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
遼寧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2011年11月24日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6次會議通過;根據2014年1月9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6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煤礦生產安全事故,保障煤礦職工生命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煤礦安全生產應當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生產隱患,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實施監督管理與促進安全生產相結合。
第四條省、產煤地區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產業政策;支持煤礦企業
開展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支持煤礦企業采用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標準、新裝備、新工藝。
第五條省、產煤地區市、縣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對本地區煤礦安全進行日常性的監督管理。
產煤地區鄉(鎮)人民政府依照管理職責做好本轄區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工商、國土資源、環保、衛生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有關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煤礦企業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煤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包括煤礦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下同)對本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二章煤礦安全生產保障
第七條煤礦企業應當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和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生產活動。
煤礦企業應當按照核定的生產能力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勞動定員。
禁止超能力、超強度或者超定員組織生產。不得違章指揮或者強迫職工違章、冒險作業。
第八條煤礦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一)建立、健全并組織落實本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并督促落實本煤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煤礦安全生產投入及其有效實施;
(四)定期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問題;
(五)督促、檢查本煤礦的安全生產工作,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
(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煤礦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在規定時間內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組織事故搶險,配合生產安全事故調查;
(八)向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工會、從業人員、股東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九條煤礦企業應當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
生產管理人員,每班應當配備專職安全檢查人員負責井下安全檢查。小煤礦企業配備專職安全檢查人員不得少于五人。
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技術管理體系,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第十條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按照規定對職工進行崗前、在崗、轉(返)崗等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職工,不得上崗作業。
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
煤礦企業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作業。
煤礦企業應當免費為每位職工發放符合要求的煤礦職工安全手冊,如實告知有關安全生產事項。
第十一條煤礦企業開采,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采掘作業應當按照規定編制作業規程,并按照作業規程的規定管理頂幫,采掘作業通過地質破碎帶或者其他頂幫破碎地點時,應當加強
支護;
(二)對機電設備及其防護裝置應當定期檢查、維修,并建立技術檔案,保證使用安全;
(三)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并按照國家規定定期檢測;
(四)露天采剝作業,應當按照設計規定,控制采剝工作面的階段高度、寬度、邊坡角和最終邊坡角;采剝作業和排土作業,不得對深部或者鄰近井巷造成危害;
(五)煤礦企業應當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任何人不得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
(六)有瓦斯突出和沖擊地壓、在需要保護的建筑物、構筑物、鐵路、水體下面以及在地溫異常或者有熱水涌出地區開采的,應當編制專門設計文件,并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批準;
(七)有自然發火可能性的礦井,應當采取防火灌漿或者其他有效的綜合預防自然發火的措施;
(八)井下風量、風質、風速和作業環境的氣候,應當符合煤礦安全
規程的規定;
(九)對地面、井下產生粉塵的作業,應當采取綜合防塵措施,控制粉塵危害;井下風動鑿巖,禁止干打眼;
(十)法律、法規、規章和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遵守的其他開采規定。
第十二條煤礦礦井通風、瓦斯治理、防火、安全監控、防治水、防塵、防毒、防沖擊地壓、機電運輸、爆破等安全設施和條件,應當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行業安全標準、煤礦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的要求。
第十三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生產技術裝備標準,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需要抽采瓦斯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瓦斯抽采系統。
煤礦企業使用的礦用產品納入安全標志管理的,應當具備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機電設備及工藝。
第十四條省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省煤礦安全改造規劃,并會同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根據
本省煤礦安全改造規劃及上年度煤礦安全改造計劃實施情況,提出本省煤礦安全改造年度計劃。省煤礦安全改造規劃是申報煤礦安全改造項目的基本依據。
煤礦企業是煤礦安全改造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煤礦安全改造項目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煤礦安全改造項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不得擅自改變主要建設內容和建設標準。煤礦安全改造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省政府配套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不得轉移、侵占或者挪用。
第十五條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領導機構和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及必要的儀器設備,依法做好職業危害防治與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提取、使用安全費用,存儲、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
煤礦企業應當依法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鼓勵煤礦企業為井下作業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
煤礦企業應當為職工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
用品。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經本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檢查驗收。
第十七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領導帶班下井制度。帶班負責人應當按照規定次數帶班下井,并與當班職工同時下井,同時升井。
煤礦企業應當建立領導帶班下井檔案管理制度。帶班負責人升井后,應當及時將下井的時間、地點、經過路線、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意見等進行登記,并由專人負責整理和存檔備查。登記檔案不得虛假。
第十八條產煤地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煤礦特別重大和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煤礦企業應當制定并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按照規定報送有關部門備案;按照規定建立專職應急救援組織,配備救護裝備,并定期進行救援演練。
不具備單獨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煤礦企業,應當指定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并與鄰近專業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救護協議或者聯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
第十九條煤礦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企業負責人。企業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并按照國家規定如實報告當地負有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負有煤礦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第三章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治理
第二十條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和建檔監控制度。依法定期組織排查,并將排查情況每季度向縣以上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寫出書面報告。報告應當經煤礦企業負責人簽字。
第二十一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逐級建立并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
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應當按照規定定期組織由相關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參加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應當按照安全生產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安全生產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采取措施實施監控治理。
煤礦企業應當保證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要的資金,建立資金使用專項制度。
第二十二條煤礦企業在安全生產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安全生產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相關生產設施、設備;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
第二十三條煤礦企業應當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對于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安全生產隱患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應當及時發出預警通知;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煤礦和職工安全的情況時,應當采取撤離人員、停止作業、加強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監督檢查制度,定期組織開展對煤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
對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治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逐級掛牌督辦、公告制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治理由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掛牌督辦。
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有條件的煤礦企業應當組織本煤礦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其他煤礦企業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第四章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和相關措施,按職責分工依法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處理意見,并對整改情況跟蹤監督。
監督檢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制定和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情況;
(二)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和治理情況;
(三)設施、設備、器材符合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情況;
(四)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及落實情況;
(五)安全教育、培訓和持證上崗情況;
(六)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發放和使用情況;
(七)安全費用、風險抵押金的提取、存儲和使用情況;
(八)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告、調查和處理情況;
(九)職業危害的防治情況;
(十)領導帶班下井情況;
(十一)其他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煤礦安全規程以及行業技術規范情況。
第二十六條省、產煤地區市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采用公告、簡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定期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和生產安全事故情況。
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煤礦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二十七條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舉報制度,公開舉報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箱,受理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舉報。對受理的舉報事項應當及時處理。對于不屬于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
第二十八條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與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在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中,應當密切配合,通報和交流工作信息,協調解決監督檢查中的問題。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七條第三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違章指揮或者強迫職工違章、冒險作業,或者對已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立即停止作業并限期改正,
對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主管人員給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并處本人上一年年度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八十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第十條第二款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可以并處兩千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資格證的。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未遵守開采規定進行開采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煤礦通風、瓦斯治理、防火、安全監控、防治水、防塵、防毒、防沖擊地壓、機電運輸、爆破等安全設施和條件,
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行業安全標準、煤礦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要求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達到要求,逾期仍達不到要求的,責令停產整頓;經停產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吊銷采礦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按照國家或者省有關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的,責令改正,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未按照國家或者省有關規定存儲和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
(三)未為職工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
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煤礦企業沒有按照國家規定執行領導帶班下井制度,或者下井登記檔案虛假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對該煤礦企業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煤礦企業未按照規定排查和報告安全生產隱患的,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整頓,并對煤礦企業負責人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煤礦企業職工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由煤礦企業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煤礦企業不具備本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經停產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依法予以關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吊銷其有關證照。
煤礦企業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下達的執法指令的,由頒發證照的部門吊銷礦長資格證和礦長安全資格證;構成違反治安
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對所轄區域內發現的非法煤礦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處,致使非法煤礦存在的,對縣、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相關責任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六條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事項予以批準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對依法應當責令停產整頓或者取締的煤礦企業,未責令停產整頓或者取締的;
(三)對依法應當制止和處理的煤礦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未予以制止和處理的;
(四)未履行安全生產隱患監督管理職責的;
(五)未依法對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及時如實報告的;
(六)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規定由其他有關部門查處的,按照其規定執行。
對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花全開,意味著就要開始凋謝;月全圓,就代表著要開始殘缺。人也是一樣,到達巔峰之后,接著就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路。
一生很短,不必追求太多;心房很小,不必裝的太滿。
“三七開”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人生三分選擇,七分放下
生老病死,愛恨離別,求之不得,人生有許多事情,往往是讓人無能為力的。
選擇是智者對放棄的詮釋,只有量力而行,善于抉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放下是智者面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只有懂得放下,善于取舍才能事事如魚得水。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
火車馬上就要開動了,一個人慌張跑過來,卻在上車時被門擠掉了一只鞋。
這時火車開動了,這個人立馬脫下另一只鞋,用力扔向第一只鞋子掉落的地方。
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
“已經丟掉的鞋子,何必再去留念呢?還不如給撿到的人一雙鞋呢。”
人生在世,不過兩詞:拿得起,放得下。很多人往往只做到了“拿得起”,卻忽視了更重要的“放得下”.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路上不可避免要有所選擇,有所放下。
當你為了做出選擇而必須放棄一些東西時,請記住,好好享受自己選擇的,迅速忘掉自己舍棄的。因為選擇后的糾結沒有任何作用.學會選擇,懂得放下,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處世三分糊涂,七分清醒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
有兩個患有癌癥的人在一間病房,其中有一個耳朵有些背。
一次醫生在病房外談話,說他們兩個人都只有三個月時間了。
耳朵正常的病人聽到后,整天憂心忡忡,最終沒有活過三個月。
而耳朵背的那位病人,到現在已是兩年過去了,他還好好地活著。
很多事,不知道比知道好,不靈通比靈通好,不精明比精明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難得糊涂”.
很多時候,糊涂不是傻氣,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和家人糊涂,家庭合睦;和朋友糊涂,友情穩固;和同事糊涂,工作順手。
做人做事,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這是一種胸懷。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
成敗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俗話說,做人先做事,聚財先聚氣。
一個人,窮不算啥,但不能丟掉為人的尊嚴。一個人,富不算啥,但不能失去做人的良心。
還記得2017年,我的朋友圈被董卿“下跪”的照片刷屏了。
當時《開學第一課》開播不久,請來了著名的翻譯家許淵沖老先生。
許老先生年事已高,只能坐在輪椅上。
為了方便溝通,在3分鐘的采訪中,董卿跪地三次,用仰視或平視的目光專注又耐心地傾聽老爺子的分享,再細細轉述給現場觀眾。“跪”并不是一個好看的動作,但她這一跪,跪出個人最美的姿勢,跪出了作為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也跪出了她做人的修養。
心理學家丹尼爾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的高度。”
不管何年何月,樸拙,才能贏得尊重;不管何時何地,真誠,才能打動人心。
生活三分得意,七分失意
若是論逆商,三國時期的劉備必然榜上有名。
他先后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寄人籬下,屢戰屢敗,依然手無寸土,流離四方。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風雨,受過多少辱,忍過多少恥,或許連他自己也記不清。
可是不管處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敗,劉備從不氣餒。
劉備的一生,便是三分得意,七分失意。
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選擇題,有得意,有失意,從不圓滿,也不全是遺憾。
有苦,自我釋放;有樂,欣然品嘗。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驕不躁,不氣不餒只有經歷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如此,足以。
人生三分選擇,七分放下。學會選擇,舍得放下,才有空間擁有更多的美好。
處世三分糊涂,七分清醒。糊涂做人,清醒做事,不為瑣事煩擾,才能活得逍遙自在。
成敗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要做事,先做人,你怎樣做人,決定著你做事的成敗生活三分得意,七分失意。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只有經歷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篇2:最新版山東省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
2017年1月18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7年1月18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等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以及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源頭防范,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屬地監管為主,并遵循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安全生產規劃并組織實施,明確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支持、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明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并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落實安全生產措施,推進安全社區建設。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部門,統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執行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推廣應用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和科技成果,增強事故預防能力,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推動安全文化建設,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
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網絡等媒體應當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安全生產公益宣傳教育,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報告重大事故隱患、舉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研究和推廣安全生產科學技術與先進管理經驗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
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主要負責人包括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有全面領導責任的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決策人。
第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依法保障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章指揮、強令或者放任從業人員冒險作業;
(二)超過核定的生產能力、生產強度或者生產定員組織生產;
(三)違反操作規程、生產工藝、技術標準或者安全管理規定組織作業;
(四)拒不執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決定。
第十三條礦山、金屬冶煉、道路運輸、建筑施工單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裝卸、運輸單位和使用危險物品從事生產并且使用量達到規定數量的單位(以下簡稱高危生產經營單位)以及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第十四條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上的高危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在一千人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總監,并建立安全生產委員會。
安全總監專項分管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本單位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事項。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高危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費。
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不得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自主組織培訓,也可以委托具備安全生產培訓條件的機構進行培訓。生產經營單位委托培訓的,應當對培訓工作進行監督,保證培訓質量。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確保本單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按照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專項用于安全生產。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督促、檢查、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其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礦山、金屬冶煉和用于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查;設計單位應當對其安全
設施設計負責。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可以聘請專家參與,專家應當對其出具的驗收結果負責;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建設單位驗收活動和驗收結果進行監督核查。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定期進行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對排查出的風險點按照危險性確定風險等級,對風險點進行公告警示,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實現風險的動態管理。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對一般事故隱患,應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對重大事故隱患,應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監控措施,制定和落實治理方案及時予以消除,并將治理方案和治理結果向縣(市、區)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情況進行督辦。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向從業人員通報;事故隱患排除前和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人員,疏散周邊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并設置警戒標志。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完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對風險點和事故隱患進行實時監控并建立預報預警機制,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安全生產能力建設。
第二十二條高危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承諾公告制度,對本單位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狀態以及風險點的安全可控狀態進行承諾,并定期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三條高危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并落實單位負責人現場帶班制度,制定帶班考核獎懲辦法和工作計劃,建立和完善帶班檔案并予以公告,接受從業人員監督。
帶班負責人應當掌握現場安全生產情況,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事故隱患;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險情時,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人員有序撤離,并進行妥善處置。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懸掛、挖掘、大型設備吊裝、危險裝置設備試生產、危險場所動火、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建筑物和構筑物拆除作業,以及臨近油氣管道、高壓輸電線路等危險作業,應當制定具體的作業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確定專人進行現場作業的統一指揮,并指定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安全檢查和監督。
第二十五條學校、幼兒園應當加強安全管理,將安全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接受中小學生和其他未成年人從事接觸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勞動或者其他危險性勞動。禁止生產經營單位利用學校、幼兒園場所從事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或者作為機動車停車場。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礦山、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行業和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國家規定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保險公司應當發揮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提高保險服務質量。
第二十七條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當對其作出的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結果負責,并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規定程序開展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等活動;
(二)倒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資質或者資格;
(三)轉讓、轉包承接的服務項目;
(四)出具嚴重失實或者虛假的報告、證明等材料。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安全生產狀況,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安全生產投入,按照規定執行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崗位津貼,落實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履行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職責,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巡查考核有關政府和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并承擔職責范圍內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職責。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監督管理權限,制定安全生產年度監督檢查計劃,明確監督檢查的方式、內容、措施和頻次;對安全生產問題突出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第三十二條從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在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考核等工作中應當忠于職守、秉公執法,不得索取或者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在執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當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出示有效執法證件,由二人以上共同進行。
第三十三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對本轄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進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檢查,調閱有關資料,向有關單位和人員了解情況;
(二)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當場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可以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并及時報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三)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責令立即排除,生產經營單位拒不排除的,報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責令立即排除的同時,報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前款規定報告后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安全生產違法信息庫,并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相銜接,推進安全生產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制度,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告,并通報有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
第三十五條省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將安全生產許可證審核事項委托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實施。
第四章事故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在重點行業、領域建立或者依托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社會組織共同建立應急救援基地或者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增強應急救援處置能力,科學有效組織救援。
第三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一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
有關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第三十八條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省關于事故等級和管理權限的有關規定,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并做出處理。事故調查報告和事故處理情況應當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傷亡的,受傷人員和死亡者家屬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權利的,有權提出賠償要求。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并向社會公布;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將本行業、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適用其規定。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總監、安全生產委員會的;
(三)高危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有關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四)未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的;
(五)未按照規定建立落實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制度的;
(六)未按照規定報告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和治理結果的;
(七)高危生產經營單位未按照規定執行單位負責人現場帶班制度的。
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危險作業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接受中小學生和其他未成年人從事危險性勞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遷出,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利用學校、幼兒園場所從事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或者作為機動車停車場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遷出,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章指揮、強令或者放任從業人員冒險作業的;
(二)超過核定的生產能力、生產強度或者生產定員組織生產的;
(三)違反操作規程、生產工藝、技術標準或者安全管理規定組織作業的。
生產經營單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五
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一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并處責令停業整頓,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規定程序開展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等活動的;
(二)倒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資質或者資格的;
(三)轉讓、轉包承接的服務項目的;
(四)出具嚴重失實的報告、證明等材料的。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法履行行政許可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
(二)未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
(三)未依法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
(四)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
(五)阻撓、干涉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或者責任追究的;
(六)索取、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七)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決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委托符合條件的安全生產執法監察機構實施行政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九條本條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2006年3月30日山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