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有效策略研究
關于托班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有效策略的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溝通成為家園共育的新載體。微博作為其中一種新興的溝通手段走入家庭和幼兒園。托班家長多為80后,接受新興事物快。介于這種情況,我們對托班使用微博進行家園共育進行了研究,探索了四條策略:1、生動的語言再加上精彩的照片,雙管齊下,讓家長身臨其境。2、幼兒園篩選一些育兒知識,與家長進行經驗交流。3、鼓勵家長秀出孩子的精彩瞬間、童言趣語,共同分享。4、多種信息技術聯合使用,家園聯系暢通無極限。
【關鍵詞】托班;家園共育;微博;有效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溝通成為家園共育的新載體。幼兒園網頁、班級網頁、教師博客、幼兒博客、QQ空間的開通與運用成為家園共育的重要手段。通過網絡的即時性、敏捷性、互動性等特征,實現了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交流合作,以更直接的方式服務于家長和幼兒,使幼兒教育擺脫局限于幼兒園的孤立狀態,更有利于幼兒發展,并為幼兒園、家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我園是一所部隊幼兒園,班上大部分家長是部隊的軍官,工作非常忙,家長也非常希望能夠來到學校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園的情況,但是“軍令如山”,一旦有任務,家長也是有心無力,班上的幼兒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負責接送,還有得是保姆、司機,家長與老師當面交流的時間卻很少,這就讓家園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找到一個適合本班家園溝通的媒介成了當務之急。
有次偶然發現兩所學校報道了關于運用微博進行家園共育的新聞。微博作為社交網絡的一朵奇葩,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它的及時性、敏捷性、互動性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利用微博來進行家園共育,讓老師與家長能在一個更加新穎的平臺進行溝通、交流,通過更為直接、直觀、便捷的方式探索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原則和方法,給予家長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指導幫助,從而促進家園共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隨著微博的普及,我們也想嘗試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是否適合?我首先對本班家長的年齡,受教育水平、微博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結果如下:
1.78.2%的家長是80后。
2.91.3%的家長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
3.91.3%的家長會利用單位或家中電腦上網瀏覽網站信息。
4.86.9%的家長開通了微博,包括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
綜合以上調查和分析,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家長的情況,我們覺得利用網絡工具
篇2:以節日活動為載體家園共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其實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強調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幼兒園既要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同時也要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的目標、要求,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與管理,成為幼兒園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資源,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1.讓家長了解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況,參與幼兒教育、游戲,促進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
2.家長和幼兒能夠愿意參加幼兒園的各種“家園共育”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活潑、開朗、極積向上的精神。
三、活動措施
1、寓家園共育于環境創設之中。在幼兒園,教師可以與孩子、家長共同布置節日的環境,如:在中秋節帶孩子賞月,元宵節帶孩子賞燈等,讓幼兒充分感受節日的文化氛圍。
2、寓家園共育于幼兒園節日活動之中。家園互動的教育利用幼兒園各種節日活動進行,讓幼兒和家長在各種節日中感受到親情,享受天倫之樂,使幼兒學會感恩,等等。
3、寓家園共育于課堂開放日之中。在特殊的節日里我們對家長開放課堂,邀請家長來到幼兒園里,感受孩子在園的一日活動過程。
4、寓家園共育于親子活動之中。在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手工制作,一起參加競技比賽……。通過親子活動家長走進幼兒園,與教師也多了溝通,更加知道育兒不僅僅只是教師的工作,也是家長的任務。有溝通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配合,配合好了,一切皆有可能。
5、寓家園共育于幼兒園家長學校之中。在家長學校中,結合教材學習育兒理念,更新教育觀念。做到家園互動,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6、寓家園共育于家庭、社會活動之中。眾多的節日幼兒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節日活動能充分發揮它的共同教育價值,<蓮山課件>幼兒園必須利用農村家庭教育資源,與每一位家長溝通,共同架起一座節日文化教育的橋梁,家園共同合作,達到良好的教育效益。
四、重點活動安排
1、學習類愛耳日、愛眼日、愛牙日等,培養孩子如何珍惜愛護自己的五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植樹節、世界地球日、無煙日、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五一國際勞動節對幼兒進行愛勞動教育。
2、娛樂類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園設立的節日“成長節”、圣誕節,元旦,讓孩子們在節日中感受快樂,分享快樂,同時讓孩子們體驗在快樂中漸漸長大。
3、民族類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讓幼兒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不忘我國傳統節日;少數民族較有特色的節日,如藏族的賽馬節,傣族的潑水節等,讓孩子們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和節日文化。
4、愛國類國慶節、建軍節、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對幼兒進行初步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
5、愛心類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感恩節,“學會關心,學會相處,學會合作”,通過節日活動,讓孩子在歡度節日中學習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
(在以上五類節日中,小、中、大班有不同的選擇,各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有所選擇。)
在新的形勢、新的理念的引領下,我們將本著“熱心、誠心、真心”的原則,開拓家長工作的新視角、新內涵,倡導家園合作,實現家園共育,使我們的家長工作更科學、更豐富、更有效,更上一個層次。
篇3:托班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有效策略研究
關于托班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有效策略的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溝通成為家園共育的新載體。微博作為其中一種新興的溝通手段走入家庭和幼兒園。托班家長多為80后,接受新興事物快。介于這種情況,我們對托班使用微博進行家園共育進行了研究,探索了四條策略:1、生動的語言再加上精彩的照片,雙管齊下,讓家長身臨其境。2、幼兒園篩選一些育兒知識,與家長進行經驗交流。3、鼓勵家長秀出孩子的精彩瞬間、童言趣語,共同分享。4、多種信息技術聯合使用,家園聯系暢通無極限。
【關鍵詞】托班;家園共育;微博;有效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溝通成為家園共育的新載體。幼兒園網頁、班級網頁、教師博客、幼兒博客、QQ空間的開通與運用成為家園共育的重要手段。通過網絡的即時性、敏捷性、互動性等特征,實現了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交流合作,以更直接的方式服務于家長和幼兒,使幼兒教育擺脫局限于幼兒園的孤立狀態,更有利于幼兒發展,并為幼兒園、家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我園是一所部隊幼兒園,班上大部分家長是部隊的軍官,工作非常忙,家長也非常希望能夠來到學校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園的情況,但是“軍令如山”,一旦有任務,家長也是有心無力,班上的幼兒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負責接送,還有得是保姆、司機,家長與老師當面交流的時間卻很少,這就讓家園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找到一個適合本班家園溝通的媒介成了當務之急。
有次偶然發現兩所學校報道了關于運用微博進行家園共育的新聞。微博作為社交網絡的一朵奇葩,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它的及時性、敏捷性、互動性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利用微博來進行家園共育,讓老師與家長能在一個更加新穎的平臺進行溝通、交流,通過更為直接、直觀、便捷的方式探索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原則和方法,給予家長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指導幫助,從而促進家園共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隨著微博的普及,我們也想嘗試運用微博開展家園共育,是否適合?我首先對本班家長的年齡,受教育水平、微博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結果如下:
1.78.2%的家長是80后。
2.91.3%的家長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
3.91.3%的家長會利用單位或家中電腦上網瀏覽網站信息。
4.86.9%的家長開通了微博,包括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
綜合以上調查和分析,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家長的情況,我們覺得利用網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