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學校教研組活動方案
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天心區教育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對學校工作的要求,以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為核心,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為抓手,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人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一、領導小組:
組長:張湘斌
副組長:劉雙燕宋毅萍
二、承擔教研組情況:中心校本期共有16個教研組。~年下期成立的小學語文、數學12個教研組繼續開展活動,各教研組的主持學校不變。新增加體育、英語、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四個教研組,分別由披塘小學、新港小學、黑石小學、黃鶴小學承擔。
三、任務分配:各校教導主任為該校教研組的第一責任人,該校教研組的直接任課教師為該教研組組長。教研組長負責制定該教研組的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收集資料和做好活動總結。教導主任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督促組長做好本校主持的教研組工作。各教研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有宣傳意識,要及時將活動中看到的閃光點上報天心教育信息網,精彩的案例、反思、課件、教育故事等也要及時上傳天心教育網。對于教研組由制訂計劃到活動結束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的資料,各教研組都要注意及時收集,裝訂,期末上交大托中心校。
四、活動安排:各教研組本期活動不少于兩次。活動時間為~年3月
篇2:教研組活動制度范本
教研組活動制度一、按照教學犬綱和學校的教學計劃,組織教師經常性的教學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總結經驗,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保證學校教育計劃的實施。二、在學校教導上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督促本組教師認真備課,加強教學研究,搞好課堂教學,積極進行業務學習和業務進修,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的教學水平。三、學期初,制定出工作計劃,有目的搞好“說―講―評―研”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專題研究,進行教學檢查,交流教學經驗。四、定期組織教師相互聽課、檢查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做到周前備好兩用課。五、定期檢查作業批改和班級活動情況。六、定期更換黑板報,做好導向工作。七、保證每周四的教研活動時間,每次活動,認真做好記錄。八、各教研組設教研組組長一人。九、及時向學校校長匯報工作情況及落實教學常規檢查情況。十、加強團結,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篇3:X中心小學校本培訓培訓組教研組活動制度
中心小學校本培訓培訓組(教研組)活動制度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課改為導向,改進和加強學校培訓工作,建立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以校為本的培訓制度,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的成長,并使學校逐漸成為勇立潮頭,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學校。
二、教學研究理念
圍繞“學生發展”這一中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培訓機制。
三、遵循原則
1.針對性原則。校本培訓活動的開展要針對課改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實施“面對面”的研討。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師課改中的疑慮和困惑。
2.實效性原則。以“問題”為中心,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注重實效,力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現實的教學效益。
3.實踐性原則。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原則,注重給教師反復實踐的機會,使理念學習與培訓活動緊密結合,產生1+1>2的效能。
四、分組形式
1.全校分成語文、數學、綜合三個培訓組,每個組設正副組長各一人。
2.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備課組,各組設組長一人。
五、培訓活動時間
每周二下午語文教研組、每周三下午數學教研組、每周四上午綜合教研組。
1.統籌時間
單周培訓大組進行培訓活動
雙周備課組進行培訓活動
2.分散時間
以備課組為單位,在教學閑余時間進行教學研究探討。
六、培訓活動任務
深入了解并及時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交流教學心得、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能力。
七、培訓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域交流等多種培訓活動方式,開展互動式培訓活動、學科整合式培訓活動。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師自我對話,是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思考、省視、分析。教師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和校本培訓活動計劃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政策。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上1―2節能給人帶來思考和問題的培訓課,撰寫教學行為敘事案例2篇,研究性論文(或課題)1篇。
2.同伴互助
以培訓組和備課組為互動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營造培訓活動中民主輕松的氛圍,使活動中有不同的呼聲,群體有不同思想,鼓勵老師堅持已見、百家爭鳴。以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帶到活動中,以促使老師們不斷學習,共同提高。
3.專業引領
一方面學校組織教師加強對課程理念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專業教育報刊和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學校還將利用校內的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和聘請省內外培訓專家到學校講學,引進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思想,促進本校教師專業成長。
八、培訓活動的要求
(一)培訓活動管理要求
1.落實組織,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并對語文、數學、綜合三大培訓組設立以培訓組正、副組長為負責人的責任機制。
2.各組長要作好培訓活動計劃,做到培訓活動記錄和總結反思。
3.班子成員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級參加培訓活動兩次。
4.培訓活動要有主題,要精心組織開展、提高培訓活動質量。
5.參加活動情況與期末評估直接掛鉤
(二)培訓活動設計要求
1.營造嚴謹、務實、民主、寬松的培訓氛圍,改變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狀態,有效地開展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研究。
2.加強自我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形成研究狀態下工作的職業生活狀態。
3.積極主動爭取專業人員的支持和指導。
4.加強學科的溝通整合,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九、校本培訓培訓組的獎勵制度
1.每學期開展優秀培訓組和備課組評比。
2.對參與培訓活動積極的教師,多提供外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把學習和培訓作為福利進行獎勵。
3.與獎懲細則的有關條款掛鉤,在精神獎勵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與教師期終的考核評估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