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現代教育技術下促進教與學策略性最優化

現代教育技術下促進教與學策略性最優化

2024-07-31 閱讀 8059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下促進教與學的策略性最優化

廖菊英和源市和平縣下車中學

【摘要】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已成為時代的主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被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大信息量和超大信息量的記錄、存儲、傳輸、顯示、加工等問題,功能越來越強,成本越來越低,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嶄新的理念和技術。而在這種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廣大教師應順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快速得到發展。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專業化素養;課程整合;最近發展區域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使用,必然帶來教育技術的變化和創新。信息技術因其便捷、高效和智能化的特點,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現代教育中來。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活動中去。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學校課堂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利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多種形式,優化課堂結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學生感到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實現聲、色、象的完美融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最終達到使學生具備在信息社會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的目的。因此,教育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間的互動方式的變革,在實現教育技術信息化的藍圖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培養教師專業化素養,讓教師跑起來

現代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到教育的各個層面,它正悄然改變著傳統、單一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作為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者、教育的研究者、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就必須要承受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活動的沖擊,努力適應信息時代對教師信息化專業素養的要求,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其宗旨就在于推進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意見》指出:“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化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日益廣泛應用,要求教師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應用的水平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信息時代的教師是幸運的,因為其專業發展有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然而,信息時代的教師又是辛苦的,因為信息技術不能自發地促進其專業發展,教師必須首先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深刻地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學好和用好信息技術。

學生信息化素養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目標中的一部分,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也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養。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化專業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需要教師強化信息化專業素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行的是模塊操作、任務驅動式教學,它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當中,并把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貫通起來,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流暢自然,從而優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強化教師信息化專業素養,能夠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使每一位教師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夠在互聯網上學習討論、交流信息,發揮教師潛在的知識能力,形成一個高效的信息增值網絡,有利于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篇2:小學閱讀論文實現小學閱讀教學最優化

小學閱讀論文如何實現小學閱讀教學最優化

太原始杏花嶺區三橋街小學蘆俊飛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最優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閱讀

正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法”,就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直接與文本對話,其間教師要啟發、誘導、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無定法”,就是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老師自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最優發展呢?我在教學中,有以下的幾點體會:

一、合理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激情導趣。

興趣是一扇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日常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對某一事物有了興趣,他就會愿意接近它,并且能夠態度積極,久而不厭,心情愉悅的學習,并且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合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喚起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將舊知、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讓新知識的學習成為了可能,而且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低年級的《荷葉圓圓》一課時。老師先請孩子們觀看動畫課件,孩子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可愛的小魚兒、嬉戲的蜻蜓、頑皮的小水珠、讓人忍俊不禁的小青蛙”,孩子們走進了課堂,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課文的世界,主動閱讀,有感情的表達課文,并將自己提前做好的頭飾戴在頭上,繪聲繪色的誦讀課文,時而還加上動作來演繹,課堂的氣氛愉悅而充滿童真。

再如:在教學《恐龍的滅絕》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欣賞美國動畫片恐龍,孩子們在聲光電中,走進恐龍世紀公園,感受到恐龍身體的龐大,面目的可怕,相殘的慘烈,進而主動探究白堊紀時期的地球霸主,怎么會在地球上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呢?

篇3:合理利用資源注重課堂實效提升學習力促進語文學習過程最優化

合理利用資源,注重課堂實效提升學習力,促進語文學習過程的最優化

摘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而現代化必須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喚起情感共鳴,突破重點難點,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大大增強教學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鑒于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依據教學事例,巧用多媒體,有效捕捉興奮點、化解重難點、提升訓練點,突現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提升學習力,促進語文學習過程的最優化。

關鍵詞:多媒體;有效運用;學習力

關注現代教學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這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今天再次談起,旨在它的“有效”性,它獨特的教學“影響力”。一節公開課、研討課、匯報課,少不了它的引領。它能根據不同年齡,在適當的時機,針對一些內容,有的放矢,為課堂學習過程創設有利的條件,提升一定的學習力。恰當地、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時空的限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學習興趣,從而將學生樂學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讓現代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起到“畫龍點睛”的有效作用呢?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從這三方面嘗試。

一、巧用多媒體,有效捕捉興奮點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第一錘”,為整堂課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學習《記金華雙龍洞》這篇課文開始時,教師利用一段配樂錄像,展現金華雙龍洞的奇特風光,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學生帶進細小的孔隙,寬敞的內洞。從中感知雙龍洞不僅很大,而且內洞還非常奇特,特別是石鐘乳和石筍。隨著畫面的移動,學生個個翹首注視,群情激奮,不約而同被這一景象所吸引,贊美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課,一開始就渲染了氣氛,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找到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們懷著對“美”的向往,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所描寫的情景。教師用錄像、音樂的渲染,營造了課堂的教學情景,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會學、愿學、和樂學,這樣就能夠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巧用多媒體,有效化解重難點

語文閱讀教學應在教師、學生、文本、其他教學資源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應該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體裁多樣,許多文章文質兼美、形象生動,其中許多知識都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說不清的。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充分發揮其再現性的特點,能將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聲色兼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為學生語文能力訓練提供實用快捷的平臺,有效化解文本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