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普及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幾個問題
加快普及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幾個問題
計算機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已經而且必將繼續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一個國家擁有計算機的數量多少、質量如何以及普及和開發程度是衡量這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21世紀將是計算機的時代,21世紀的競爭,將是計算機水平的競爭。我們現在培養的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的計算機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是否興旺發達。*x同志早就指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加快在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下面筆者就如何在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問題,談點淺見。
一、思想認識要高起點
誰在計算機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誰就在21世紀高科技競爭中處于優先地位。我們要從教育戰略高度,從對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在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各級黨委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應該把在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把它與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聯系起來,把它與發展社區經濟聯系起來。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美國個人電腦平均每5人就有1臺。我國現在全國才只有12萬多臺計算機,接受其教育的中學生只有400萬,況且不少地方抓得還不實。如果我們還不認識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奮起直追,我們會犯歷史性的錯誤。
二、電腦配置要高檔次
在電腦配置上,我們曾經走過彎路,在一些學校配置了中華學習機,結果因功能不全和落后,而被逐漸淘汰了。所以,我們在電腦配置上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國內外電腦發展態勢;二是實際購買力。不能因經濟實力不足購置低檔品,造成人為的浪費。寧可讓其發展速度放慢點也要把檔次提高點。1993年全國電腦銷量調查表明:486占32.2%,386占41.6%,286占23.5%。美國電腦市場以486為主流產品。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中小學配備386電腦最好。這樣既與發達國家相距不遠,又不會因檔次低不實用而過早被淘汰,造成浪費。
三、經費投入要高標準
一臺386電腦,3000-4000元。一般高中需40臺左右,初中需20-30臺,小學需12-20臺。按這個數計算,一般高中需經費十余萬元,小學和初中也要數萬元。
這筆巨額款項單靠政府撥款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因為數額大束之高擱,解決的辦法是多渠道籌措經費,采勸政府補一點,學校集一點,家長捐一點,社會助一點”的辦法,堅持高標推投入。原郴州市用這個辦法,較好地解決了經費缺口問題,現已有2所完中,3所職中和6所小學購買了電腦,共200余臺,還有一些學校也在積極想辦法籌措資金上電腦。
四、師資隊伍要高水平
目前雖然有不少學校開展了計算機教育,但真正能勝任教學的教師并不多。
有的教師根本沒有經過嚴格培訓,就“趕鴨子上架”,結果是教師教的吃力,學生不知所云,沒有很好地發揮設備的效益。針對師資落后于設備這一嚴重狀況,我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把計算機師資培訓列入總體規劃中,嚴格考核。一是選派有一定基礎的教師直接到有關高校培訓;二是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應把培養計算機教師當作自己的職責。在全國中小學普及計算機高潮到來時,我們應該有一批數量足夠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五、重點學校要高要求
不少的重點中小學根據國家教委1992年頒發的中小學電化教育設備配備的規定,開展了計算機教育。但總的來說,質量不高。為了應付各級比賽,比較注重少數尖子的培養,忽視了對全體學生的教育,這有悖于開展計算機教育的初衷。
重點中小學的計算機教育,一定要高標準、高要求,出人才出經驗,為其它學校作出表率。
六、軟件開發要高質量
現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都十分注重開發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1990-1991年間,美國用于購買軟件的總經費達3.5億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韓國高達1700萬美元。我國的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質量要求,應參照發達國家的標準,堅持高要求。一要大力開發實用性、實效性強的軟件;二要加快編寫中小學的計算機教材,使教有所依,學有所本,提高計算機教育質量。
七、管理機制要高效能
計算機教育投入大,沒有效益是不行的。但效益來自管理,來自嚴格要求。
首先要把計算機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基礎學科,把它放在與語文、數學、外語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國家的政策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制訂統一的教學大綱,其次要把計算機教育列入中小學畢業會考的必考科目,并計入畢業總分。再次是把計算機教學成績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之一。
計算機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之一,美國人稱為“信息高速公路”。有了這條路,就可以迅速傳遞信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空間和時間發生變化。
為了使我們中華民族在未來的高科技競爭中占有應有的位置,我們必須立足高起點,面向新世紀,加快在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
篇2:信息素質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
信息素質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21世紀是信息知識時代,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這個時期也是中學生信息素質提升的關鍵時刻,中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質,時時刻刻都要接受信息素質的教育,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視覺經濟社會里,信息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顯得非常重要。文章從信息意識的概念、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知識的獲取、信息能力的拓展、信息道德的樹立等四個方面探討了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信息素質教育
什么是信息素質?在國外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的.信息素質最初的含義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國外學者對于信息素質的內涵,主要強調兩點:1、信息活動過程中(從信息感知到信息創造)所需要具備的能力;2、終生學習的能力保障.
美國圖書館協會19*x將信息素質定義為:(1)懂得何時需要信息;(2)知道解決某一問題需要何種信息;(3)能夠找到所需要的信息;(4)能對所需信息給出評價;(5)善于組織所需信息;(6)能夠有效地使用信息解決問題。
美國人波爾,將它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視覺經濟社會里,信息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我們身為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計算機教學中應始終注重滲透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信息意識的培養
信息意識,是人們利用信息系統獲取所需信息的內在動因。因此,如何調動這個動因,即是我們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一)改善教學環境
計算機教學,應盡量安排在機房或多媒體教室中進行,這樣可以盡力發揮充滿信息的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功能,應盡量避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空洞的理論方法的講授,否則,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學習興趣就得不到提高。通過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視頻,學生的眼睛就會亮起來,耳朵會豎起來,精神也隨之抖起來,信息意識也就會跟著啟動起來,全方位地調動了學生的信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信息意識內化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開發和發揮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注重教學環節
在現代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應該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咨詢者、導航者、組織者。之所以這樣,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