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長春高新興華學校朱琦
一、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主體性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這種方式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
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能力
實驗心理學家蘇瑞特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如果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另一個是關于知識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
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課堂信息量加大,學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氣氛、交互討論中掌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效果相當明顯。
三、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切實解決課時矛盾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知識面更廣。學生們在這些動感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容易領會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教學進度的加快,為學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在理科課堂教學中,很多內容是很難通過說就能解決問題的,如人造衛星,宇宙速度以及各個行星如太陽的運動情況,直線運動和受力分析等,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便是講一節課,學生也難以理解,反而只會加深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畏懼感。這些知識完全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大家看到模擬的直觀的情況,這不僅可以將內容講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大大加快教學進度,從而節約大量時間。對于少數學生不能及時弄懂的內容可以反復播放,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
多媒體課件教學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在多媒體課室的教學中,隨時可講解理論知識、演示實驗步驟、指導學生學習或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多媒體課室中,既能學習到“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了實踐操作技能,做到省時、高效,課時矛盾迎刃而解。
另外,通過制作課件可以加強備課組、教研組的活動,更能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大綱,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全組團結協作精神。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計算機已作為教學過程中一種理想的認知工具,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可以預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課件教學,將不僅是促進教學手段的變革,同時還必將促進關于教材的觀念與形式、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進而促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改革與發展。做為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更應與時俱進,以科學的態度、勤奮刻苦的精神、務實的作風,開拓創新,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來,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篇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及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先進的教育技術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先進的教育技術而忽視了個人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專業素養的提高,更不能忘記教育技術的運用和實踐也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我們只有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時機,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輔助教學,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輔助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部分教師在認識上和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出了基本的解決辦法。
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問題的分析
1、夸大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缺乏對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的全面理解,僅把現代教育技術視為傳統教學的電子化工具。多媒體成了黑板搬家,教師將授課的有關資料盡可能多的羅列到課件中,在課堂上忙于點鼠標看課件,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少了,教師充當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員和講解員。這樣的課堂教學,過分依賴感官材料,會弱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難以發揮。另外,有的教師把課件制作的過于華麗,分散了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注意力,由于長時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
2、拋棄了傳統教學的手段?,F代教育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為了求新、求異,把信息技術的應用放在首位,凌駕于教學內容之上完全拋棄了傳統教學手段,對于課程的分析、推理、實驗等關注很少,傳統教學媒體基本不用,板書基本沒有,可以說離開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課程根本無法開展。
3、淡化了教學主體的參與性。從目前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看,有些教師過于注重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講解,像是講座或者學術報告,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學生根本來不及閱讀和消化。從過去的教師以語言、粉筆和黑板為形式的“滿堂灌”變為現在以語言加多媒體課件為形式的“滿堂灌”[3]。同時多媒體課件傳輸信息量更大,學生是很難接受的。用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就難以發揮。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么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
4、忽視了教學設計的環節。有的教師認為只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就可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對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過程整合不夠,對教學主體認識不足,對教學策略、方法運用不好,缺乏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傳播學、教學設計等教育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不會進行系統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沒有體現,對教學過程缺乏駕馭能力。
篇3: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發展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內容摘要]
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把多媒體課件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必將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育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資源促進發展
[正文]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高,作用越來越明顯,并成為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內容?;A教育課程改革仍在繼續縱深推進,新、舊教育體制正在逐步過度,學生素質更待進一步提高,在這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教學”,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的促進了教育教學的健康迅速地發展。使教與學內容、思想及方法得到空前的發展和新的飛躍。
一、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在學校教學中普及的越來越廣,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精神,給學生們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的雙向傳播和動態性的教學中都越來越多地得到了體現,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如果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僅有利于學生展開聯想,把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他們通過圖片、課件直觀感受,還可以將靜態的事物變為動態的發展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與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是逐步實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優化了課堂結構,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這樣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可以促進我們豐富教學經驗,在學?,F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我收獲的不僅是教學資源,更多的是對教學的改進與思考,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一課中,我按照“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