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現象思考

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現象思考

2024-07-31 閱讀 8637

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現象的思考

西河中學馬春霞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化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將成為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工具和必備技能。初中信息技術屬于科學勞動技能課程,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作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站得高,看得遠,想學生所想,將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

我在初中的教學過程當中發現,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更是有一種“讓我一次愛個夠”的感覺,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玩”、“樂”為主要的情緒支配,對游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鐘,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或者干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表面上課堂氣氛很輕松、活躍,其實效果很差,學生覺得自己一節課后好象什么也沒學會。面對著這樣的學習現象,常常會產生幾許無奈,但更多的是思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首先,應該從教師自身分析。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濃厚,首要檢討的人是教師。說明我們作為教學課堂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傳播者沒有完全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向。這其中會有教師本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問題,還有教學方法的欠缺等因素。

其次,應該從學生方面分析。小學課程相對初中課程來說要單純和簡單一些,一旦跨入初中后,學生會感到力不從心,就會將精力放在其它學科上面,這種適應的過程是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再加上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參加任何規模的考試或者考核,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學科教師進行簡單的考查,所以初中生們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重視心態,認為就是一門讓他們放松的“娛樂”課。另外,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的欠缺也是產生此現象的原因之一。

最后,應該從家長和社會方面分析。社會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就存在著偏見,雖然現在的家長已經能夠懂得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但是與其它科目相比較家長們還是更加重視升學科目,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而家長和社會的對課程的態度,會對孩子的思想起著深刻地影響作用。加之,我校處于農村,家長的素質本身就不高,對于初中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析了原因之后,要改變現有情況,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現在可能還沒有力量能夠改變社會或家長的認識或態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從實際工作出發,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初中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懂得信息技術課程的現實作用和重要價值,讓他們自覺地認真地上好信息技術課程,掌握到實用的知識和技能。那么,如何將學生真正地吸引到學習當中,解決課堂出現的這些現象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討。

第一、吸收知識養分,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對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傳遞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種信息素養,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和能力層面的素養。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是具備了一定程度信息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就需要不斷地更新。教師站在教育的最前端更應該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有一種特殊的敏銳性。如果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問題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學生就會對教師失去信心,就會對知識失去興趣,所以教師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學生信息能力的關鍵,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就更應該努力成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的人。

篇2: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加強學校教育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學

生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2、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以預防為主,本著保護學生,教育先行,明確責任,教

管結合,實事求是,妥善處理的原則,做好教育管理和處理工作。

3、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學校管理責任人,具體落

實至每位任課教師,每位班主任,切實加強教育。

4、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一分鐘進任課教室,并做好點名工作,對發現缺課

學生,要問清情況后及時向所任班級班主任以及相關責任人匯報,所任班級班主

任要及時向缺課學生家長聯系反饋情況,并向相關責任人匯報備案。

5、任課教師對教學的實驗設備,體育器材等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教學工具要及

時修理,避免學生受傷而出現安全事故;對容易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體育課,活

動課要及時進行使用說明和安全教育;活動要求班主任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體育

教師要做輔導工作,要全程控制局面;對那些因身體原因或本身有殘疾但可以做

輕微活動的學生,要求上操場,確實不能出操的學生,應安排留教師復習,預習

文化功課。學生在日常教學及各項活動中應遵守紀律和有關規定,聽從指導,服

從管理。

6、學生發生意外事故情況時,學校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篇3: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