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汽輪機及輔助設備安裝的要點(c)
汽輪機輔助設備的安裝
(一)凝汽器的安裝
1、根據設計圖紙在汽輪機基礎的顯著位置標出凝汽器的縱、橫中心線利標高。根據縱、橫中心線和標高,檢查凝汽器洞口尺寸及基礎支座的位置和標高。
2、將基礎支座混凝土表面鏟平,以便安裝時放置墊鐵和二次灌漿時使用。
3、檢查基礎支座上的預埋鐵件或預留孔洞的位置和深度。
4、凝汽器支座彈簧的檢查試驗。
(二)離心泵的安裝
離心泵的安裝
(1)基礎尺寸檢查和墊鐵布置
①基礎尺寸的檢查重點是基礎外形尺寸和地腳螺絲孔的配置是否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
②基礎尺寸檢查好后,在基礎上劃出墊鐵布置位置并剔平混凝土表面,使墊鐵能與混凝土表面良好接觸。
③墊鐵的高度最好在30~60mm,墊鐵太低會使二次灌漿凝固困難;墊鐵太高,又會使水泵在基礎上的穩定性相對減少。
④墊鐵一般布置在地腳螺絲兩旁,離地腳螺絲邊緣的距離應為l~2倍螺絲直徑。
(2)機座臺板的安裝
臺板找正時,可根據設計圖紙先在基礎上標出縱橫中心線.使臺板中心線與基礎上中心線重合。
(3)水泵的安裝
①安裝水泵和拖動該水泵的電動機時,先安裝水泵,而后安裝電動機。安裝時應同時考慮電動機的位置。
②水泵的安裝的三個工序:找正、找平及找標高。
2、滾動軸承的組裝
宜采用熱套的方法,即將滾動軸承放在加熱的機油內加熱后迅速取出,裝到軸上,加熱機油的溫度不能超過100℃,安裝時如果需敲打軸承時,可用銅棒敲打。敲打的著力點一定要在內套上并對稱受力,不要集中于某一處,以免軸承發生傾軋。
電動機的安裝
(1)電動機就位到臺板上后,以泵體為基準,進行靠背輪找中心。
(2)靠背輪找中心時,應使兩靠背輪端面間保持一定距離,其數值要大于泵與電動機軸向竄動值的總和,以防止泵與電動機各自產生軸向竄動時的相互干擾。
(3)水泵電動機靠背輪找正中心后.即可擰緊電動機地腳螺絲,墊鐵點焊,并重新檢查靠背輪的同心度和平行度,符合要求后.進行水泵和電動機的二次澆灌。
結語
發電廠汽輪機及其輔助設備的安裝涉及到多個工序,安裝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安裝過程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機組的振動。因此在安裝過程當中一定要嚴格的按照圖紙來進行安裝,不能夠隨意的進行更改。同時還要做好安裝過程中的工藝質量管理工作,從而確保每個環節都不會出現問題。
篇2:汽輪機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人員必須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禁止帶病或酒后上崗;
〈2〉上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及運行參數及應急處理方法;
〈3〉汽輪機盤車前,必須確認油泵已啟動并建立各位置油壓,通過觀察孔確認各潤滑位置回油正常;
〈4〉蒸汽參數達到要求后,必須按規程要求進行暖管,開啟各路疏水,防止管道內的積水進入汽輪機造成水沖擊;
〈5〉沖轉后要保證足夠的暖機時間,并嚴格按照汽輪機升速要求進行升速,升速時需密切注意汽輪機和發電機的振動,在振動超標的情況下,應將速度降至3000轉以下,并查明原因,嚴禁在振動超標的情況下強行升速;
〈6〉成功并網后,升負荷操作需緩慢進行,避免急劇的負荷升降造成整個系統工況的失調;
〈7〉嚴格控制汽輪機主汽門的進汽參數;
〈8〉機組油系統的設備及管道損壞發生漏油,凡不能與系統隔絕處理的或熱力管道已滲入油的,應立即停機處理;
〈9〉汽輪機機油的油質應合格。在油質及清潔度不合格的情況下,嚴禁機組起動;
〈10〉一旦發生汽輪機嚴重超速,應迅速破壞真空緊急停機,關閉主汽閥,切斷汽源;
〈11〉各種超速保護均應正常投入運行,超速保護不能可靠動作時,禁止機組起動和運行;
〈12〉機組保護動作后,必須查明原因,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可強行進行保安裝置掛閘;
〈13〉運行中的機組,在沒有有效監視手段的情況下(尤其是轉速),必須停止運行;
〈14〉機組大修后必須按規程要求進行汽輪機調節系統試驗,確認調節系統工作正常,在調節部套存在有卡澀、調節系統工作不正常的情況下,嚴禁起動;
〈15〉正常情況下,嚴禁帶負荷解列;
〈16〉新投產的機組或汽輪機調節系統經重大改造后的機組必須進行甩負荷試驗。對已投產尚未進行甩負荷試驗的機組,應積極創造條件進行甩負荷試驗;
〈17〉嚴禁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18〉停機后應立即投入盤車,機組起動前連續盤車時間應執行制造廠的有關規定,至少不得少于2-4h,熱態起動不少于4h,若盤車中斷應重新計時;
〈19〉停機后盤車故障暫時停止盤車時,應監視轉子彎曲度的變化,當彎曲度較大時,應采用手動盤車180℃,當盤車盤不動時,嚴禁用吊車等強行盤車。
〈20〉嚴防汽輪機進水、進冷汽。
〈21〉汽輪機房內失火,禁止在火災最后消滅前將汽輪機停用,應保持200-400r/min的轉速,聽候指示。發電機解列后,可用水、二氧化碳、干式滅火器滅火,禁止使用泡沫滅火器和沙子滅火。
〈22〉油系統著火停機時,禁止起動油泵。
篇3:汽輪機檢修安全操作規程
1、汽輪機在開始檢修之前,須用閥門與蒸汽母管、供熱管道、抽氣系統等隔斷,閥門應上鎖并掛上警告牌。還應將電動閥門的電源切斷,并掛警告牌。疏水系統應可靠地隔絕。檢修工作負責人應檢查汽輪機前蒸汽管確無壓力后,方可允許作業人員進行工作。
2、汽輪機各疏水出口處,應有必要的保護遮蓋裝置,防止放疏水時燙傷人。
3、只有經過車間領導的批準并得到值長的同意后,才允許在運行中的汽輪機上進行下列調整和檢修作業:
(1)在汽輪機的調速系統或油系統上進行調整工作(例如調整油壓、校正調速系統連桿長度等)時,應盡可能在空負荷狀態下進行。
(2)在內部有壓力的狀況下緊閥門的盤根或在水、油或蒸汽管道上裝卡子以消除輕微的泄漏。以上工作須由車間領導指定的熟練人員擔任,并在工作負責人親自指導下進行。
4、如需對運行中的汽輪機的軸承部件進行焊接、捻縫、緊螺絲等工作,必須遵守鍋爐設備運行安全操作規程第17條規程。
5、禁止在起重機吊物件下邊停留或通過。
6、揭開汽輪機汽缸大蓋時,必須遵守下列事項:
(1)只許在一個人的指揮下進行吊大蓋的工作;
(2)使用專用的揭蓋起重工具,必須遵守起重安全操作規程;
(3)檢查大蓋的起吊是否均衡時,以及在整個起吊時間內,禁止作業人員將頭部或手伸進氣缸法蘭結合面之間。
7、大修中須將汽輪機的氣缸蓋翻身時,應由檢修工作領導人或指定的人員(必須是熟悉該項起重工作的)指揮,進行翻氣缸蓋的工作時要特別注意下列各項:
(1)場地應足夠寬大,以防碰壞設備;
(2)選擇適當的鋼絲繩和專用夾具,鋼絲繩和專業夾具荷載必須大于氣缸蓋自重;
(3)注意鋼絲繩結繩的方法,使在整個翻大蓋的過程中,鋼絲繩不致發生滑脫、彎折或與尖銳的邊緣發生摩擦,并能保持氣缸的重心平穩地轉動,不致在翻轉的時侯發生撞擊;
(4)指揮人員和其他協助的人員應站立安全位置,防止在大蓋翻轉時被打傷。
8、使用加熱棒拆裝氣缸螺絲時,應先測絕緣?,F場電線應放置整齊。作業人員離開現場應切斷電源。
9、拆裝軸承工作必須遵守下列要求:
(1)揭開和蓋上軸承蓋應使用環首螺絲,將絲口牢固地全部旋進軸瓦蓋的絲孔內,以便安全地起吊。
(2)為了校正轉子中心而須轉動軸瓦或加裝墊片時,須把所轉動的軸瓦固定后再進行作業,以防傷手;
(3)在軸瓦就位時不準用手拿軸瓦的邊緣,以免在軸瓦下滑時傷手;
(4)用吊車直接對裝在氣缸蓋內的轉子進行微吊作業,須檢查吊車的制動裝置動作可靠。微吊時鋼絲繩要垂直,操作要緩慢,裝千分表監視,并應派有經驗的人員進行指揮和操作。
10、裝卸汽機轉子,須使用專用的直型或弓形鐵梁和專用的鋼絲繩,并須仔細檢查鋼絲繩的綁法是否合適,然后將轉子調整平衡。起吊時禁止人站在轉子上起吊平衡。
11、如在吊起的隔板、軸瓦以及氣缸蓋下面進行清理結合面、涂抹涂料等工作時,必須使用專用撐架,由檢修工作負責人檢查合格方可進行。
12、檢修中須轉動轉子時,必須遵守下列各項:
(1)必須在一人負責指揮下,進行轉動工作,轉動前須先通知附近的人員;
(2)如用吊車轉動轉子時,不準站立在拉緊的鋼絲繩的對面;
(3)如需站在氣缸水平結合面用手轉動轉子,不準帶線手套,鞋底必須擦干凈。開始轉動前,應先站穩,腳趾不準伸出汽缸結合面。
13、蓋上氣缸蓋前,須先由車間領導檢查確實無人、工具和其他物件留在氣缸或凝汽器內,方可允許蓋上。
14、校轉子動平衡時,必須遵守下列要求:
(1)必須一人負責指揮下進行校驗工作;
(2)校動平衡工作場所周圍須用繩子或柵欄圍好,不準無關人員入內;
(3)用電動機和皮帶拖動轉子時,應有防止皮帶斷裂傷人的措施。皮帶脫落后,必須帶轉子完全停止轉動,才可重新裝上皮帶;
(4)試加重量必須裝置牢固,防止松動或飛脫傷人;
(5)校驗工作中,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拉開電動機的開關;
(6)進行高速校轉子動平衡作業中,在拆裝重量塊時,必須隔斷汽源,關閉自動主汽門或電動主汽門,切斷電源,并掛警示牌。盤車裝置應在脫開位置,并切斷電源。
15、拆卸自動主汽門、調速汽門及離心式調速器時,應根據其構造使用專用工具(如長絲扣螺栓等),均衡地放松彈簧,以防彈簧彈出傷人。不準將手插入閥門與閥座之間。
16、在清理端部軸封、隔板軸封或其他帶有尖銳邊緣的零件時,應戴手套。
17、在下汽缸中作業時,凝汽器喉部的孔和抽氣孔應用木板蓋上。
18、用高溫給水或蒸汽沖洗冷油器時,應戴手套、面罩、圍裙并著長靴,褲腳套在靴外面。
19、給水泵在解體拆卸螺絲前,工作負責人必須先檢查進出口閥門確已關嚴,然后將泵體放水門打開,放盡存水,防止拆卸螺絲后有壓力水噴出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