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合理利用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摘要: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現行的語文教學方式面臨變革。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是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直接關系著新的語文教學方式的構建。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享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其實,信息技術如果合理地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方式;課堂改革
古代的私塾教育,基本上是學生自己讀書,先生進行適當點撥。沒有系統,科學性也不強,效率自然也不高。而現在的課堂教學,基本上一個老師教幾十個學生,老師在講臺上進行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講,然后,再輔以大量的習題來鞏固聽講的結果。久而久之,學生變得被動,感到壓抑,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于是,有人說,如今的語文教學出現了尷尬的局面。因為,它既不想回到自由散漫、毫無秩序的農業社會,也不想要工業社會所帶來的固定的模式化教學。[【1】116-117]我認為也是這樣。那該怎么辦呢?改革!唯有改革才是語文教學的出路所在。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探索,并且努力構建信息社會背景下新的教學方式,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必須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方式、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以及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將會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一、信息技術對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促進作用
盡管語文教學內容和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多次的修改,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講,卻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比如“解題、介紹作者、背景知識、分清段落、中心思想、寫作特色”這一傳統老套的教學方式,依然出現在當下很多老師的語文課堂當中。這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格格不入。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以下是我在語文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在教學方式上的有益嘗試。
在教授《斑羚飛渡》一文時,進入課堂之初,我即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些有關于動物生活的溫馨、和諧的圖片,激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而后展示獵豹捕捉羚羊的圖片,告訴學生動物也和人類一樣,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特別是生存的危機,從而引出本文斑羚飛渡的故事。學生便對文中的斑羚到底面臨怎樣的生存危機,又發生了何種驚心動魄的故事充滿好奇心。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能更順利更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我一邊播放動畫一邊讓學生復述情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壯闊,不管老師分析得多么井井有條,學生讀得多么津津有味,我想學生的感受終歸是膚淺、抽象的。倒不如直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舞蹈的視頻,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下,再輔以老師引導下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同角度的賞析,學生的收獲才是具體而深刻的。在教授《看云識天氣》一文時,我將不同種類的云的圖片匯集在課件中,學習文章之前,先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經驗來判斷該種云將會出現什么樣的天氣,學習文章之后,又根據文章中所介紹的知識來重新判斷。學生不僅熟悉了內容,而且增長了見識。更好地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以上的課例中,我實際上是把學生帶入到再現的情境之中,讓他們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中學習、體會,接受美的熏陶。這樣的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怎能不喜歡,怎能不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二、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拓展語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
語文學科教學往往知識容量大、跨度廣,需要學生調動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知識來理解教學內容。而通常由于受到知識結構、年齡、地域等條件的制約,學生對于某些教學內容不能準確、深入地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從橫向和縱向上拓寬、拓深課堂內容,以達到更有利于教師傳輸、學生掌握或接受知識的目的。而信息技術恰好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這一要求,它可以打破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束縛。
我在教授《故宮博物院》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詳盡地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宏大壯麗和層次井然,我將介紹故宮的紀錄片搬進了課堂。相當于我和學生們一起來了個“故宮一日游”,如果沒有信息技術,這是遠遠不可能達到的。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大膽嘗試利用網絡進行作文。首先,這一次作文的完成方式不再是單純地只用紙和筆,而是用鍵盤輸入本次作文內容,利用網絡發至班級QQ群的文件夾。然后,作文也不再只是我一個人評閱,凡是班級QQ群成員均可對任何一位同學的作文暢所欲言。當然,我也會將正確、合理的點評適時地發布在群里。沒想到,大家在群里討論得可激烈了,或許是平時在課堂上礙于臉面,不好意思對某位同學的某篇文章進行當面點評,現在到了QQ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甚至把在網絡上的爭論延伸到平時的談話中。這種為了學習而“面紅耳赤”的場面,正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將語文課堂搬進互聯網,學生在“資源共享”、互相爭論的過程中,既清楚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網絡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平臺。如能有效利用,定能大大拓寬語文課堂。比如我在教授《智取生辰綱》一文的前一個月左右,先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閱讀《水滸傳》里面的有趣故事,觀看《水滸傳》的電視劇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一些人物便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只需要我稍加引導、點撥,學生便能通過討論自主歸納出人物形象。
篇2:信息技術合理利用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摘要: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現行的語文教學方式面臨變革。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是語文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直接關系著新的語文教學方式的構建。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享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其實,信息技術如果合理地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將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方式;課堂改革
古代的私塾教育,基本上是學生自己讀書,先生進行適當點撥。沒有系統,科學性也不強,效率自然也不高。而現在的課堂教學,基本上一個老師教幾十個學生,老師在講臺上進行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講,然后,再輔以大量的習題來鞏固聽講的結果。久而久之,學生變得被動,感到壓抑,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于是,有人說,如今的語文教學出現了尷尬的局面。因為,它既不想回到自由散漫、毫無秩序的農業社會,也不想要工業社會所帶來的固定的模式化教學。[【1】116-117]我認為也是這樣。那該怎么辦呢?改革!唯有改革才是語文教學的出路所在。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探索,并且努力構建信息社會背景下新的教學方式,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必須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方式、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以及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將會有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一、信息技術對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促進作用
盡管語文教學內容和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多次的修改,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講,卻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比如“解題、介紹作者、背景知識、分清段落、中心思想、寫作特色”這一傳統老套的教學方式,依然出現在當下很多老師的語文課堂當中。這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格格不入。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以下是我在語文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在教學方式上的有益嘗試。
在教授《斑羚飛渡》一文時,進入課堂之初,我即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些有關于動物生活的溫馨、和諧的圖片,激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而后展示獵豹捕捉羚羊的圖片,告訴學生動物也和人類一樣,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特別是生存的危機,從而引出本文斑羚飛渡的故事。學生便對文中的斑羚到底面臨怎樣的生存危機,又發生了何種驚心動魄的故事充滿好奇心。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能更順利更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我一邊播放動畫一邊讓學生復述情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壯闊,不管老師分析得多么井井有條,學生讀得多么津津有味,我想學生的感受終歸是膚淺、抽象的。倒不如直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舞蹈的視頻,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下,再輔以老師引導下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同角度的賞析,學生的收獲才是具體而深刻的。在教授《看云識天氣》一文時,我將不同種類的云的圖片匯集在課件中,學習文章之前,先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經驗來判斷該種云將會出現什么樣的天氣,學習文章之后,又根據文章中所介紹的知識來重新判斷。學生不僅熟悉了內容,而且增長了見識。更好地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以上的課例中,我實際上是把學生帶入到再現的情境之中,讓他們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中學習、體會,接受美的熏陶。這樣的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怎能不喜歡,怎能不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二、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拓展語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
語文學科教學往往知識容量大、跨度廣,需要學生調動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知識來理解教學內容。而通常由于受到知識結構、年齡、地域等條件的制約,學生對于某些教學內容不能準確、深入地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從橫向和縱向上拓寬、拓深課堂內容,以達到更有利于教師傳輸、學生掌握或接受知識的目的。而信息技術恰好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這一要求,它可以打破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束縛。
我在教授《故宮博物院》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詳盡地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宏大壯麗和層次井然,我將介紹故宮的紀錄片搬進了課堂。相當于我和學生們一起來了個“故宮一日游”,如果沒有信息技術,這是遠遠不可能達到的。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大膽嘗試利用網絡進行作文。首先,這一次作文的完成方式不再是單純地只用紙和筆,而是用鍵盤輸入本次作文內容,利用網絡發至班級QQ群的文件夾。然后,作文也不再只是我一個人評閱,凡是班級QQ群成員均可對任何一位同學的作文暢所欲言。當然,我也會將正確、合理的點評適時地發布在群里。沒想到,大家在群里討論得可激烈了,或許是平時在課堂上礙于臉面,不好意思對某位同學的某篇文章進行當面點評,現在到了QQ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甚至把在網絡上的爭論延伸到平時的談話中。這種為了學習而“面紅耳赤”的場面,正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將語文課堂搬進互聯網,學生在“資源共享”、互相爭論的過程中,既清楚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網絡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平臺。如能有效利用,定能大大拓寬語文課堂。比如我在教授《智取生辰綱》一文的前一個月左右,先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閱讀《水滸傳》里面的有趣故事,觀看《水滸傳》的電視劇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一些人物便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上,只需要我稍加引導、點撥,學生便能通過討論自主歸納出人物形象。
篇3: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推動生本教育改革,引導教師深入研究生本課堂,最大限度調動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比教學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師執教生本課堂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把教師從常規教學狀態引到教育科研狀態上來,系統開展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特制定《保康縣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
二、工作目標
1、蓄積課堂教學改革后勁。面向全體教師,通過開展以生本課堂為主題的煉課和評比活動,實行分層達標、逐步晉級,充分調動全體教師開展生本課堂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深入推進全縣課堂教學改革蓄積后勁。
2、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通過系統開展達標晉級活動,發現一批課改“新人”,培養一批學科教學骨干,成長一批有一定影響的名師,樹立一批課改先進學校,積累一批優秀科研成果,把達標晉級活動打造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辦學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為深入推進生本教育積累人才優勢和經驗儲備。
3、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達標晉級活動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改進相結合,通過備課、講課、說課等基本途徑,輔以科研成果評價引導,促進教師在校本煉課、逐級晉升活動中得到歷練,獲得成長,實現生本課堂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雙項提高,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適應生本課堂教學要求。
4、全面提高生本教育質量。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立足于課堂,服務于教學,著眼于學生成長和發展,堅持“以學定教,以評促教”。通過加強研究,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整體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三、總體思路
1、落實“三個全覆蓋”要求。全縣所有中小學都要組織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所有中小學在崗教師都要參與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每名教師至少參與一個學科的達標晉級活動);所有學科都要開展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
2、活動分達標和晉級兩個階段。自*年9月到20**年12月以達標驗收活動為主;從20**年春季開始以優質課晉級活動為主。
3、教學水平分“三級六等”。“三級”即學校、鄉鎮(協作區)和縣級三個層級,“六等”指三個層級分別組織驗收的校級達標課、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縣級達標課以及縣教研室組織評選的三、二、一級優質課,共六個等次。
4、過程和結果量化并重。評價量化內容以現場講課、說課、備課為主,實行百分制量化,達標階段增加教師生本課堂研究成果獎勵積分,優質課晉級階段除達標階段的要求外,把教學成績納入量化。
5、分層達標,逐步晉級。教師參加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必須以低一級達標為基礎,即被評定為校級達標課的教師才有資格申請參加鄉鎮(協作區)達標活動,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的教師才能申請參加縣級達標活動,被評定為縣級達標課的教師才有資格申請參加優質課晉級活動。
四、具體要求
1、整個活動分準備、達標、晉級三個階段
*年春季為準備階段,主要是研究制定《保康縣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制定達標階段的講課、備課、說課評分標準,做好基礎性工作。
*年秋至20**年秋為達標驗收階段,全面開展三級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輪全員煉課和一輪達標驗收活動,鄉鎮(協作區)每學年開展一輪達標驗收活動,從20**年秋季開始,全縣每學年分學科舉行一輪縣級達標驗收活動。
從20**年春季開始舉行優質課晉級活動。一是學校、鄉鎮(協作區)繼續組織達標課驗收活動,并推薦參加縣優質課晉級活動的教師;二是縣教研室每學年組織一輪晉級(優質課評選)活動。
2、達標階段考核內容
課堂教學達標考核內容由現場講課、現場說課、現場備課和生本課堂研究成果四項構成。講課、說課、備課的考核形式按課內比教學要求進行,實行百分制量化,分別按6:2:2的比例折合計算成績,研究成果包括兩個方面:①驗收當年承擔生本課堂研討示范課(研究課)或專題培訓講座,按縣、鄉鎮(協作區)、學校三個級別每次記3、2、1分(同一性質或內容的成果只記最高級別);②驗收當年有關生本課堂教學研究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在國家、省、市、縣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選獲獎的,每篇分別記4、3、2、1分(同一件作品只記最高級別)。研究成果內容必須與所參加達標晉級的學科、學段對應,兩項成果獎勵積分上限為10分。
3、晉級階段考核內容
縣級生本課堂教學晉級(優質課評選)考核內容由現場講課、現場說課、現場備課、生本課堂研究成果和教學成績五項構成。講課、說課、備課的考核形式按課內比教學要求進行,實行百分制量化,教學成績據實計算。講課、說課、備課、教學成績分別按5:1:1:3的比例折合計算成績,研究成果包括兩個方面:①評選當年承擔縣級生本課堂研討示范課(研究課)或專題培訓講座每次記3分(同一性質或內容的成果只記一次);②評選當年有關生本課堂教學研究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在國家、省、市、縣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選獲獎的,每篇分別記4、3、2、1分(同一件作品只記最高級別)。研究成果內容必須與所參加晉級(優質課評選)的學科、學段對應,兩項成果獎勵積分上限為10分。非考試學科不計算教學成績,按達標階段要求執行。
4、參加優質課晉級教師資格
縣一級達標課教師中,小學近三年教學成績、初中近五年畢業班教學成績至少要有一年在縣平均水平以上,至少完成一輪相應學段循環教學,無師德失范行為和違法、違紀行為的現崗教師。
5、等級認定比例
學校、鄉鎮(協作區)組織的達標驗收活動,每次進入達標等次的教師比例為:小學語文、數學,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控制在實際參加教師總數的40%以內,其他學科控制在50%以內;縣級達標和優質課晉級活動所有學科均按實際參加教師總數的90%進入達標課或優質課等次,被評定為一級、二級、三級優質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20%、30%、40%;講課、說課和備課三項有任意一項得分低于80分的,不得被定為相應級別的達標課或優質課教師。
近五年內獲得市級及以上優質課的教師直接定為生本課堂縣級優質課教師,近五年內獲得縣級優質課的教師直接定為生本課堂縣級達標課教師。
6、主要功能及結果運用
教師生本課堂教學水平等級逐級晉升,獲得的基礎等級作為晉升高一等級的基本資格。縣級認定的水平等級與教師年度工作考核、績效獎懲、職稱晉升、骨干教師評選、名師名校長評選、教師聘任、評先表模等掛鉤,縣級優質課作為評選名師和晉升高級職稱的先決條件。參加省、市優質課評選原則上必須是縣一級優質課教師。
評選結果實行動態管理,每輪每次評選認定的生本課堂達標課和優質課教師以通報時間開始計算,有效期為5年。5年內參加縣級以上講課獲獎的教師納入優質課系列。
教育局為縣級達標課和優質課教師頒發證書,制發胸牌,并在主要媒體上宣傳公示。各校也要通過媒體報道、櫥窗展板、形象牌、佩戴胸牌等形式向社會宣傳,讓學生、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了解教師水平能力狀況,展示教師良好形象,提高教師知名度,增強教師榮譽感。
五、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成立保康縣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局分管教學領導任組長,教研室班子成員任副組長,中小學教研員任成員,負責制定活動方案,組織縣級達標驗收和晉級認定(優質課評選),開展研究總結和專項檢查指導等工作。
各鄉鎮(協作區)要統籌安排轄區內的達標驗收工作,對活動過程進行指導和督辦,并按要求組織開展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驗收活動,推薦參加縣級達標課和優質課晉級活動教師的候選人,完成各項基礎性工作。
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各學校也要成立領導專班,制定系列化工作方案,統籌本鄉鎮(學校)達標驗收工作,營造校內全員煉課的環境和氛圍,開展逐級達標驗收活動。
實行達標晉級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各校要以達標晉級活動為載體,層層煉課,級級驗收,反復錘煉教師教學基本功,引導教師深入研究生本課堂,在實踐中改進完善,要把達標晉級活動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推進生本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工程抓實抓好,做出成效,做出亮點。
2、制定標準、嚴格程序
縣級達標驗收和優質課晉級,中小學分學科組建評委會,各學科根據需要選聘3至5名骨干教師(中心教研組長)擔任評委,各鄉鎮(協作區)和學校組織開展達標驗收活動可參照上述辦法,結合實際組建評委會。中小學教研員根據各學科生本課堂教學要求,分別制定達標驗收、優質課晉級階段的講課、說課、備課評價標準,各鄉鎮(協作區)和學校可以使用縣級標準,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另行制定,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標準,結合教學實際理解應用,發揮標準的導向作用。
嚴格資格審查和推薦程序,嚴格把握評選認定的各項標準和過程操作,提高評選認定活動的信度。
3、精心組織、統籌兼顧
達標晉級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作為常規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落實。學校學期和學年教學工作計劃要對生本課堂達標晉級活動做統籌安排,要與課內比教學、教學協作區活動、生本課堂研討及校本研究等工作有機結合,協調統一。要精心組織每輪煉課或達標驗收活動,確保活動過程規范有序、真實有效,評定結果客觀公正,令人信服。
4、強化研究,加強督導
達標晉級活動是全縣推進生本課堂研究的主要載體和途徑,目的是通過提高教師執教生本課堂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學科專業素質,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這一終極目標,因此,煉課、達標驗收、優質課晉級等各個階段都要圍繞生本課堂這一主題開展,活動過程中要組織骨干教師和科研人員加強對生本課堂教學各環節的研究,重點在教和學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等方面思考改進。每輪活動結束,各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反思總結,研究問題所在,思考改進之處,提出解決之策。
教研室將對各鄉鎮(協作區)組織開展達標晉級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適時召開階段總結分析會,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學校組織開展達標晉級活動情況納入校長績效工資考核、學校教學工作年度考核和學校年度目標考核。
一中和職教中心可參照本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達標晉級活動方案,每輪活動結果和活動方案報生本教育辦公室備案。
重視活動過程痕跡管理。各學校、各鄉鎮(協作區)要及時將達標晉級過程資料與比教學工作資料合并歸檔,檔案資料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教研室要形成反映活動全貌的資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