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生產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生產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2024-07-10 閱讀 7436

生產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1.質量是反映產品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產品質量可表述或轉化為一組全面反映顧客需要的數量指標。測量質量指標所得的數值,就是反映質量特性的數據,簡稱數據。

2.數據是質量管理的基礎,為對產品的質量物質特性和工作質量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必須進行數據收集。在質量管理中,收集數據可以實現以下目的:(1)了解生產現狀;(2)用于分析某一特定質量問題;(3)用于生產現場控制;(4)用于生產現場的調查;(5)用于工藝過程的調整;(6)用于判斷產品質量。

3.數據反映產品的質量特性,質量管理中的數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根據質量指標統計特性可將數據分為:A.計量值數據;B.計數值數據。

(2)根據數據的用途可將用途分為:A.分析用數據;B.管理用數據;C.檢驗用數據;D.推斷用數據。

4.質量管理統計方法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控制數據,亦即質量特性值的波動,縮小或衰減數據波動引起的制品質量特性值的波動,并盡量減少波動造成的質量損失。

5.出現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體有人、機、料、法、環、測等六大方面的因素。按引起數據波動原因的性質,可分為兩類:

(1)系統性因素,指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因素。系統性因素造成質量特性值的異常波動,對質量特性值的影響較大,但系統性因素易于識別和查找,且可采用相應技術,組織措施予以消除。

(2)隨機性因素,指經常性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隨機規律的因素。隨機性因素造成質量特性的正常波動,對質量特性質的影響較小,但這種因素卻難于避免或在技術上予以消除。

6.母體,又稱總體,是指某一次統計分析中研究對象的全體。構成母體的基本單位,稱為個體,按母體包含個體的數量可將母體劃分為有限母體和無限母體。

7.子樣,又稱樣本,是指從母體中隨機抽取的、一部分個體的集合。構成子樣的每個個體,稱為樣品。抽樣檢查是統計質量管理的一個基本方法。子樣的質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母體的質量特性。對子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母體的質量特性,而不是為了給子樣下結論。

8.隨機抽樣,是指在抽取子樣時,要保證使母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樣可能的機會被抽到,從而使子樣具有代表性。從母體中隨機抽取的一部分個體的集合稱為隨機子樣。

9.頻數指隨機事件在相同條件下進行n次試驗,其中某一事件出現的次數。頻率是頻數與試驗次數的比值。頻率則是在相同條件下,隨機事件出現次數所具有的統計規律性。

10.平均值,又稱算術平均值,是子樣各樣品數值的和除以子樣樣品個數之商,計算公式為

11.極差,又稱范圍,指子樣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計算公式為:R=*ma*-*min。極差是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各統計特征數中計算最簡單的一種。標準差,是子樣方差的正平方根,計算公式為:

12.在生產現場,引起質量波動的因素主要來源于操作者、機器設備、材料、方法、環境和測量,統稱5MIE。在穩定的生產狀態下,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其計量值數據即制品質量特性值是正態分布。

13.工序能力,又稱工程能力或加工精度,是工序在一定時間內,處于控制(穩定)狀態下的實際加工能力,亦即,工序處于控制(穩定)狀態下,表現出來的保證制品質量的能力,一般用6個標準差(即:±3

篇2:車輛維修質量管理制度

為提高車輛的維修質量,加強全廠職工的質量意識,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制定如下制度。

一、質量管理機構

本部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由吳明負責。具體質量管理工作由常保國負責。

二、質量機構職責

全面負責質量管理工作,貫徹執行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有關《汽車維護工藝規范》、交通部《汽車維修質量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貫徹執行有關汽車維修質量的規章制度,確定質量方針,制定質量目標,對維修車輛進行監督、檢查、考核,對維修技術、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1)建立健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加強質量檢驗,進行質量分析。

(2)收集汽車維修技術資料及工藝文件,確保完整有效,及時更新。

(3)制定維修工藝和操作規程。

(4)負責車輛檔案管理工作。

(5)負責標準計量工作。

(6)負責設備管理維修工作。

(7)負責汽車的檢驗工作。提高汽車維修質量。

(8)負責質量糾紛的質量分析工作。

三、對維修車輛一律進行三級檢驗,嚴格進行汽維護前檢驗、過程檢驗、竣工檢驗,嚴格執行竣工出廠技術標準,未達標準不準出廠,認真執行汽車維修質量的抽查監督制度。

四、材料倉庫應嚴把配件質量關,嚴格做好采購配件的入庫驗收工作。

五、嚴禁偷漏作業項目。一經發現,即嚴肅查處。

篇3:精品客運服務質量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乘客,提高服務質量,公司按照《道路運輸客運人員服務質量監督試行辦法》制定了服務考核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做到“全面服務、重點照顧”。對旅客不同需求提供相應服務,對重點旅客做到“三知三有”(知坐席、知到站、知困難,有登記、有服務、有交接)。

2.對旅客做到“三要、四心、五主動”(接待旅客要文明禮貌,糾正違章要態度和藹,處理問題要實事求是;接待旅客熱心,解答問事耐心,接受意見虛心,工作認真細心;主動迎送旅客,主動扶老攜幼,主動解決旅客困難,主動介紹旅客須知,主動征求旅客意見)。

(二)儀容儀表

1.著裝統一規范,整潔大方,佩戴職務標志。胸章佩戴在上衣左胸口袋上方正中,上衣左胸無口袋時,佩戴在相應位置;臂章佩戴在上衣左袖肩下四指處。

2.精神飽滿,儀容整潔,舉止大方,表情自然。女客運人員可淡妝上崗。

3.挺胸、收腹,兩腳跟并攏,腳尖略分開,雙手自然垂直。

4.不赤足穿鞋,不穿高跟鞋、釘子鞋、拖鞋,不戴首飾,不留長指甲,不染彩色指甲、頭發,男不留胡須、長發,女發不過肩。

5.行走站立姿勢端正。不背手、插腰、抱膀、插兜,不高聲喧嘩、嬉笑打鬧、勾肩搭背,不在旅客面前吃食物、吸煙、剔牙齒和出現其他不文明、不禮貌的動作。

(三)服務語言

1.使用普通話,服務語言表達規范、準確,口齒清晰。運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文明用語。

2.對旅客、貨主稱呼得體。統一稱呼時為“各位旅客、貨主”;個別稱呼時為“同志”、“小朋友,,、“先生”、“女士”等。

(四)服務禮貌

1.對不同種族、國籍、民族的旅客、貨主應一視同仁。尊重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

2.在旅客、貨主多的地方行走要先打招呼,不搶道;旅客、貨主問話時應面向旅客、貨主站立回答。

3.在工作中,對旅客、貨主的配合和支持應表示謝意;遇有工作失誤之處,應向旅客、貨主表示歉意。

4.給旅客、貨主造成損失或發生旅客意外傷害,要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公正、誠實、守信的原則,按規定及時妥善處理。

5.晚點要及時通告,超過五分鐘時,向旅客、貨主道歉,并積極做好服務工作。

(五)職業道德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企業規章制度,維護旅客、貨主的合法權益。

2.客運職工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