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藥店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規定
藥房(店)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規定
(1)為促進合理用藥,提高藥品質量和藥物治療水平。根據《藥品管理法》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試行)》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本規定。
(2)藥品不良反應。(又稱ADR):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
(3)藥品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藥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等。
副作用:是治療劑量的藥物所產生的某些與防治目的無關的作用。
毒性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①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痛、眩暈、失眠、耳鳴、耳聾等;
②造血系統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顆粒血細胞減少等;
③肝腎損害:如肝腫大、肝痛、肝腎功能減退、黃疸、血尿、蛋白尿等:
④心血管系統反應:如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心律失常。
過敏反應與藥物劑量無關,具有特異體質的病人才會出現,臨床表現主要有:全身性反應,皮膚反應,藥物依賴性、致突變、致畸、致癌等。
(4)駐店執業藥師(藥師)負責收集、分析、整理、上報企業藥品不良反應信息。
(5)凡經本企業銷售的藥品,如有不良反應情況出現時,核實后立即向領導匯報,并逐級上報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6)營業員對于自行購藥、用藥患者應詢問有無藥品不良反應史,講清必須嚴格按藥品說明書服用,如用藥后有異常反應,要及時停止用藥并向醫生咨詢。
篇2:醫院輸血不良反應因輸血傳播疾病登記報告制度
醫院輸血不良反應及因輸血傳播疾病的登記和報告制度
1、病人輸血時,必須由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遇有疑問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輸血,并通知血庫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處理。
2、凡接到臨床科室有輸血不良反應時,血庫醫師應及時深入臨床科室,妥善處理并報告科領導。
3、記錄發生輸血不良反應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號、科室、所輸血液制品的名稱、獻血員姓名、血液編號、輸入量、反映癥狀、處理方法、結果等。
4、及時收回因輸血不良反應未輸完的血液,重復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以及其他相關檢測。
5、將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科室以利臨床醫師對癥治療。
6、嚴重的輸血反應,在處理后(必要時應及時)由科領導上報醫務科。
7、血庫醫師應經常深入臨床科室,了解輸血情況,及時發現輸血不良反應,宣傳輸血不良反應防治知識,提高臨床診斷輸血不良反應能力。
8、輸血前必須對患者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體、梅毒抗體、艾滋病抗體和谷丙轉氨酶、血常規、血型(正、反定型,Rh)檢測,陽性結果必須記錄并告知患者。如發現因輸血傳播的疾病應及時反映,逐級上報并做好登記。
篇3:醫院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規定
醫院關于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的規定
各科室:
根據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有關精神,為進一步提高醫生安全、合理用藥的水平和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處置能力,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訂以下規定:
一、健全組織
醫院成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監測領導小組:
組長:z
成員:z(專職監測員)
在此基礎上,建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網絡系統,各網點工作人員如下:
一病區:z二病區:z
三病區:z四病區:z
五病區:z六病區:z
七病區:z八病區:z
急診科:z輸液室:z
婦科:z口腔科:z
中醫科:z藥劑科:z
二、工作要求
1、報告時間:藥品的一般不良反應實行逐級、定期報告制度,必要時可越級報告。醫院每周匯總一交,統一由藥劑科監測員收集并上報市藥品不良反應中心。新的、嚴重的或死亡病例應及時報告。
2、報告程序:發現可能與用藥有關的不良反應應詳細記錄、調查、分析、評價、處理,并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填表要求字跡清楚,描述詳細,內容完整。填表后應即時遞交監測員。
3、報告范圍:新的或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應于發現之日起15日內報告,死亡病例及時報告;新藥監測期內和進口藥品自首次獲準進口之日起5年內,報告該藥品發生的所有不良反應。
4、本規定自發文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