
第三十六條新進員工培訓期(即未正式上崗)的薪資待遇按照合同約定待遇發放。
篇2:船舶企業安全培訓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局船舶安全檢查員隊伍的建設,提高船舶安全檢查員的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船舶安全檢查站應根據我局各單位船舶安全檢查員實際配備情況、需求量,以及工作發展情況,積極向各單位征求培訓意見;
第三條建立我局船舶安全檢查員后備人員儲備庫,我局持有《海事行政執法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行政執法人員均應納入儲備庫;
第四條進入局船舶安全檢查員儲備庫的人員,局將按人事教育培訓計劃選派參加交通部海事局、長江海事局組織的船舶安全檢查員培訓班學習,以取得《船舶安全檢查員證》;
第五條已取得《船舶安全檢查員證》的安檢員,應按照局有關安排參加上級機關組織的再培訓和實習鍛煉,以便取得高一級別的《船舶安全檢查員證》;
第六條船舶安全檢查站應根據各單位意見,配合局辦人教部門做好培訓計劃、方案的制訂準備工作,并于每年十二月份完成翌年培訓計劃;
第七條局船舶安全檢查站以及各單位應在局、處(站)范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船舶安全檢查知識培訓學習,以便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第八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安全組織培訓學習制度
一、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是貫徹安全生產方針,實現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提高管理者和廣大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防止產生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職工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幫助其正確學習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能夠普及和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安全技術知識,增強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產,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與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
二、項目部安全組要和綜合辦做好安全生產教育工作,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培訓和考試工作。
三、各單位負責人、項目經理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本部門、本崗位安全生產職責、安全技術、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有關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四、各單位安全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主要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技術、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的知識,操作技能及本單位、本項目和一些危險崗位的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項,本崗位安全生產職責,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搶救與應急處理措施等項內容。
五、特種作業人員在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教育,實行理論教學與操作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預防事故的實際能力上。
六、新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保證其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職工,不得上崗作業。
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各種各樣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不斷涌現,各單位在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時,需要對職工進行新的安全技術和新的操作方法的教育與培訓,以適應新崗位作業的安全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1、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的安全性能及安全技術;
2、新工藝的操作技能和新材料的特性;
3、安全防護裝置的使用和預防事故的措施。
八、由于工作需要調換崗位的和放長假(一年以上)后又重新上崗作業的職工,要對其從事的工種崗位的新特點,必須進行相應得安全技術培訓和教育。
九、必須堅持不懈、經常不斷地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安全思想、安全態度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班前班后會、安全活動日、安全生產會議、事故現場會、安全技術交流、安全生產展覽、安全生產宣傳畫、宣傳標語及安全標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安全活動,激發職工搞好安全生產的熱情,促使職工真正重視和實現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