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制品公司產品防護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產品防護控制程序
1.目的
為對物資及產品在搬運、儲存、包裝、防護和交付等環節中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造成損壞,確保產品質量及安全。
2.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從原材料、輔助材料進公司到產品交付出公司的全過程。
3.職責
3.1財務部負責原材料進廠入庫和成品出庫的過程控制;并負責產成品的運輸、交付的過程管理;
3.2工程部對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的質量進行監督。
3.3生產部負責加工制造過程中的控制。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搬運控制
5.1.1本公司所采購的物資,在搬運前,質檢人員須按產品質量要求認真檢驗并做好交接手續;
5.1.2原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產品的運輸及生產車間中轉環節均須采用合適的工位器具、搬運設施和車輛等搬運工具,防止物資及產品在搬運過程中因震動、磕碰造成損壞。
5.1.3在搬運中須保護好產品標識和檢驗標識,防止丟失或擦掉;
5.1.4對搬運人員進行技術和安全知識的培訓。
5.2貯存過程
5.2.1倉庫環境
倉庫環境要求堆放區域界限明確,通風、干燥、明亮、清潔,擺列整齊并配好明確標識;
5.2.2入庫品的驗收
質檢人員及倉庫管理人員應對入庫物資(原材料、半成品、產品)進行驗收,并填寫物資《入庫單》。驗收內容包括核對實物與入庫憑證內容是否一致,檢查搬運是否造成質量損壞,有關憑證上是否有產品的標識和合格簽證,產品是否適宜本倉庫儲存,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凡不具備上述條件的不準入庫;
5.2.3貯存品的堆放要求
入庫的物資須擺放整齊,擺放要便于清點和搬運;
5.2.4貯存品的標識
產品擺放應給于標識,標識應符合《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5.2.5貯存品的帳、物、卡管理
貯存品應建立完整的帳、物、卡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員應對所有進出貨物資進行庫存臺帳登記、物資清點及物料標識牌變更。經常盤點庫存物資,帳物卡應一致,不一致應做盈虧報表,經公司領導批準后進行調整;
5.2.6貯存品的定期檢查
倉庫管理人員每月對貯存品定期檢查。如發現損壞等質量問題,應開《報廢申請單》通過工程部復檢,并做好庫存品的檢驗記錄;
5.2.7超期物資的處理
倉庫應對超過一年無流動的呆滯物料進行提報,以便業務部門進行消化處理,減少積壓;
5.2.8貯存品出庫控制
倉庫管理人員應核對領物憑證,正確無誤時才允許發放貯存品。所有發出的物品應要求領物人驗證質量和數量,并辦理必要的登記。貯存品發放應遵守先進先出的原則。
5.3包裝控制
5.3.1包裝的設計
包裝的設計應保證產品在其內部的穩固和安全,防止產品在搬運、貯存的過程中受到損傷。包裝的外部標識應符合技術標準的規定且清晰、準確;
5.3.2包裝的材料不能對被包裝的產品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5.3.3顧客對包裝的設計有特殊要求時,應由采購業務部提供資料,由工程部按顧客要求重新設計包裝,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前提下,設計方案須經顧客方審定認同后方可使用;
5.4防護控制
5.4.1當產品尚未發貨仍屬于本公司時,倉庫管理人員應按《倉庫管理制度》對產品進行防護和管理,并做好保管記錄;
5.4.2倉庫應隨時保持通風、干燥、清潔,物資堆放區域須劃分明確,對宜變質的物資須按《倉庫管理制度》進行特殊保管;
5.4.3防護期產品應于本公司物資實行隔離管理,并注明標識,予以區別;
5.4.4倉庫管理人員應按月對庫存物資進行檢查,并報告庫存品的狀況,發現物資損壞、變質應通知相關部門評審處理。
5.5交付控制
5.5.1財務部嚴格按憑證控制產品出倉,《發貨通知單》上有關簽名、蓋章齊全、數量相符時方可發貨出倉。憑證上數額不得涂改。
5.5.2采購業務部應派專人按合同中規定的運輸方式、到貨時間將產品交付顧客,貨物須卸在指定場所,做到不混規格,不遺漏數目;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Q/BFB-7.5.3-01-2003《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6.2Q/BFB-8.2.4-01-2003《進貨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
6.3Q/BFB-8.2.4-02-2003《過程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
6.4Q/BFB-8.2.4-03-2003《最終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
6.5Q/BFB-7.2.2-01-2003《合同評審程序》
6.6《倉庫管理制度》
6.7《入庫單》
6.8BF/QJ-37《物料收發臺帳》
6.9BF/QJ-38《成品入庫臺帳》
6.10BF/QJ-39《成品日結表》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
篇2:安全防護設施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和適用范圍
加強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的規范設置與安全管理,保證安全防護設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公司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和指標的實現。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及所屬各項目經理部在施工全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控制。
2.相關術語
2.1四口:指通道口、預留洞口、樓梯口、電梯井口(包括垃圾口)
2.2五臨邊:指深度超過2米的槽、坑、溝和周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的周邊;分層施工的樓梯口的梯段邊,井字架、龍門架、外用電梯和腳手架與建筑物的通道和上下跑道、斜道的兩側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斜臺、挑平臺的周邊。
2.3建筑行業五大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觸電。
3.職責
3.1公司安全質量部負責本程序的編制、修改和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負責安全防護設施及各類機械設備的監督檢查。
3.2公司項目經理部負責組織施工現場各項安全防護措施的制定、審核、審批以及安全技術交底工作,組織提供并驗收安全防護設施所需的合格料具及各種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負責施工現場各種安全防護設施的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安全防護設施的種類及設置標準
4.1.1基槽、坑、溝及人工挖擴樁孔的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2條。
4.1.2腳手架作業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3條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4.1.3工具式腳手架作業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4條。
4.1.4井字架、龍門架、外用電梯的安全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5條。
4.1.5懸挑、移動式卸料平臺的安全防護設施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第五章第一節5.1.1-5.1-4條。
4.1.6“四口”“五臨邊”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6條。
4.1.7高處作業防護設施參見《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4.1.8大模板的安全防護設施參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
4.1.9臨電及機械管理參見相關管理規定及《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9及1.10條
4.2安全防護設施管理方案的編制和審批
4.2.1在編制施組方案時,項目經理部技術負責人根據工程及現場的具體情況,組織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如結構與裝修施工用的防護架子工程、基坑支護、模板、施工用電、起重機吊裝作業、塔吊、物料提升機及其他垂直運輸設備的安裝與拆除,均應編制單項工程的安全技術措施或施工方案。應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施工員、材料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會簽。
4.3物資的落實和供應
4.3.1項目經理部技術人員,根據施工圖紙及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安全防護設施材料的采購計劃,經項目經理審核批準后,交材料員進行采購。
4.3.2安全防護設施材料進場后,應由材料員、質檢員聯合進行驗收,填寫相關的驗收記錄。
4.4防護設施的設置
4.4.1安全防護設施的設置應按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及《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進行設置,經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4.4.2施工作業前,項目經理部技術人員應對參加施工的作業人員(包括外協隊作業人員)進行防護設施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4.4.3從事安全防護設施施工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4.4.4項目施工員負責安全防護設施施工的組織、指導和檢查。
4.5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
4.5.l各類防護設施搭設完成后,項目經理部生產副經理牽頭,組織技術員、施工員、安全員、施工班組負責人、使用班組負責人共同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驗收,由施工員按照規范標準填寫驗收表格,并當場履行簽字手續。簽字手續一式三份,分別由安全員、施工員、搭設班組進行保管存檔。
4.5.2對于分段分步搭設的防護設施,檢查驗收也應分段分步進行,每次驗收都應遵循上述手續。
4.5.5拆改、變動安全防護技術設備、設施,要重新驗收。
4.6安全防護設施的管理
4.6.1各類安全防護設施搭設完成后,均應經過檢查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過程中,使用班組應設專人在每次使用前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4.6.2搭設班組應設專人對防護設施進行管理,發現隱患及時處理。當防護設施出現重大隱患時,應及時向項目經理部有關部門匯報。
4.6.3項目經理部安全員、施工員、技術員及其他工程管理人員都應隨時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檢查項目參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進行。
4.6.4當防護設施出現重大隱患時,應立即停止危險部位施工人員的作業,組織人員撤離現場。生產副經理應立即組織技術員、施工員和搭設班組長等相關人員制定整改方案,并立即進行整改。
4.6.5在施工過程中,嚴禁任何人隨意拆改防護設施。當個別防護設施對施工生產造成影響時,施工班組應以書面形式報項目經理部生產副經理,經同意后方可拆改防護設施。
4.6.6在施工過程中,如必須拆改防護設施時,應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其他人員嚴禁私自作業。
4.6.7對于工程分包單位使用的防護設施,在搭設完成后的驗收程序中,工程分包單位現場負責人必須在場,履行完驗收手續后,由項目經理部向工程分包單位以書面形式辦理移交手續,移交完成后,所涉及的安全防護設施交由分包單位管理。
4.6.8項目經理部安全防護負責人每月對工程進行兩次監督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
4.6.9公司安全質量部應每半年組織一次安全文明施工大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
4.7安全防護設施的維護
4.7.1在施工過程中,防護設施的維護由搭設班組派專人負責。
4.7.2施工結束后,由專業人員按照拆除方案的要求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拆除。拆除后的零部件由項目經理部材料組進行清點、保存。其余周轉材料由項目經理部材料組進行清理、退場。
5.相關文件
5.1建設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5.2建設部(JGJ80-9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5.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5.4《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場容衛生、環境保護及保衛消防標準》
5.5《QEO管理手冊》
6.記錄
6.1各類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驗收表?
注:在外省市施工的項目,如當地有規定,記錄表格按當地要求執行。
篇3:公司搬運貯存包裝防護交付控制程序
公司搬運、貯存、包裝、防護與交付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的質量控制方法和要求,以防止發生損壞或降低質量特性,保持業已形成的質量。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出廠在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過程的質量控制活動。
3.定義
3.1產品處置:在物流的整個流程中,所有的運輸和搬運方法與過程。
3.2供貨信譽:在規定的供貨時間內,遵守允諾的產品供貨交付期和供貨數量。
4.職責
4.1供銷部為本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
4.2生產安全部負責車間生產現場的物流管理,指導和監督生產工段、班組、零件庫按規定的要求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活動。
4.3供應科負責原材料庫的物流管理,指導和監督倉庫按規定的要求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活動。
4.4技術科負責確定產品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的技術要求和規范。
5.工作程序
5.1搬運
5.1.1原材料、外協(購)件的搬運
a.對分承包方提供的原材料、外協(購)件,由分承包方負責將其搬運至本廠倉庫的待檢區域,對因搬運不當造成產品損壞時,由搬運方負責;
b.原材料入庫采用吊車、鏟車或人力搬運;
c.外協(購)件的入庫采用周轉箱、架搬運;
d.原材料、外協(購)件入庫以提供的送貨單為依據,倉庫保管員做好交接手續。
5.1.2半成品的搬運
a.生產工段各班組負責各自所加工半成品的搬運,零件庫負責零件入庫和從零件庫發往生產現場的零件的搬運,對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應放入周轉箱、架內,堆放程度以不易散落為準,用小車或人工搬運至指定地點堆放,并保護好產品的標識。
b.半成品轉序加工由生產工段負責做好交接手續。
5.1.3成品的搬運
a.對最終檢驗合格的成品由成品庫負責將成品搬運至倉庫的規定區域,按規定堆放整齊。
b.在裝箱和已裝箱的成品在搬運中遵循輕拿輕放的原則,成品應疊堆整齊,杜絕野蠻搬運;
c.如未落實防止已裝箱成品(包括零部件)受潮的措施之前,霧天和雨雪天不準露天搬運;
d.對委托廠外人員搬運的供應科負責向搬運方說明要求,并指派人員監督,如因意外事故造成成品損壞時按有關規定追究搬運方的責任并賠償損失。
e.產品在公司內部搬運過程中,若發生由于搬運不當,致使產品損壞,由執行搬運人員及時報告所在部門主管,由其視損壞程度作出補救措施。
5.1.4倉庫中各種半成品、成品的搬運,按《半成品出庫、入庫制度》和《成品庫管理制度》的要求辦理交接手續,填寫相應的記錄,建立完整的臺帳。
5.2貯存
5.2.1原材料、外協(購)件入庫時,分承包方應提供產品自檢報告,并經本廠質保部檢驗員復檢合格后,方可按數入帳,并登錄來料批次號。
a.外協(購)件,半成品的貯存均按規定的區域、類別、架位整齊堆放,貫徹"先進先出"、"不混批"的原則。
b.外協(購)件入庫時,分承包方應提交《送貨單》和自檢合格證明,報給專職檢驗員,經檢驗合格后,由檢驗員開具《入庫單》,倉庫保管員方可入庫、登帳。
c.本公司自制半成品入庫時,生產工段應自檢合格后,按鋼材材質堆放到指定地點區域。
d.成品入庫時,經檢查員合格后,方可入庫,且堆放整齊。做上相應標識。
5.2.2貯存品的標識
根據《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以及《檢驗與試驗狀態控制程序》中的規定要求,由倉庫保管員負責對倉庫貯存的各類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種、規格、爐批號、產品供應商或零件號、零件名稱、生產批次等分別存放,并在存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合適位置掛貼上產品標識和檢驗狀態標識。在產品位移過程中,各責任人員負責在其合適位置上掛貼標識移植,對無標識必須予以追查或追補。
5.2.3貯存品的帳物管理
a.產品入庫或發放時,倉庫保管員按照規定要求及時登記入帳,做到帳、物、卡相符。產品貯存數量應滿足最少庫存量的要求,對臨界數量的產品庫存,應及時向供應科匯報。
b.由供應部和生產安全部分別對倉庫的原材料、外協(購)件、半成品、成品的帳、物、卡管理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工作,并做好現場檢查記錄,填寫《倉庫管理檢查表》,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c.由倉庫管理人員每月對庫存產品進行檢查,填寫盤存表,對超期貯存或可疑變質產品,報告檢查科,由其對產品進行復驗,倉庫管理人員按復驗結果重新標識。
5.3包裝
5.3.1技術科
5.3.2當合同有追溯性要求時,按《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唯一標識。
5.3.3供銷部
5.3.4對顧客反饋或交付中產生的包裝不合格和運輸損壞的信息,由銷售科按《服務控制程序》傳遞到技術質監部,進行統計分析,并按《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控制。
5.4防護
5.4.1倉庫貯存品的堆放
a.貯存品裝入產品周轉箱架或包裝箱后堆放,或按《成品庫管理制度》規定擺放,以防止產品受損和便于收發和保管。
b.所有堆放的成品標識一律面向通道,以便查找。
5.4.2倉庫的各種外協(購)件、半成品、成品的堆放均應明確標識,以便于執行先進先出、存取方便,應保持倉庫地面和車、架的整潔。
5.4.3由于管理不善或人為失職造成貯存品廢次的,由倉庫管理人員進行標識,并報告總經理,對其原因進行調查,對責任人作出處理,限期整改,并按程序第5.2.3c的要求進行和復檢。
5.4.4倉庫做到"三清"、"二齊"和"三相符"。
a."三清"即產品標識清、定置位置清、貯存(物流)數量清。
b."二齊"即庫容齊、堆放齊。
c."三相符"即賬、物、卡三相符。
5.5交付
5.5.1產品符合下列條件方可交貨發運
a.發往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產品,必須使用專用周轉箱并按顧客要求裝箱。
b.發往其它顧客的產品均須按顧客要求進行包裝,每個產品的裝箱內均有"產品合格證",包裝箱上有產品標
識,包裝箱須完整無損,產品標識正確清晰。
5.5.2產品的交付和發運
a.當發運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意外,致使產品損壞,必須由執行運輸人員及時申報計劃供應部,計劃供應部應視損壞程度,及時組織應急措施或重新發運。
b.銷售科必須對交付情況實施有效的監控,產品發運必須按顧客要求,如路線、運輸方式和包裝箱,安排運送所有的物料。
5.5.3銷售科必須按合同要求100%按時交貨,若不能100%按時交貨,應及時與顧客聯系說明原因,協商延期交貨日期,同時針對未按期交貨原因制定糾正措施改進交貨能力。
5.5.4為確保按期交貨,公司可能改變運輸方式來縮短運輸時間而造成的超額運費須記錄在合同覆約統計報表的備注欄內;外省市用戶應考慮估算產品在途時間,必要時提前發運。
5.5.5為便于與顧客溝通信息,當顧客要求時,銷售供應部采用計算機互聯網系統建立裝運提前通知的在線傳遞系統,以便在裝運時通過計算機網絡向顧客發出已裝運通知,一旦在線系統發生故障,依照計劃供應部預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發出裝運通知,以維護和保持供貨信譽。
5.6生產排程方法
5.6.1對經評審確認的合同,由銷售科及時傳遞到生產安全部,由生產安全部按訂單數額編制生產計劃。
5.6.2生產安全部按生產計劃落實各項生產準備工作,一俟就緒即下達生產指令至生產工段組織生產。
5.6.3由生產安全部對生產進度情況組織監控,以生產作業會制度反饋進度信息,當不能如期完成的生產任務,由生產安全部采取應急措施,確保滿足交付的能力。
5.6.4生產安全部在監控交付能力時,應對庫存產品的周轉期優化,建立訂單驅動系統,實行合理的拉動系統生產,使其成為單件同步流動。對基于預測的推動系統局面逐步改善。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HD15.01-01《收發臺帳》
QR/HD15.01-02《庫存物資盤點報表》
QR/HD15.01-04《零件工序周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