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報告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報告

2024-07-30 閱讀 8013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報告

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著一所大學的教學科研水平,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與高校的建設發展息息相關。做好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既有利于學校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教師自身人盡其才,事業獲得良好發展。

一、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分析

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如何?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進?本研究以北京t大學為案例進行了調查分析。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確定自己今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擔任什么工作和職位,以及為實現目標所進行的知識、能力提高而做出的規劃。調查結果顯示:

1、大多數教師喜歡教師職業,但對目前自身的職業發展狀況并不滿意

顯然,興趣及擅長與否是一個人從事某一個職業的基礎。調查顯示,該校2/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力、性格等挺適合做教師;35.29%的人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好老師,而且很少有人認為教師職業輕松、挑戰性不強;只有6.11%的教師表示不適合這一職業,有機會渴望轉行。

雖然大多數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喜愛,但是目前對自己職業發展狀況很滿意者僅有2.49%,一般滿意者

1

25.3%,不滿意者24.43%,近一半(47.74%)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狀況一般。可見,高校教師的職業滿意度總體不高。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0%以上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缺少發展空間和機會;工作任務繁重、無暇顧及自身發展是當前影響教師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大主要因素。其次,所工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個人目標、自身能力等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多數教師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認真規劃者不多,實現職業規劃的自主性也有限。

調查結果顯示,74.89%的教師都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對自己近5-XX年的職業生涯認真規劃,目標明確者不足30%;一半多的人只是簡單考慮過,目標不太明確。14.5%的教師表示在職業發展方面非常迷茫。在工作中我們也觀察到,高校教師規劃自己職業發展的主動權非常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師由于并不十分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學科的發展脈絡,所以不知道如何規劃。即使規劃了,如果沒有學校和單位領導的支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發展選擇工作的自主性并不大。

3、多數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能力提升有限,進修學習機會不多

事實上,長期以來,高校教師已經習慣于組織安排工作,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往往處于被動規劃的狀態。再加上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非常繁重,使得他

2

們無暇過多顧及個人發展。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5.83%的教師表示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偏重甚至非常繁重,他們天天忙于應付完成工作,無暇顧及個人的職業發展。在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中,富有挑戰和創新,對提升水平非常有益的工作并不是很多。為此,一些教師建議領導能從全局規劃學科的發展,承擔科研項目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一味地給教師布置任務、檢查工作,要關注每個教師的發展。

由于知識更新加快、工作壓力大,多數教師(63.35%)對自身能力及工作狀況的滿意度一般,而且,多數教師學習機會不多,高達64.71%的教師表示最近五年,連續一個月以上的學習或進修機會從來沒有。相比之下,參加同行學術會議或對口管理部門交流的機會略好一些,但也有26.02%的教師表示從來沒有機會交流。為此有的教師希望單位領導對年輕教師的培養要進行規劃,在事業發展上給與更多地關心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讓他們干活,沒有充電時間。各種機會不要總是給那些有頭銜的少數人物,要多給青年教師機會和重擔。

4、部門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重視不夠,很多教師認為看不到發展希望

教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組織的支持與幫助,反過來,教師的發展也必將促進組織的繁榮。但目前學校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在問卷留言及訪談中,教師反映最多的也是渴望學校方方面面給教師的事業發展、工作生活以支持,實實在在地解決他們的困難。

3

5、教師發展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待遇低、沒有發展空間,最渴望提高待遇、有學習進修機會等

當問到教師目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時,選項較多的從高到低依次為:崗位有限,沒有升職機會,看不到發展希望;收入低,待遇差;沒有住房,短期內還買不起;工作任務太重,壓力太大;沒有學習進修機會等。

很多教師呼吁多關注一下年輕教師的生活、工作狀態。他們沒有住房,收入相對微薄;面對著繁重教學、科研以及事務性工作的壓力,夜以繼日地加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希望,是學校的后備軍,希望學校在政策和行動上對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提高青年教師待遇;幫助解決住房問題;減少非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二、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的建議

高校教師作為高知群體,較普通人具有更強烈的成就動機;而且作為知識傳播與知識創新的主體,他們往往更容易先感受到社會發展的壓力、工作競爭的壓力,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教師來說更為迫切和重要。結合調查結果,本研究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1、教師個體要增強主動性,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外乎會受到個人、組織、外部偶然性等多個因素影響,但個人無疑是影響職業生涯的核心因素。作為主體,教師首先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而不是一味被動干活其次要學會準確

4

評價自身的理想、個性、興趣、能力、特長,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準確定位;最后還要善于了解國家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需要,將個人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對此,曾有專家學者提出了職業規劃五步法,即: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會做什么環境允許我做什么我的職業規劃是什么等。在設計生涯規劃時,可以設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期間還要進行評估與反思,結合學校的發展變化及時修正自己的規劃。

還有研究者將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劃分為5個階段,即(1)職業探索階段(28歲以前),通過嘗試不同的工作來選定自己的職業方向;(2)立業發展階段(2832歲),是選定一個人職業方向的關鍵;(3)職業中期階段(32-40歲),志向會根據個人發展情況、能力、機遇等進行分化調整,一旦發展受阻,就會進入職業高原期;(4)職業后期階段(40-55歲),希望維持或提升自己目前的地位或成就;(5)衰退期(55歲以后),隨著體力精力下降,期望更多地獲得組織的關懷與友善對待。高校教師要適當了解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合理、準確的規劃。

2、學校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避免教師過多過早地陷入職業高原

所謂職業高原,是指個體在職業生涯中的某個階段獲得進一步晉升的可能性很小,職業發展處于停滯期。一旦一所高校中較多的教師、較長時間處于職業高原,勢必出現對工作前景喪失信心,工作熱情下降、效率低下,教學科研質量大大降低。對個人而言,經過

5

一段時間的發展就可能進入一個職業高原期,但可以通過自身的知識更新、能力提高、領域擴展取得突破。對學校而言,如果沒有合理有效的人事評聘機制,就很容易導致教師的群體職業高原期。

從目前來看,由于大學的教學科研任務十分繁重,所以各部門用人多、培養少;關注工作多,關注教師發展少,對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重視不夠,也缺少相應的激勵政策。雖然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多年,但是聘任制一直流于形式,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還很不健全。學術休假、教師培訓等制度雖然都已建立,但受益者只是少數,對廣大普通教師來說,很難看到機會和希望。因此,要避免教師過多過早地陷入職業高原,學校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支持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3、要建立以開發和激勵為主的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傳統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視人力為成本,總是重視如何降低成本,以最少的人力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種被動式的管理,廣大教職工習慣于成為被管理、被安排工作的對象。長此以往,教師隊伍就會死水一潭,缺乏生機和活力,創新能力下降。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力資源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應該建立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一要繼續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創造更多的學習進修機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種制度包括學術休假制度、短期學習進修制度、在職攻讀學位制度。二要注意以激勵為主開發人力資源。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只能發揮其潛能的2030%,

6

而施以激勵后其工作能力就能發揮到80-90%。因此,應該不斷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既包括物質激勵也包括精神鼓勵,充分發掘教師的潛能。三是提倡人本管理,避免把人僅僅當作工具、手段,見物不見人,而要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如要尊重人的價值和需要,注重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相關

7

篇2: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報告

大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報告

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著一所大學的教學科研水平,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與高校的建設發展息息相關。做好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既有利于學校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教師自身人盡其才,事業獲得良好發展。

一、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分析

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如何?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進一步改進?本研究以北京t大學為案例進行了調查分析。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確定自己今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擔任什么工作和職位,以及為實現目標所進行的知識、能力提高而做出的規劃。調查結果顯示:

1、大多數教師喜歡教師職業,但對目前自身的職業發展狀況并不滿意

顯然,興趣及擅長與否是一個人從事某一個職業的基礎。調查顯示,該校2/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力、性格等挺適合做教師;35.29%的人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好老師,而且很少有人認為教師職業輕松、挑戰性不強;只有6.11%的教師表示不適合這一職業,有機會渴望轉行。

雖然大多數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喜愛,但是目前對自己職業發展狀況很滿意者僅有2.49%,一般滿意者

1

25.3%,不滿意者24.43%,近一半(47.74%)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狀況一般。可見,高校教師的職業滿意度總體不高。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0%以上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缺少發展空間和機會;工作任務繁重、無暇顧及自身發展是當前影響教師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三大主要因素。其次,所工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個人目標、自身能力等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多數教師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認真規劃者不多,實現職業規劃的自主性也有限。

調查結果顯示,74.89%的教師都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對自己近5-XX年的職業生涯認真規劃,目標明確者不足30%;一半多的人只是簡單考慮過,目標不太明確。14.5%的教師表示在職業發展方面非常迷茫。在工作中我們也觀察到,高校教師規劃自己職業發展的主動權非常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師由于并不十分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學科的發展脈絡,所以不知道如何規劃。即使規劃了,如果沒有學校和單位領導的支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發展選擇工作的自主性并不大。

3、多數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能力提升有限,進修學習機會不多

事實上,長期以來,高校教師已經習慣于組織安排工作,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往往處于被動規劃的狀態。再加上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非常繁重,使得他

2

們無暇過多顧及個人發展。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5.83%的教師表示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偏重甚至非常繁重,他們天天忙于應付完成工作,無暇顧及個人的職業發展。在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中,富有挑戰和創新,對提升水平非常有益的工作并不是很多。為此,一些教師建議領導能從全局規劃學科的發展,承擔科研項目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一味地給教師布置任務、檢查工作,要關注每個教師的發展。

由于知識更新加快、工作壓力大,多數教師(63.35%)對自身能力及工作狀況的滿意度一般,而且,多數教師學習機會不多,高達64.71%的教師表示最近五年,連續一個月以上的學習或進修機會從來沒有。相比之下,參加同行學術會議或對口管理部門交流的機會略好一些,但也有26.02%的教師表示從來沒有機會交流。為此有的教師希望單位領導對年輕教師的培養要進行規劃,在事業發展上給與更多地關心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讓他們干活,沒有充電時間。各種機會不要總是給那些有頭銜的少數人物,要多給青年教師機會和重擔。

4、部門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重視不夠,很多教師認為看不到發展希望

教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組織的支持與幫助,反過來,教師的發展也必將促進組織的繁榮。但目前學校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在問卷留言及訪談中,教師反映最多的也是渴望學校方方面面給教師的事業發展、工作生活以支持,實實在在地解決他們的困難。

3

5、教師發展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待遇低、沒有發展空間,最渴望提高待遇、有學習進修機會等

當問到教師目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時,選項較多的從高到低依次為:崗位有限,沒有升職機會,看不到發展希望;收入低,待遇差;沒有住房,短期內還買不起;工作任務太重,壓力太大;沒有學習進修機會等。

很多教師呼吁多關注一下年輕教師的生活、工作狀態。他們沒有住房,收入相對微薄;面對著繁重教學、科研以及事務性工作的壓力,夜以繼日地加班。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希望,是學校的后備軍,希望學校在政策和行動上對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提高青年教師待遇;幫助解決住房問題;減少非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二、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的建議

高校教師作為高知群體,較普通人具有更強烈的成就動機;而且作為知識傳播與知識創新的主體,他們往往更容易先感受到社會發展的壓力、工作競爭的壓力,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對高校教師來說更為迫切和重要。結合調查結果,本研究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1、教師個體要增強主動性,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外乎會受到個人、組織、外部偶然性等多個因素影響,但個人無疑是影響職業生涯的核心因素。作為主體,教師首先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而不是一味被動干活其次要學會準確

4

評價自身的理想、個性、興趣、能力、特長,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準確定位;最后還要善于了解國家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需要,將個人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對此,曾有專家學者提出了職業規劃五步法,即: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會做什么環境允許我做什么我的職業規劃是什么等。在設計生涯規劃時,可以設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期間還要進行評估與反思,結合學校的發展變化及時修正自己的規劃。

還有研究者將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劃分為5個階段,即(1)職業探索階段(28歲以前),通過嘗試不同的工作來選定自己的職業方向;(2)立業發展階段(2832歲),是選定一個人職業方向的關鍵;(3)職業中期階段(32-40歲),志向會根據個人發展情況、能力、機遇等進行分化調整,一旦發展受阻,就會進入職業高原期;(4)職業后期階段(40-55歲),希望維持或提升自己目前的地位或成就;(5)衰退期(55歲以后),隨著體力精力下降,期望更多地獲得組織的關懷與友善對待。高校教師要適當了解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合理、準確的規劃。

2、學校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避免教師過多過早地陷入職業高原

所謂職業高原,是指個體在職業生涯中的某個階段獲得進一步晉升的可能性很小,職業發展處于停滯期。一旦一所高校中較多的教師、較長時間處于職業高原,勢必出現對工作前景喪失信心,工作熱情下降、效率低下,教學科研質量大大降低。對個人而言,經過

5

一段時間的發展就可能進入一個職業高原期,但可以通過自身的知識更新、能力提高、領域擴展取得突破。對學校而言,如果沒有合理有效的人事評聘機制,就很容易導致教師的群體職業高原期。

從目前來看,由于大學的教學科研任務十分繁重,所以各部門用人多、培養少;關注工作多,關注教師發展少,對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重視不夠,也缺少相應的激勵政策。雖然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多年,但是聘任制一直流于形式,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還很不健全。學術休假、教師培訓等制度雖然都已建立,但受益者只是少數,對廣大普通教師來說,很難看到機會和希望。因此,要避免教師過多過早地陷入職業高原,學校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支持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3、要建立以開發和激勵為主的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傳統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視人力為成本,總是重視如何降低成本,以最少的人力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種被動式的管理,廣大教職工習慣于成為被管理、被安排工作的對象。長此以往,教師隊伍就會死水一潭,缺乏生機和活力,創新能力下降。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力資源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應該建立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一要繼續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創造更多的學習進修機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種制度包括學術休假制度、短期學習進修制度、在職攻讀學位制度。二要注意以激勵為主開發人力資源。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只能發揮其潛能的2030%,

6

而施以激勵后其工作能力就能發揮到80-90%。因此,應該不斷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既包括物質激勵也包括精神鼓勵,充分發掘教師的潛能。三是提倡人本管理,避免把人僅僅當作工具、手段,見物不見人,而要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如要尊重人的價值和需要,注重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相關

7

篇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知識講座策劃方案

一.活動主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知識講座

二.活動背景:

大學時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我們在這一階段不僅學習專業知識,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礎,也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勤學多思,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探索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那么,在大學里,我們該怎樣學習,來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怎樣充實地度過大學時光?為了幫大家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張家川學友聯盟特邀請博匯教育甘肅分校的李老師開展此次職業規劃知識講座。

三.活動目的:

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就業”的宗旨,本次活動旨在幫助同學們探索興趣愛好,定位職業取向,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觀念,度過精彩而有意義的大學四年生活,幫助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及早地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通過這樣的現場指導和講解,一方面指導學生規劃好職業生涯與就業,另一方面給未畢業的大學生敲響認真學習的警鐘,提高自身修養,提高就業競爭力。

四.活動時間:

4月20號(待定)

五.活動地點:

蘭州交大多媒體教室(具體待定)

六.參加人員:

主講老師:博匯教育甘肅分校李老師

聽講人:各高校在校大學生

七.舉辦單位

策劃主辦單位:張家川學友聯盟

承辦單位:博匯教育甘肅分校

八.活動開展:

1.講座主題:當代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就業

2.主講人:博匯教育甘肅分校李老師

3.活動人員安排:a.總負責:蘭海明

b.會場布置:崔會峰李建榮

c.嘉賓接待:李宏杰

d.會場秩序:趙強馬有福

(一)前期準備:

a)3月31日,召開主要負責人會議,討論本次活動主題、內容、時間、開展形式等,收集整理各負責人的建議。

b)4月4日,召開核心團隊會議,主要內容為明確各成員分工,設想活動開展及講座中的各種突發事件并做出解決方案,并讓各分會負責人做好各高校的宣傳工作。

c)4月13日召開會議,各部門匯報工作完成情況。

d)4月17日進行第二次宣傳,分別在圖書館前面、學校主干道、食堂門口張貼講座宣傳海報,發宣傳頁。

e)4月19號負責人再次聯系主講老師,完成嘉賓的邀請工作,做好最后預備工作。

(二)中期工作:(即講座當天)

a)12:00-2:00進行現場布置,裝扮整理會場,擺好水等,并確認話筒、投影等儀器設備是否正常,若有異常,及時向負責人報告。會場門口擺放一展板介紹本次講座內容。

b)2:10秘書長接待嘉賓入場。

c)2:15負責人接主講老師入場。

d)2:30講座開始,組織人員維持現場秩序,攝影組做好攝影工作。

(三)講座流程:

a)主持人介紹講座內容及目的。

b)主持人介紹主講老師、到場嘉賓等。

c)主持人介紹本次講座的主辦單位、協辦單位。

d)講座開始。

e)觀眾提問.

f)主持人總結

g)全體人員留影,工作人員分別與講師、特邀嘉賓留影。

h)組織人員有序出場。

i)外聯部派人送其他社團及到場嘉賓成員。

j)所有協會成員留下清理會場,并召開后期工作會議。

(四)后期工作:

a)對講座精彩瞬間進行大力宣傳,并及時寫好新聞稿。

b)召開會議,進行活動總結

十.經費預算:

序號

物品項目

預計費用

宣傳頁1000×0.1=100元

海報60×3=180元

橫幅35元

水15元

臺簽5元

氣球彩帶20元

請柬15元

總計3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