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安全規定
1、人工挖孔樁,宜在無水或少水的密實土層或巖層中施工,挖孔應根據孔壁密實度及滲水情況,采取孔壁支護及排水、降水措施,嚴防坍孔。
2、對孔壁的穩定性及吊具設備等,應經常檢查,孔頂出土機具配專業管理,設置高出地面的圍欄,孔內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頭頂應設置擋板供出碴時掩蔽,出入孔須使用專用鋼筋梯。
3、挖孔暫停時間,孔口應設置罩蓋及標志;夜間應設置示警紅燈。
4、人工挖孔深度超過10m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挖孔最深不宜超過15m。
5、挖孔樁內巖石需爆破時,應采用淺眼爆破法,使用毫秒微差爆破,嚴格控制藥量。
6、經常檢查孔內氣體情況,二氧化碳含量超過0.3%時,應采取通風措施,空氣污染超過三級標準濃度值時,如沒有安全可靠的措施,不得采取人工挖孔作業。
篇2:人工挖孔樁安全規定
1、人工挖孔樁,宜在無水或少水的密實土層或巖層中施工,挖孔應根據孔壁密實度及滲水情況,采取孔壁支護及排水、降水措施,嚴防坍孔。
2、對孔壁的穩定性及吊具設備等,應經常檢查,孔頂出土機具配專業管理,設置高出地面的圍欄,孔內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頭頂應設置擋板供出碴時掩蔽,出入孔須使用專用鋼筋梯。
3、挖孔暫停時間,孔口應設置罩蓋及標志;夜間應設置示警紅燈。
4、人工挖孔深度超過10m時,應采用機械通風,挖孔最深不宜超過15m。
5、挖孔樁內巖石需爆破時,應采用淺眼爆破法,使用毫秒微差爆破,嚴格控制藥量。
6、經常檢查孔內氣體情況,二氧化碳含量超過0.3%時,應采取通風措施,空氣污染超過三級標準濃度值時,如沒有安全可靠的措施,不得采取人工挖孔作業。
篇3: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規定
第一節
一般規定人工挖孔灌注樁(簡稱挖孔樁,下同)適用于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較好且持力層埋藏較淺、單樁承載力較大的工程。如沒有可靠的技術和安全措施,不得在地下水位高(特別是存在承壓水時)的砂土、厚度較大的淤泥和淤泥質土層中進行挖孔樁施工。2、挖孔樁的孔深一般不宜超過25m。當樁長L≤8m時,樁身直徑(不含護壁,下同)不應小于0.8m,當樁長為8m 挖孔樁護壁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15,護壁每節高度視土質情況而定,一般可用0.3~1m。 在巖溶地區或風化不均、有夾層、軟硬變化較大的巖層中采用挖孔樁時,宜在每樁或每柱位處鉆一個勘探鉆孔,鉆孔深度一般應達到挖孔樁孔底以下3倍樁徑,以判斷該深度范圍內的基巖中有無孔洞、破碎帶或軟弱夾層存在。 ?5、場地鄰近的建(構)筑物,施工前應會同有關單位或業主進行詳細檢查,并將建(構)筑物原有裂縫及特殊情況記錄備查。對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鄰房,應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6、場地及四周應設置排水溝、集水井,并制定泥漿和廢渣的處理方案。施工現場的出土路線應暢通。 ?第二節 施工安全措施從事挖孔作業的工人以健壯男性青年為宜,并須經健康抽查和井下、高空、用電、吊裝及簡單機械操作等安全作業培訓且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現場施工。 在施工圖會審和樁孔挖掘前,都應認真研究鉆探資料,分析地質情況,對可能出現流砂、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氣體等情況應予重視,并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如對安全施工存在疑慮,應在事前向有關單位提出。 施工現場所有設備、設施、安全裝置、工具、配件以及個人勞保用品等必須經常進行檢查,確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4、工作人員上下挖孔所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必須是合格的機械設備,同時應配備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以防突然停電。不得用人工拉繩子運送工作人員或腳踩護壁上下樁孔。電葫蘆宜用按鈕式開關,上班前、下班后均應有專人嚴格檢查并且每天加足潤滑油,保證開關靈活、準確,鐵鏈無損、有保險扣且不打死結,鋼絲繩無斷絲。支承架應牢固穩定,使用前必須檢驗其安全起吊能力。樁孔內必須放置軟爬梯或設置尼龍繩,并隨挖孔深度增加放長至工作面,作為救急之備用。 樁孔開挖后,現場人員應注意觀察地面和建(構)筑物的變化。樁孔如靠近舊建筑或危房時,必須對舊建筑物或危房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運走,孔口四周2m范圍內不得堆放余泥雜物。機動車輛通行時,應做出預防措施或暫停孔內作業,以防擠壓塌孔。 當樁孔開挖深度超過5m時,每天開工前應進行有毒氣體的檢測,也可用簡易辦法,如在鳥籠內放置鴿子,吊放至樁孔底,放置時間不得小于10min,經檢查鴿子生態正常,方可下孔作業。 每天開工前應將孔內的積水抽出。并用鼓風機或大風扇向孔內送風5min,使孔內空氣排出,才準下人。孔深超過10m時,地面應配備向孔內送風的專門設備,風量不宜小于25L/s。孔底鑿巖時尚應加大送風量。 為防止地面人員和物體墜落樁孔內,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10、樁孔內的作業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1)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絕緣膠鞋;(2)嚴禁酒后作業,嚴禁在井內抽煙,不準在孔內使用明火;(3)作業人員每工作4小時應輪換一次;(4)開挖復雜的土層時,每挖深0.5~1m應用手鉆或不小于ф16鋼筋對孔底做品字形探查,檢查孔底面以下是否有洞穴、涌砂等,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進行挖掘;(5)認真留意孔內一切動態,如發現流砂、涌水、護壁變形等不良預兆以及有害氣體時,應停止作業并迅速撒離;(6)當樁挖孔至5m以下時,應在孔底面以上3.0m左右處的護壁上設置半圓形防護罩,防擴罩可用鋼(木)板或密眼鋼筋(絲)網做成;在吊桶上下時,作業人員必須站在防護罩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若遇起吊大塊石時,孔內作業人員應全部撒離至地面后才能進行起吊;(7)孔內鑿巖時應采用濕式作業法,并加強通風防塵和個人防護;(8)如在孔內爆破,孔內作業人員必須全部撒離至地面后方可引爆;爆破時,孔口應加蓋;爆破后,必須用抽氣、送風或淋水等方法將孔內廢氣排除,方可繼續下孔作業;(9)在中途抽水之后,必須先將地面上的專用電源切斷,作業人員方可下樁孔作業。 孔口配合人員應集中精力,密切監視孔內的情況,并積極配合孔內作業人員進行工作,不得擅離崗位。在孔內上下遞送工具物品時,嚴禁有拋擲的方法。嚴防孔口的物件落入樁孔內。 施工場內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專管,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電器安裝后經驗收合格后才準接通電源使用。各樁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孔和一閘多用。孔上電線、電纜必須架空,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電纜、電線必須絕緣,并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孔內作業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12V以下的安全燈。 在灌注樁身混凝土時,相鄰10m范圍內的挖孔作業應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暫停施工的樁孔,應加蓋板封閉孔口,并加0.8~1m高的圍欄圍蔽。 第三節挖孔樁的施工 1、施工前應由施工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和施工負責人逐孔檢查各項施工準備,逐級進行技術、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安全管理在思想、組織、措施上都得到落實。 ?2、開挖前,應從樁中心位置向樁四周引出四個樁心控制點,用牢固的木樁標定。當一節樁孔挖好安裝護壁模板時,必須用樁心點來校正模板位置,并應設專人嚴格校核中心位置及護壁厚度。 修筑第一節孔圈護壁(俗稱開孔)應符合下列規定:(1)孔圈中心線應和樁的軸線重合,其與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2)第一節孔圈護壁應比下面護壁厚100~150mm,并應高出現場地面0.15~0.20m。 修筑孔圈護壁應遵守下列規定:(1)護壁厚度、拉結鋼筋或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2)樁孔開挖后應盡快灌注護壁混凝土,且必須當天一次性灌注完畢;(3)上下護壁間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mm;(4)灌注護壁混凝土時,可用敲擊模板或用竹桿木棒反復插搗;(5)不得在樁孔水淹沒模板情況下灌注護壁混凝土;(6)護壁混凝土中宜使用速凝劑;(7)護壁模板的拆除,應根據氣溫等情況而定,一般可在24h后進行;(8)發現護壁在蜂窩、漏水現象應及時加以堵塞或導流,防止孔外水通過護壁流入樁孔內;(9)同一水平面上的孔圈二正交直徑的極差不宜大于50mm。 遇到流動性淤泥或流砂時,孔圈護壁的施工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處理:(1)減少每節護壁的高度(可取0.3~0.5m)或采用鋼護筒施,工,采用上述方法后仍無法施工時,應迅速用砂回填樁孔到能控制塌孔為止,并速報有關技術部門及設計單位處理;(2)對塌方施工段應即挖、即驗收、即灌注護壁混凝土;(3)開挖時流砂嚴重的樁孔,應先將附近無流砂的樁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應選在地下水流的上方。(4)當抽水影響鄰近原有建(構)筑物基礎及地面下沉時,應即在原有建(構)筑物附近設立灌水管,或利用已開挖但未完成的樁孔進行灌水,以保持水壓平衡與土體穩定。 當挖至設計持力層巖(土)面時,應及時通知建設、設計單位和質檢(監)部門對孔底巖(土)性進行鑒定。經鑒定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按設計要求進行入巖挖掘或進行擴底端施工。 當風搞挖掘巖層難于作業時,可采用無聲爆破方法。若用少量炸藥爆破,應訂出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經有關公安部門批準,嚴格按爆破作業規定進行。孔內爆破時,現場其它孔內作業人員必須全部撒離。 終孔時,應清除護壁污泥、孔底的殘渣、浮土、雜物和積水,并通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質檢(監)部門對孔底形狀、尺寸、土質、巖性、入巖深度等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應迅速封底、安裝鋼筋籠、灌注樁身混凝土。孔底巖樣應妥善保存備查。 鋼筋籠的直徑除按設計要求制作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筋籠外徑應比設計孔徑小140mm左右;(2)鋼筋籠在制作、安裝和運輸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3)鋼筋籠的主筋凈保護層不宜小于70mm,其允許偏差為+20mm;(4)吊放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時應采取措施固定鋼筋籠位置;(5)鋼筋籠需分段連接者,其連接焊縫及接頭數量應符合國標GBJ204-83的規定。 鋼筋籠的制作允許偏差,應按本規程的規定執行。 灌注樁身混凝土時,混凝土必須通過漏槽及串筒離灌注面2m以內下落,不得在孔口拋鏟或倒車卸入。在灌注過程中,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超過50mm的積水層,否則,應設法把積水排除,才能繼續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應邊灌注邊插實,宜采用插入式震動器或人工插實相結合的方法,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度。當滲水量過大(>1m3/h)可考慮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時,或采用先封底后灌注的方法。內徑大于1.8m的挖孔樁,其水下混凝土灌注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灌注的質量。 灌注樁身混凝土時應留置試塊,每根樁不得小于一組。 第四節 質量檢查和工程驗收挖孔樁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護壁類型現澆混凝土長鋼套管挖孔樁施工允許偏差樁徑允許偏差(mm)垂直度偏差-500.5%-201%樁位允許偏差(mm)501002、挖孔樁的質量檢查,除對原材料、混凝土、鋼筋籠等項內容按國標GBJ204-83、國標GBJ107-87以構及本規程的有關規定檢測外,尚應對各孔段地質、護圈結構與質量、孔徑、孔底標高、孔底地質、滲水情況、入巖深度、樁端擴大頭尺寸、樁孔垂直度、樁身混凝土保護層、混凝土灌注量、樁頂及鋼筋籠標高、樁位偏差、成樁質量等項目進行檢驗,填寫挖孔樁成孔驗收記錄表和灌注混凝土記錄表,并保留孔底巖樣備查。當設計要求時,可對樁底巖(土)體進行原位抗壓強度試驗。 人工挖孔樁的樁身質量的檢查可采用鉆孔取芯或埋管超聲波(Υ射線)等非破損檢測方法,檢測孔的數量和位置由設計、建設、施工及質檢(監)等到單位共同研究確定。檢測孔最后應以壓力灌漿切實灌滿。 4、挖孔樁基礎竣工驗收時,應具備的資料除符合本規程外,尚應有挖孔樁的孔底基巖檢驗記錄。挖孔樁樁基工程的質量檢查和工程驗收除按本附錄的有關規定執行外,尚應按本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