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才有動力有興趣才能樂學
有理想才有動力,有興趣才能樂學
宋朝良
馬卡連柯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而贊科夫又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的動機。兩位教育家深邃的教育理論,自然啟迪我們:樹立遠大理想,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動力,而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逐步培養學習興趣,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習動機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現代人生存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進了信息時代,新知識的巨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要善于學習。這樣的理念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疏導給學生,逐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以及會學習的重要性。如在講到九年級數學上冊122頁的11題有關踢足球的習題時,在老師用數學的知識清楚為什么甲把球傳給乙射門要比甲射門好后,老師不失時機地調侃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數學學好了,我們不僅僅會數錢、會算賬,還會踢足球!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對學生學習數學起到了激趣作用。如果老師能繼續做如下引申,會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不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尖端的科學領域更是缺它不可。如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如果沒有科學的數學建模,就很難精準把握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運行軌跡,如果沒有精確的數學運算,就很難掌控二者的相對速度,就無法保證安全對接。說到這里,學生自然就會對知識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就會在內心深處激發起學習的動力。
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激發學習的原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資源,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目標,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一次,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后,給學生講了卡塔琳娜游泳度海峽的故事,學生聽后很受教育:
多年以前,有一個名叫費羅倫絲的婦女嘗試游過美國的卡塔林納海峽。在此之前,她是游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
在下水15個小時之后,她又冷又累。她想放棄。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看不到。幾分鐘后,她決定放棄,人們把她拉上船。過了一會,她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她也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當記者采訪她時,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我一定能堅持下來。”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僅有800米!后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兩個月之后,她成功地游過同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個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小時。
費羅倫絲的失敗原因是她看不到目標,她成功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心中已經有了目標。因此,目標對每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人生目標教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彰顯執教者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妙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一次教學中,涉及到了15的平方的運算,老師脫口說出225,學生有些驚訝,老師說:我說錯了嗎?學生通過運算后說:沒錯。老師接著說:不僅是15的平方,老師能快速說出結果外,只要是個位數是5的所有兩位數的平方,老師多能張口說出結果,不信,你們可現場考考老師。于是,就出現了學生考老師答的熱鬧場面,短暫的熱鬧之后,老師說:你們想知道我是如何算的嗎?學生急不可耐,異口同聲:想。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必定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在講“三視圖”一課時,老師做這樣的導課: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在游廬山時曾寫過這樣的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的第一句話,你能用數學的知識來解釋嗎?如果現在不能,那你學完“三視圖”這節課之后,你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就會做出準確的解釋。這樣具有懸念性的導課,一定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引發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注意
認知沖突是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所面臨的情境之間的沖突或差異。這種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的新奇和驚訝,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關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圓錐的定義”的教學,學生日常生活中對圓錐形的實物接觸得也較多,小學又學過一些與圓錐有關的知識,對圓錐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然而,他們還無法揭示圓錐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此時問學生“究竟什么叫做圓錐?”,他們很難回答上來。不過,他們對“圓錐的定義”已經產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這時再進行教學則事半功倍。
3、體驗成功喜悅,提升學習熱情
學生的作業書寫工整,作答準確,我們做老師的就不要吝嗇“好”或“很好”這樣的批語。因為這樣,當學生翻開作業本看到大大紅紅的“好”字時,他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他就會受到激勵,他下次作業就會做得更好;當某一個學生較好地回答了課堂問題,老師倡議全班同學“掌聲鼓勵”時,那該生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他就會受到激勵,他下次還會踴躍回答問題;當學生通過拼搏取得了進步,我們做老師的及時將“學習進步獎”的證書發到他手中時,他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他就會受到激勵,他就會為下一次再獲得證書繼續努力。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
教育藝術沒有止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有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決心,我們就一定能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作為一名教師,既要從宏觀處著想,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性,使之有較為清晰的人生目標,又要從微觀處著手,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藝術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雙管齊下,定會收獲桃李滿天下!
單位:東方市第二思源實驗學校
姓名:宋朝良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