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改進崗位職責
新產品質量改進專家1、收集新產品開發初期及進入市場初期暴露的密封性問題。
2、通過對駕駛室、大燈、油路、氣路等密封結構的研究及各密封結構的優劣勢對比,尺寸鏈的計算,對密封性問題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對研發出具的密封性方案進行審核。
3、對HD10項目產品開發初期的三漏問題進行系統的識別、分析并整改,提升整車密封性,提高客戶滿意度。
4、承擔專業領域內的人才培養任務,培養一批技術型專家人才1、收集新產品開發初期及進入市場初期暴露的密封性問題。
2、通過對駕駛室、大燈、油路、氣路等密封結構的研究及各密封結構的優劣勢對比,尺寸鏈的計算,對密封性問題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對研發出具的密封性方案進行審核。
3、對HD10項目產品開發初期的三漏問題進行系統的識別、分析并整改,提升整車密封性,提高客戶滿意度。
4、承擔專業領域內的人才培養任務,培養一批技術型專家人才
篇2:產品質量管理師崗位職責
工作內容:
1.參與合同評審、產品實現策劃,會簽質量計劃并監督實施;
2.會簽“六性”報告、驗收技術條件、試驗大綱、關重(特性)明細表;
3.參與產品設計評審、工藝評審、特殊過程的確認,組織產品質量評審;
4.組織進行關重件入所、關鍵過程、出所檢驗,監督、指導過程檢驗,組織產品交付前驗收,保證檢驗的正確性、及時性;
5.參與供應商選擇、評價、再評價,組織對供應商的監督檢查;
6.參與試制前、試驗前準備狀態檢查,參與產品首件鑒定;
7.參與監督工藝規程的可操作性,監督操作人員執行工藝規程和質量制度;
8.組織不合格品、故障處理,參與制定并追蹤、驗證糾正措施,監督質量問題歸零;
9.定期對事業部(或項目)進行監督、檢查,糾正質量行為,保證產品實現各過程符合質量體系文件要求;
11.收集產品質量信息,分析質量趨勢,提出改進措施建議;
12.遵守工作紀律,承擔本崗位保密等其他職責,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二、崗位要求:
1.機械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3年以上項目質量管理經驗;
2.通曉常用的質量管理方法、工具,熟悉產品質量檢驗方法;
3.熟悉機械產品實現流程,了解鑄造鍛造、焊接、熱處理、機加工、裝配、試驗工藝;
4.熟悉GJB9000B(或GB/T19001)體系規范;
5.具有較強的責任心、主動性,良好的服務意識,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計劃與執行能力,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系統策劃和分析能力;
6.具有質量工程師證書、GJB9001B(或GB/T19001)外審員證書者優先。
篇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原法第一條)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農產品定義)(原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
本法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第三條(監管范圍)(新增法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法:
(一)農產品種植、養殖、采摘、捕撈、初級加工;
(二)農產品的收購、貯存、運輸、銷售;
(三)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和使用;
(四)農產品生產、經營中包裝材料、容器、消毒劑、洗滌劑、添加劑等的使用;
(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主體責任)(新增法條)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
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自律,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條(國務院部門職責)(新增法條)國務院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承擔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第六條(地方政府職責)(原法第五條修改)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確定本級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和其他
有關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職責,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第七條(地方部門職責)(原法第三條修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所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可以在鄉鎮或特定區域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派出機構,或派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人員。
第八條(規劃預算)(原法第四條修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經費列入同級政府預算,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第九條(風險評估)(原法第六條修改)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設立由有關方面專家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推動信息共享,風險共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及相關技術機構與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相關協會學會、新聞媒體等,就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等信息進行溝通交流。
第十條(信息發布)(原法第七條修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職責權限,發布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
第十一條(引導鼓勵)(原法第八條修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引導、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鼓勵和支持生產優質農產品,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
第十二條(研究推廣)(原法第九條)國家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技術研究,推行科學的質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廣先進安全的生產技術。
第十三條(宣傳引導)(原法第十條修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加強質量安全管理,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