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核算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核算
8.3.2成本核算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核算過程進行策劃,并采用適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對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測量,這些測量應包括:
a)成本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
b)成本計劃實施結果的測量;
c)產品成本設計結果的測量(見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的測量(見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糾正措施實施結果的測量(見9.3.3和9.3.2)。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規定和實施成本核算的策劃、原則、范圍、內容、時機、頻次、方法、所依據的準則、計算口徑、計算公式、職責和權限以及記錄、報告和評審所需的控制。
為確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業績滿足要求,當成本核算的結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業績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成本水平,對成本控制的業績以及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檢查和測量,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可以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核算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核算(CCA2101:2008標準第2.11.2條)是指在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并按規定的方法計算成本的過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核算主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做好計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建立并嚴格執行材料的計量、檢驗、領發料、盤點、退庫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動力、工時等消耗定額;嚴格遵守各項制度規定,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成本核算的組織方式。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以及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真實反映成本水平,并對成本控制的業績以及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檢查和測量,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可以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
●組織應對成本核算過程進行策劃,并采用適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對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測量,這些測量應包括:
a)成本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
b)成本計劃實施結果的測量;
c)產品成本設計結果的測量(見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和損失的測量(見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糾正措施實施結果的測量(見9.3.3和9.3.2
●組織應采用以下核算方式對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測量:
――業務核算。業務核算(CCA2101:2008標準第2.11.4條)是指在經濟活動的數量方面從業務技術的角度進行定量考核和計算的過程。如對鋼鐵公司爐前工人一年需要多少套工作服進行核算,對銷售人員一年打了多少個銷售電話進行核算等。業務核算一般由主管部門的業務人員進行。業務核算通常采用實物量為計算單位。
――統計核算。統計核算(CCA2101:2008標準第2.11.5條)是指在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通過統計的方法進行定量考核和計算的過程。如鋼鐵公司爐前工人一年的工作服消耗量占全公司工作服消耗量的比重,銷售人員打電話的數量占全公司電話數量的比重等。統計核算一般由主管統計工作的部門或人員進行。統計核算通常采用實物量和價值量為計算單位。
――會計核算。會計核算(CCA2101:2006標準第2.11.3條)是指在經濟活動的數量方面通過會計的方法進行定量考核和計算的過程。如對鋼鐵公司爐前工人一年消耗了多少錢的工作服進行核算,對銷售人員一年打了多少錢的銷售電話進行核算等。會計核算一般由財務會計部門或人員進行。會計核算主要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規定和實施成本核算的策劃、原則、范圍、內容、時機、頻次、方法、所依據的準則、計算口徑、計算公式、職責和權限以及記錄、報告和評審所需的控制。并按規定的要求和遵循成本核算原則實施成本核算,以確保成本核算過程在受控的狀態下進行。
●為確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業績滿足要求,當成本核算的結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業績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除職能基礎成本核算(傳統核算)外,還包括ABC作業成本法和SC標準成本法等核算方法,組織應根據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選擇核算方法時應注意實施的復雜程度和核算結果的準確性以及是否滿足適用的法律法規(如國內和國際會計準則等)要求。當組織改變成本核算的方法時應相應修改《成本核算控制程序》的內容,防止成本核算過程失去控制。如需要時,組織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變還應得到稅務部門的書面批準,以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
●采用成本核算軟件進行成本電算化的組織應對計算機軟件的能力進行確認,確保其能力滿足要求,保證成本核算結果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組織應具備一定的成本道德,在成本核算的過程中應確保成本數據的客觀和準確。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核算為以下要素條款提供成本測量信息:
――4.7.2運行要求;
――4.7.3信息和溝通;
――6.2產品成本設計;
――6.3.2成本目標;
――6.3.3成本計劃;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
篇2: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核算是對實際成本水平的一種檢查和測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為確保本公司能及時識別和消除成本水平的不符合,提供符合成本控制要求和成本水平要求的證據,以證實實現成本目標、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符合性和成本管理體系的符合性。通過核算還可以為領導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幫助領導正確的進行成本決策和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對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
3、職責
3.1首席財務官負責領導本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負責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并批準成本報告和報表。
3.2財務部是本公司成本核算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本公司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并具體組織實施成本核算和編制成本報表。有權對各有關部門的核算工作進行考核。
3.3各部門和單位負責組織本部門和單位對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并對核算正確性和準確性負責。各單位負責計算本單位的產品成本,并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準確性負責。
4、工作程序
4.1確定核算的范圍、內容和方式
4.1.1本公司已確定的成本核算范圍包括對以下方面的成本控制業績進行核算(檢查和測量):
a)目標成本實現的程度(包括: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和降低成本);
b)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費或損失;
c)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
d)定額的準確程度;
e)預算實施的結果;
f)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
4.1.2依據確定的核算范圍,本公司確定了以下三種核算方式:
a)會計核算(適用于產品成本核算,包括: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和降低產品成本的核算以及預算實施結果的核算);
b)業務核算(適用于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費或損失、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和定額準確程度的核算);
c)統計核算(適用于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的核算)。
4.1.3核算的內容是將上述成本控制的業績指標數據按其性質、類別、產品、項目、過程、會計科目和所在的責任區域、部門/單位以及風險程度等進行分類、整理、歸集、匯總、分配和計算。核算的主要內容是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計算。
4.2確定核算的方法、依據和核算期
4.2.1各單位應根據核算的范圍和內容識別和選擇正確的方法對產品成本和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核算。本公司根據機械產品特點,規定產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仍采用職能基礎的實際成本法。由于本公司機械產品特點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所以,公司規定按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
4.2.2本公司已確定的產品成本核算的報告期通常為一各月。
4.2.3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核算,應在每次開展的識別和確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活動過程中進行。
4.2.4對預算實施結果的測量――決算,每年進行一次。
4.2.5對定額準確程度的核算,視需要可不定期進行。
4.2.6對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的核算期應與計劃期保持一致。
4.2.7對每一個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結果都應進行核算。
4.2.8核算的主要依據可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核算的基本原則(包括: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
b)現行會計制度和統計制度;
c)法律法規要求;
d)總帳和分類明細帳信息;
e)會計憑證等原始記錄;
f)法定計量單位;
g)本公司有關核算的規定。
(不限于此)
4.3核算的實施
4.3.1產品成本核算
4.3.1.1財務部應組織各單位應按例行核算制度和時限要求實施產品成本核算。
4.3.1.2各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結產和封帳。有期初和期末在產品和半成品的單位應按期進行盤點,以計算期初期末差額成本。
4.3.1.3各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收集材料、工資、制造費用等成本信息,進行材料集合、作帳、分配間接費用和計算產品成本。
4.3.1.4各單位在計算產品成本后,如果有按定額、標準或計劃成本等非實際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的情況,應進行成本差異分析,以正確判定實際發生成本的水平。
4.3.1.5各單位在計算產品成本后,應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和正確性進行復核。
4.3.1.6財務部在組織進行職能基礎的產品成本核算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a)正確確定費用的歸屬,分清有關費用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資本支出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營業外支出的界限。
b)正確分攤費用,分清有關成本的界限: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
――分清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成本的界限;
――分清各種產品成本費用的界限;
――分清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界限(修理和制造單位)。
c)加強成本管理基礎工作,保證成本資料真實可靠:
――加強定額管理;
――建立健全原始記錄;
――嚴格材料物資計量、領發、零退和盤點制度;
――制定和修訂內部計劃價格或標準價格。
d)結合本公司的生產特點、管理者的要求、現行的會計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和慣例,各生產和經營單位應采用適當的方法、公式、口徑等計算成本。
4.3.2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核算
4.3.2.1財務部應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金額逐項進行核算。
4.3.2.2對一些非定量的(定性的)提高成本因素所造成的浪費或損失,可以進行估算或估計(因為進行定量的核算是不實際的)。
4.3.2.3對預算、定額、成本計劃等
核算,可以按慣例或本公司有關規定實施。
4.4核算結果的報告
4.4.1月份、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成本報表的上報部門、領導和時間各部門和單位應按公司財務報告管理辦法執行。
4.4.2財務部負責對各單位的成本報表進行復核和匯總,其上報匯總資料的時間按4.4.1條要求執行。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財務報告管理辦法》
5.2《會計制度》
6、記錄
6.1《成本報表》
6.2會計憑證等原始記錄
6.3《總帳》
6.4《費用明細分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