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重視農村小學語文發展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創新應用研究

重視農村小學語文發展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創新應用研究

2024-07-31 閱讀 4823

重視農村小學語文的發展淺談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創新應用研究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讓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機的整合,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對于經濟不發達、教育技術水平比較落后的農村小學來說,要實施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必須根據農村小學的具體教學環境、條件、特點,試圖通過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創造性地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和主體作用,實現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探索出一條信息技術環境下適合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路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整合創新

正文: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問題的提出

1、21世紀的新型人才需要

人類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對教育的要求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很強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

2、新課標的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課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陣地。占主體地位的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才能培養出這些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充滿生命和活力,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這樣才能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為主動地學習。

3、農村小學的現狀分析:

(1)資源限制,手段單一。農村小學條件差,雖然有許多與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源,卻沒有很好地挖掘和使用,造成了語文教學內容貧乏,手段單一。

(2)教師包攬,學生被動。大多數教師按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方式和實踐能力去組織教學活動,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卻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嘗試整合,缺乏研究。部分教師雖然在進行整合實踐,卻以技術的使用替代真正的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網絡等多媒體手段作為單純的技術獨立于學科教學外,凸現于課堂教學中,對如何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缺乏必要的研究。

(4)以教代學,忽視學習方式的研究。教師只注重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忽視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創新,忽視了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的學習方式、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實現思維的發展和學習方式的改變。

鑒于以上問題,我們應利用有限的資源,共同探索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的規律和方法,實現多角度、多層面的整合教學,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高效。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問題的研究目標

篇2: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

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語文學科的作文教學活動中,用直觀生動的視聽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互聯網整合有效資源,用變換字形等動畫效果突出教學的重點,用教學白板把圖象、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用多媒體的反饋評價功能評改作文。這種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模式,增加學習信息量,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拓寬作文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有效資源;教學的策略;反饋評價

多年來,高中語文寫作問題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透析每個學生的心理,形成了寫作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局面。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為作文教學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如何從學生實際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構建基于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作文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就是應用多種媒體的手段來輔助作文教學,或者說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作文教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

一、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寫作教學的優勢

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特征就是技術性和信息性,數字化、虛擬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已經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捷的信息技術開始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教學就是信息技術應用于現代教育的實例。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中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想象和寫作。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將抽象的信息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改變“寫作是一件苦差事”的不良思想。

2、收集寫作素材,豐富寫作資源

高中生的寫作教學要有深度,不能僅僅浮于表面。有的高中生由于缺乏寫作素材而毫無寫作思路,言之無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強大的網絡交流平臺廣泛交流閱讀相關寫作材料,從而開闊寫作思路,最終選取合適的角度加以分析,找到自己的寫作思路。

3、整合有效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網絡上獲得更多信息,進行有效整合,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例如課堂練習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或大屏幕將預設好的題目進行展示,學生方便快捷的完成課堂練習,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寫作教學的環節

1、情境導入:以直觀的聲、像資料導入,放松學生的心境,使學生進入寫作狀態,并引發對某些問題的思考。

2、對比析題: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以投影展示學生成與敗的兩種類型的習作,通過對比,發掘出本次作文訓練的重點。

篇3: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

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原種繁殖場學校張軒

內容提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總結了筆者的實踐經驗,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多感官記憶,提高效率;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再現場景,生活中識字;揭示規律,幫助識字;

關鍵字:

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正文: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識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識記漢字的能力。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并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而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盡管教師苦口婆心地教,但枯燥乏味的識字,效果還是不佳,“識字難,回生率高”的問題,讓低段教師叫苦連天。對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我在教學中,嘗試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總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所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尤為重要的。在傳統識字教學中總是先出示生字,讓學生說字形,記筆畫,分析結構,再在本子上寫幾遍,或者再做一些組詞之類的練習。學生總是感到很枯燥,無法提起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易產生厭煩情緒,效果當然就不好。但是在識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如我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利用課件將生字巧妙地設計在“雨點”上,從空中飄落,告訴學生這些生字是雨點兒對我們說的話,想知道雨點兒對我們說了什么就來學習上面的生字。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躍躍欲試,然后我再告訴他們可以通過拼拼音,小伙伴合作學習,編兒歌這些方法來學習生字,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不一會兒就學會了本課的11個生字,還創造了許多有趣的記憶方法,如“回”字,一學生說:“兩張口,一張口問,一張口回答。”

二、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說將要學習的生字與學生故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但如果要學習的生字超出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該怎么辦呢?如在《識字3》中學到“霧,霜,霞”三個生字,這些事物學生不太熟悉,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演示“霧,霜,霞”的形成、變化過程,這樣學生既認識了這三種自然現象,也知道了這三樣事物都和水有關,都是天氣現象,所以這三個字都是雨字頭,不但記住了生字,又認識了事物。

三、再現場景,生活中識字

我們都提倡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隨時隨地識字,但是這在課堂上很難操作,我們也不能經常把學生帶出去,學生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就很難養成了。如果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再現生活場景。如我安排了一節《逛街去》的識字活動課,先是動畫演示一個小朋友逛街的情景,來到街上看到很多招牌,廣告,地址等等,請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字,會讀哪些名稱,不會讀的向會讀的同學學一學;然后動畫中的小朋友走進一家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想買什么,都要讀出商品的商標;最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天“逛街”有什么收獲?學生們都會說自己認識了很多字。這樣學生就知道了識字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生活中到處都有字,隨時都能識字,而且識字很有用。后來經常有學生會說“我逛街的時候又認識了幾個字”,“我去吃肯德基時又認識了幾個字”,“我看電視的時候也認識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