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推進清水工程管理試行方案

推進清水工程管理試行方案

2024-07-31 閱讀 7129

  根據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全市范圍內消滅類水,確保類水,力爭類水"的新目標和新三年清水工程實施計劃,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清水工程的全面實施,務求取得更大實效,根據市清水工程XX年工作任務,特修訂制定《市清水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辦法》。

一、考核對象

  市政府有清水工程任務的有關部門、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曹娥街道)及各鄉鎮街道。

二、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

  按照任務分解、包干落實、擇優評獎的原則,實行年度考核。

  (一)年度分解任務完成情況,基本分70分

  1.市級有關部門

  全面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得基本分70分;未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按未完成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扣分,扣分上限為70分。

  2. 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及各鄉鎮街道。

  (1)區域水環境質量考核,基本分30分。根據《市水環境質量考核辦法(試行)》,選取各區域范圍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斷面,斷面考核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三項,每年底由市環保局根據考核斷面月度監測結果對被考核單位的區域水環境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為達標、基本達標和不達標三個等次,其中達標為30分、基本達標為20分、不達標為0分。

  (2)全面完成其他年度分解任務的,得基本分40分;未完成其他年度分解任務的,按未完成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扣分,扣分上限為40分。

  (二)組織領導和管理措施情況,基本分20分

  1.責任單位組織機構健全,分管領導明確,聯系人落實,將清水工程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的,得5分;未按要求開展工作的,扣1-5分。

  2.工作落實到位,全年未被市政府或市實施清水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清水辦)通報批評的,得3分;每通報批評1次,扣0.5-1分,扣分上限3分。

  3.及時做好計劃總結和工作動態報送工作的,得3分;未及時報送的,每次扣0.5分,未報送的,每次扣1分,扣分上限3分。

  4.建設及管理資料齊全的,得3分;未按要求的,扣1-3分。

  5.建立長效管理制度的,得6分;未按要求的,扣1-6分。

  (三)日常督查情況,基本分10分

  市政府辦公室根據清水工程年度工作任務分解、市領導指示精神和市政府有關專題會議明確事項定期進行工作督查,根據督查情況年底由市清水辦進行匯總打分。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得10分;未按要求完成的,視情扣分,扣分上限10分。

  (四)加分,上限20分

  1.工作有創新,成效顯著,作為典型宣傳被市級新聞媒體報道的,每次加0.5分;被省級及以上新聞媒體報道的,每次加1分,加分上限3分。

  2.制訂污染企業搬遷計劃,并組織實施的,加1-5分。

  3.提前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加1-3分。

  4.超額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按超過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加分,加分上限9分。

  (五)因清水工程的實施,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該單位的年度評獎資格

  1.發生工程安全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

  2.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

  3.發生經濟違法案件被追究法紀責任的。

三、考核程序

  (一)市政府有關部門、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及各鄉鎮街道在自查自評基礎上,于當年12月底前將相關情況材料送市清水辦。

  (二)市清水辦會同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和市農林局等相關單位組織考核。

  (三)年度考核得分實行百分制,被考核單位自評分占40%,考核組考評分占60%(詳見附件)。其中考核組在現場檢查、聽取匯報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分。考核得分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得分100分及以上的得滿分0.4分,100分以下的按相應折算。

  (四)市實施清水工程領導小組審定考核結果。

四、考核獎懲

  對工作成績突出、考核成績優異的單位,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啟動責任追究機制,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篇2:推進清水工程管理試行方案

  根據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在全市范圍內消滅類水,確保類水,力爭類水"的新目標和新三年清水工程實施計劃,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清水工程的全面實施,務求取得更大實效,根據市清水工程XX年工作任務,特修訂制定《市清水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辦法》。

一、考核對象

  市政府有清水工程任務的有關部門、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曹娥街道)及各鄉鎮街道。

二、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

  按照任務分解、包干落實、擇優評獎的原則,實行年度考核。

  (一)年度分解任務完成情況,基本分70分

  1.市級有關部門

  全面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得基本分70分;未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按未完成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扣分,扣分上限為70分。

  2. 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及各鄉鎮街道。

  (1)區域水環境質量考核,基本分30分。根據《市水環境質量考核辦法(試行)》,選取各區域范圍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斷面,斷面考核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三項,每年底由市環保局根據考核斷面月度監測結果對被考核單位的區域水環境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為達標、基本達標和不達標三個等次,其中達標為30分、基本達標為20分、不達標為0分。

  (2)全面完成其他年度分解任務的,得基本分40分;未完成其他年度分解任務的,按未完成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扣分,扣分上限為40分。

  (二)組織領導和管理措施情況,基本分20分

  1.責任單位組織機構健全,分管領導明確,聯系人落實,將清水工程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的,得5分;未按要求開展工作的,扣1-5分。

  2.工作落實到位,全年未被市政府或市實施清水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清水辦)通報批評的,得3分;每通報批評1次,扣0.5-1分,扣分上限3分。

  3.及時做好計劃總結和工作動態報送工作的,得3分;未及時報送的,每次扣0.5分,未報送的,每次扣1分,扣分上限3分。

  4.建設及管理資料齊全的,得3分;未按要求的,扣1-3分。

  5.建立長效管理制度的,得6分;未按要求的,扣1-6分。

  (三)日常督查情況,基本分10分

  市政府辦公室根據清水工程年度工作任務分解、市領導指示精神和市政府有關專題會議明確事項定期進行工作督查,根據督查情況年底由市清水辦進行匯總打分。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得10分;未按要求完成的,視情扣分,扣分上限10分。

  (四)加分,上限20分

  1.工作有創新,成效顯著,作為典型宣傳被市級新聞媒體報道的,每次加0.5分;被省級及以上新聞媒體報道的,每次加1分,加分上限3分。

  2.制訂污染企業搬遷計劃,并組織實施的,加1-5分。

  3.提前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加1-3分。

  4.超額完成年度分解任務的,按超過工作占計劃任務的比例加分,加分上限9分。

  (五)因清水工程的實施,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該單位的年度評獎資格

  1.發生工程安全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

  2.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

  3.發生經濟違法案件被追究法紀責任的。

三、考核程序

  (一)市政府有關部門、杭州灣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及各鄉鎮街道在自查自評基礎上,于當年12月底前將相關情況材料送市清水辦。

  (二)市清水辦會同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和市農林局等相關單位組織考核。

  (三)年度考核得分實行百分制,被考核單位自評分占40%,考核組考評分占60%(詳見附件)。其中考核組在現場檢查、聽取匯報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分。考核得分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得分100分及以上的得滿分0.4分,100分以下的按相應折算。

  (四)市實施清水工程領導小組審定考核結果。

四、考核獎懲

  對工作成績突出、考核成績優異的單位,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啟動責任追究機制,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篇3:生態環境專項資金使用試行方案

第一條為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專項資金(以下簡稱“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推進生態市建設,全面加強環境綜合整治,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省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生態專項資金是指由市財政安排的專項用于獎勵本市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恢復、農村區域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等建設項目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生態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700萬元,按照“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和“鼓勵先進、強化示范”的原則,根據輕重緩急,每年安排一次。

第四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范圍

1、生態鎮村建設:包括國家級生態鄉鎮建設,省級生態鄉鎮建設、紹興市級生態鄉鎮(街道)建設,各級生態村建設等;

2、重要生態功能區域保護與建設:包括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區建設等;

3、農村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集鎮污水濕地生態化處理設施建設、生活污水輸向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管網收集系統建設等;

4、“綠色”單位創建:包括“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飯店和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等;

5、工業企業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等;

6、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建設;

7、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建設;

8、其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點項目。

第五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申請條件

申請生態專項資金的項目,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單位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項目投資主體,市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不納入獎勵范圍;

2、申報項目必須符合生態市建設規劃;

3、申報項目必須為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認實施的項目;

4、項目已落實建設資金;

5、申請單位在近兩年內沒有發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和財經違法違紀行為;

6、項目已建成并通過驗收。建設周期超過一年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必須超過60%。

第六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申請程序

1、符合生態專項資金獎勵范圍和申請條件的項目,由投資者提出申請。

2、申請生態專項資金,須同時報送經規定程序批準的批文、項目設計和實施方案(計劃)、項目經費預(決)算、建設資金落實情況、經濟和社會生態效益(績效)分析、項目已建成或通過驗收的批文等有關文件、資料。

3、申請生態專項資金截止時間一般為次年的二月底,逾期不予受理。

第七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審批

根據本辦法規定的生態專項資金獎勵范圍和原則,結合年度生態市建設工作重點及實際情況,由市生態辦牽頭,會同市財政局、市環保局等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查、考核、驗收,在此基礎上確定獎勵的具體項目和金額,報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定。

第八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標準

1、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獎勵30萬元;創建為國家級生態村的,獎勵15萬元。

2、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的,獎勵20萬元;創建為省級生態村的,獎勵10萬元。

3、創建為紹興市級生態鄉鎮(街道)的,獎勵10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生態村的,獎勵5萬元。

4、創建為上虞市級生態村的,獎勵1萬元。

5、創建為國家級“綠色”社區的,獎勵5萬元;省級“綠色”社區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社區的,獎勵1萬元。

6、創建為省級“綠色”醫院的,獎勵3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醫院的,獎勵1萬元。

7、創建為國家級“綠色”學校的,獎勵5萬元;省級“綠色”學校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學校的,獎勵1萬元。

8、創建為省級“綠色”飯店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飯店的,獎勵1萬元。

9、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獎勵2萬元。

10、創建為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每個獎勵15萬元(對創建合格水源保護區投資較大的,按照投資總額的50%予以獎勵)。已完成創建的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按《合格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基本標準》進行年度考核,符合規定要求的,每個獎勵5萬元。

11、創建為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的,獎勵8萬元;

12、工業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首次認證的,獎勵2萬元;工業企業通過環境標志產品首次認證的,獎勵2萬元。

13、鄉鎮(街道)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每家獎勵50萬元,集鎮生活污水濕地生態化處理設施建設每個獎勵20萬元。

14、其他項目獎勵的具體額度根據投資規模、生態社會效益等確定。

第九條生態專項資金的撥付

市生態辦、市財政局根據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的意見,聯合發文公布年度獎勵項目和額度。獎勵資金由市財政局直接撥付。當年生態專項資金有節余的,結轉下年度使用。

第十條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

1、生態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占或挪作他用。

2、項目投資主體應按照有關財務制度規定使用專項資金,并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格控制開支范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使用生態專項資金的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定期向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匯報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4、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應自覺接受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審計局的監督和檢查。違反生態專項資金使用規定的,有關部門應督促其限期整改,對情節嚴重的,應收回生態專項獎勵資金,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十一條本辦法由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市環保局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