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習慣從細節中來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
習慣從哪里養成?從點滴的細節中養成。
(一)老師,你的形象很重要
聽李宛玉老師的數學課,雖是冬季,李老師衣著很干練,著淡妝,看著很舒服。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形象的魅力產生的暈輪效應,也是不可忽視。課堂上,教師的衣著切忌臃腫,更不能不修邊幅。
冬季了,老師們需要穿上龐大的羽絨服,走上講臺講課,似乎也沒什么,大家都是熟人,誰不認識誰呀!
曾經看過一些錄像課,或者聽過一些老師的講課,老師干練的形象,會吸引學生的目光。老師若臃腫著過來了,讓人不自覺得有“不太重要、不必重視”的感覺,我可以趴著,可以歪著,可以隨便著……奧巴馬的前幾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了一個段子:因為自己快要結束總統生涯,某個國家的王子就已經穿著浴袍接待他了。衣著,是對教育職業的尊重,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形象的尊重。
想象一下,若是舞臺的主持人身著龐大羽絨服,主持著節目或者宣讀著新聞,那簡直是災難現場!
(二)用姿勢影響精神
學生的坐姿、桌椅的擺放問題誰來管?
任課教師可能覺得這是班主任的事,不太注重學生坐得是否端正,桌椅是否整齊。也有班主任可能覺得這是小事,只要不影響聽課,沒什么大不了的。
我們通常認為精神好的人會有抖擻的外在形象,殊不知抖擻的形象照樣能夠帶動內在的精神。“葛優癱”的動作肯定無法積極昂揚的勁頭,習慣于健步如飛的人,絕不會是消極頹廢的人。
“積極的人生從健步如飛開始。”不知道什么時候看過這句話,從那時到現在一直影響著我,也改變著我。
每節課,學生桌椅整齊嗎?坐姿端正嗎?書具擺放整齊嗎?有沒有不由自主按筆或敲桌子的動作?別人在講題的時候,認真聆聽了嗎?
這些是小事,但,卻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大事!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習慣從哪里養成?從點滴的細節中來。
把聽課上升為聆聽。王珊珊老師在課堂上提醒學生最多的就是:注意傾聽,尊重別人的思考。
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把細節落實到無話可說,把細節落實到無可挑剔的地步。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存在狀態,成為學生優秀的第一個臺階。
(三)展示錯誤比展示正確更重要
在課堂上,讓做對的學生到講臺上展示和講題,這種做法固然可以激勵先進,給其他學生已示范的作用。但是,如果細細推究起來,展示錯誤對提高課堂效益來說,起到的作用或許更大。
從測試成績來看,對知識的掌握是百分之百的學生極為寥寥。學生掌握知識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用老師們常說的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錯不到。”
學生的錯誤從哪里被發現?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絕呢?有經驗的老師或許會事先安排設計,讓學生避開了雷區。但是,試錯,也有學習的過程。曾有一位化學老師,經常會在課堂上設置陷阱,讓學生在跌倒之后,學會自己發現雷區,學會了謹慎。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有一部分人的失敗,是典型的失敗,公開展示出來,讓集體學會不去跌倒,是一個寶貴的財富。
吃一塹長一智的人,是聰明人。
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一智,是有大智慧的人。
更何況的,即便做對的學生,也極有有可能是沒有做更多的思考,本次的正確,不代表對知識的全部理解。只是問題暫時沒有得到暴露而已。
展示錯誤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展示錯誤,比展示正確更重要!
(四)關于職業尊嚴
捫心自問,我不是聰明的人,但還算是努力的。
回想之所以努力的出發點,是比較個人化的,因為我厭惡被安排的生活,我想要自己做主,最起碼別人在安排我的生活的時候,我的意見必須得到尊重,我必須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年少輕狂,說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我發現,當我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我的尊嚴的時候,我的想法常常會被忽略。“用實力說話。”很簡潔的一句話,值得細細品味。這,很殘酷,但,很現實。
不少人只強調個人需要獲得尊重,卻沒有俯下身子去練好內功。一味地抱怨,卻不去思考問題根源在哪里。
“很現實的一句話:你得有足夠的實力,你的原則和底線才會被人尊重!”這是今早剛讀到一句話。謹記!
篇2:在多媒體教學中關注每一個細節
在多媒體教學中,如何關注每一個細節
活龍坪鄉曉溪小學楊武
摘要: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運用,使得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更加人性化.但是不論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都必須關注細節,課堂上時時處處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要注重每一件小事,即細節決定成敗。在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也同樣是這樣。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是繁瑣的,都是由一個個小事,一個個細節構成的,不要小看一個個的細節,是它們決定了你最后的成敗。要想成功,那么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最終它們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關注細節健康心理指導培養
正文: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最近在報刊雜志或互連網上出現頻率相當高的一句話。或許有人會問,講究細節不就是要時時小心謹慎嗎?其實不然,注意細節的處理,它更能突現教育者睿智、靈感、真情和思維!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細節有時就決定著學生性格的形成、學習的成敗。那么如何在多媒體教學中抓住細節方面的教育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針對問題我們的處理一定要及時,也就是要抓住教育的有效時機。
一、謊言在寬容中綻放異彩
在一次語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模仿力極強。他們看見家里的大人常常冠冕堂皇地說謊、說著冠冕堂皇的謊話后,并沒有長出“尾巴”,反而能得到好處。慢慢地,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也會選擇說謊來獲得別人的認可或逃避責任.面對學生的謊言,我們又該如何糾正?糾正學生謊言有很多辦法,而不同的策略對學生健康心理及行為所產生的效果也會是截然不同的!
在每周一次的多媒體自我展示課中,我讓孩子全班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默寫古詩,看誰默得多,我讓學生自己計數。在統計成績的時候,有個叫某同學的學生報了七首。了解他的同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不可能寫這么多,許多同學都要求他重默。而當時的某同學,表情非常尷尬,臉色緋紅,一聲不吭地站著,雙手下意識地緊緊抓著筆,我當時走過去一看他的本子,本子上的確是寫了七首。
我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真的叫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重默,結果可想而知!很可能使其感到羞愧難當,從此與同學、老師、甚至與整個集體產生消極對抗的情緒。或許就是因為我今天的這堂課,從此可能會讓他背上一個“大騙子”或者是“吹牛大王”之類的外號,讓他在同學面前覺得自卑,所以我肯定不可以這樣做。又或者說,如果我直截了當地批評他,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說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后要求他以后改正,再加上一句: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但是總覺得這些都不是最佳的處理方法。
換個角度想,他之所以這么做也是因為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賞。只是沒料到會引起大家這么大的反應。但如不指出他的錯誤,某同學就很容易產生僥幸心理,滋長他的虛榮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許會頻頻使用謊言來為自己謀取各種不同的利益。
當我看著那張因為緊張而羞紅的小臉兒時,心里不由地靈機一動,一種想法迅速在我心里醞釀成熟……
我走近他的身邊,伸出手摸了下他的額頭,然后俯下身子,關切地對他說:“你的臉色不太好,是不是感冒了?”他抬起頭,感激地望著我,剛才那么無助的眼神瞬間又仿佛看到了希望。得到他的回應以后,我又對旁邊所有的同學說:“同學們,今天某同學同學感冒了,重默要那么長時間,對他身體不好,我提議,等下星期的自我展示課時,讓某同學同學再默一次證明給大家看。到時候我們大家再一起見證一下,好不好?”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格外留意某同學的一些變化,每天的課間活動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溫書。有一天我特地給他爸爸打了電話,了解某同學最近的變化。他爸爸和我反映說,每天回家呆在房間里,這幾天都沒出去玩過。我知道,他在期望著自己下星期的表現。
又到了我班的自我展示課。我在全班學生面前不動聲色地讓某同學默寫,全班同學都屏氣凝視地看著他。當我喊“停”的時候,和我期望的完全一樣,他真的在全班同學面前,漂漂亮亮地默了七首詩。“哇,他真的默了這么多!”“他真的能默這么多哦,原來真的不是吹牛的!”“某同學,你真行!”
篇3:優化課堂細節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優化課堂細節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摘要: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在高效課堂上我是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做的:一、教師備課要充分。二、難點部分體現教師的“導”。三、做好組長培訓。四、給學生足夠的信任。五、活躍的課堂狀態。六、適當的激勵機制。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師;學生;學習;高效。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1)。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在高效課堂上我是從以下六個方面去做的:
一、教師備課要充分。
我們的課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課前的準備工作就必須是充足的。對教材要熟悉,必須要把握好每節課的教學設計,要完成其相應的學習任務,每堂課的組織教學就應有相應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了教學目標,一堂課就沒有方向,將是一盤散沙,不知所云;一節課將會分解得支離破碎,不知所終。所以,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首先在使用的過程中,教學目標要從數學的特點出發,根據數學總體教學要求、單元教學安排,到每節課的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來為這節課設計教學目標。其次,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面向全體的學生。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去,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
二、難點部分體現教師的“導”。
我們要求學生要自主預習,完成每天的課前學習。上課前,教師看看學生預習的大概情況,再決定自己的教法。如果學生完成得較好,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上課過程。我們老師的任務就是“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興趣一起來思考解決難題,解疑釋疑。接下來再輔導學生做鞏固練習里的相關的習題。這樣,“講”的東西就少了,與學生的互動就多了,課堂也就活躍起來,每節課所設計的題目也完成了,也可以體現出教師的個性來。
三、做好組長培訓。
一個優秀的組長是小組活動的靈魂,既是小組活動的領導者,又是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同時又是教師的小助手。我們把他歸納為“三者”,即:組織者、協助者、學習者,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小組長的職責,在組內開展系統有效的培訓,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產生實效。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組長的作用,老師對組長的培訓就顯得十分必要。并在工作中隨時隨地對組長的工作加以指導督促,就像教師開例會一樣,每周都要給組長開小會,針對小組內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給以幫助,幫助組長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組規,形成積極向上獎罰分明的組風。
四、給學生足夠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