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車間設備潤滑管理制度(三)
七、設備潤滑加油(脂)標準
1油潤滑
加油以刻度線為準,無刻度線時應符合如下規定。
1.1循環潤滑
正常運行時油箱油位應保持在2/3以上。
1.2油環帶油潤滑
1.2.1油環內徑D=25~4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4。
1.2.2油環內徑D=45~6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5。
1.2.3油環內徑D=70~13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6。
1.3浸油潤滑
1.3.1滾動軸承的浸油潤滑
a.n>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下,但需浸沒滾動體下緣。
b.n=1500~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上,但不得浸沒滾動體上緣。
c.n<15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的上緣或浸沒滾動體。
1.3.2變速機的浸油潤滑
a.圓柱齒輪變速機油面應浸沒高齒輪副低速齒輪齒高的2~3倍。
b.圓錐齒輪變速機油面應浸沒其中一個齒輪的全齒寬。
c.蝸輪蝸桿減速機油面應浸沒蝸輪齒高的2~3倍,或蝸桿的一個齒高。
1.4強制潤滑
應按有關技術要求或實際標準確定。
2脂潤滑
2.1
n>3000r/min時,加脂量為軸承箱容積的1/3。
2.2
n≤3000r/min時,加脂量為軸承箱容積的1/2。
八、廢油品回收
1廢油的回收應該堅持勤儉節約的方針,車間應采取積極措施,排放及更換下的廢潤滑油應按品種牌號進行回收,認真做好廢油品的回收、再生、和處理工作。
2車間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廢油品回收指標避免浪費,回收的廢油脂可用于刮泥機鏈條、軌道的保養,廢油用于螺栓等保養。
篇2:化工車間冷鼓工段設備潤滑制度
1、目的
生產系統所有配置的運轉設備是生產中無可代替的主要工具,也是生產中的主要環節,是生產中的生命線,為確保系統能源穩定連續生產,提供可靠的保證,必須加強設備管理,使用好、維護保養好,讓運轉設備為企業更好地發揮效力,特制定運轉設備維修、保養潤滑制度考核方案。
2、管理設備
配置羅茨鼓風機,液下泵,焦油外售泵,循環氨水泵,剩余氨水泵,凝結水泵,上下段冷凝泵,采暖泵,循環水泵,低溫水泵,制冷水泵,消防水泵。
2.1羅茨鼓風機:
2.1.1注油部位:前后軸齒輪箱、軸瓦。
2.1.2注油標準:齒輪箱視鏡油位中線。
軸瓦兩側陳油擠出。
2.1.3使用油標準:長城得威中負荷齒輪油L-CK220。2#鋰基脂。
2.1.4注油工具:手提扁桶,黃油槍,黃油杯。
2.1.5游標檢查時間:運轉時,每一小時,檢查一次。
2.1.6注油要求:齒輪箱每三個月更換一次;軸瓦每班擠壓一次。
2.2液下泵:
2.2.1注油部位:聯軸器下部有油口。
2.2.2使用油標準:2#鋰基脂。
2.2.3注油標準:軸承部位內部有陳油擠出。
2.2.4注油工具:油槍。
2.2.5注油要求:每班注油一次。
2.3焦油外售泵、剩余氨水泵、凝結水泵、上下段冷凝泵、采暖泵、低溫水泵、制冷水泵、消防泵:
2.3.1注油部位:軸箱。
2.3.2注油標準:視鏡油位中線或油點濺出;
2.3.3使用油標準:20-40#普通機油。
2.3.4注油工具:手提扁桶。
2.3.5檢查時間:運轉時,每小時檢查一次。
2.4循環氨水泵、循環水泵:
2.4.1注油部位:前后軸承座。
2.4.2注油標準:軸承座內側陳油擠出。
2.4.3使用油標準:2#鋰基脂。
2.4.4注油工具:油槍。
2.4.5檢查標準:每小時檢查一次;每點班注油一次。
注:(1)值班人員必須遵守此考核:
(2)漏注或謊注油一次,班長免當月獎金50%,值班人員免20%;
(3)因注油不及時或未按標準執行,造成熔燒零部件或停機,免去班長三個月獎金,值班人員免兩個月獎金;
(4)車間管理人員不定時檢查,工段長每天必須檢查兩次以上;
(5)各班注油情況,詳細認真填寫在交接班記錄,備查。
篇3:生產車間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生產車間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潤滑是設備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為減緩磨損,提高設備效率,降低動力消耗,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和正常的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一)設備動力部門必須加強對設備潤滑管理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配備專人負責日常業務工作,推廣先進潤滑技術、潤滑管理經驗,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潤滑知識,組織定期檢查,制定潤滑油品的使用定額、貯存保管、發放、廢油回收利用及潤滑工器具的管理規定,不斷提高潤滑管理水平。
(二)車間設備主任對全車間的設備潤滑負領導責任。
設備員應負責提出車間年、季、月的使用計劃,具體執行設備潤滑制度,認真作到:
1.按設備潤滑規定做到“五定”“三級過濾”,具體內容如下。
“五定”
(1)定點:按日常的潤滑部位注油,不得遺漏。
(2)定人:設備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負責;定期加油部位,由保養工負責。
(3)定質:按設備要求選定潤滑油(脂)品種,油(脂)質量合格,潤滑油必須經過“三級過濾”,清潔無雜物,方可加入潤滑部位。禁止亂用油(脂)或用不干凈的油(脂)。
(4)定時:對設備的加油部位,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進行加油、清洗或更換新油。
(5)定量:按設備標定的油位和數量,加足所選定的潤滑油(脂)。
“三級過濾”
(1)領油大桶到固定貯油箱。
(2)貯油箱到油壺。
(3)油壺到潤滑部位。
2.濾網應符合下述規定:透平油、冷凍機油、壓縮機油、機械油一級過濾為60目,二級過濾為80目,三級過濾為100目。汽缸油、齒輪油一級過濾為40目、二級過濾為60目、三級過濾為80目。特殊油品,按特殊規定執行。
3.自動注油裝置,要經常檢查油位、油溫、油壓、注油量,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4.經常檢查潤滑部位的溫度情況,軸承溫度應保持在規定指標內。
5.常用閥的絲桿與螺母之間,要定期潤滑。不常用閥門的絲桿與螺母之間,應用潤滑油脂封死。
(三)新購入油品,必須隨附質量保證書,庫存3個月以上者,應逐桶分析檢驗后方可使用。不同種類及牌號的潤滑油要分別存放,寫上標記。廢油應分類回收,以便再生。再生油經質量鑒定,不合格不能使用。
(四)車間應有專人負責潤滑油品、潤滑油品、潤滑器具的管理。
(五)關鍵設備在用潤滑油必須定時取樣分析,一般設備至少每3個月取樣分析一次,分析結果應記入潤滑檔案。在用油質不符合使用要求,應及時更換。
(六)根據設備要求和工藝條件,正確合理地選用潤滑油(脂),不得任意濫用或混用。改變油品,必須經設備動力科批準。在不影響潤滑性能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潤滑油(脂)的品種,以利管理。
(七)設備(裝置)的潤滑系統各部件應齊全好用,管道暢通,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