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前導入

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前導入

2024-07-31 閱讀 3367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課前導入

海南省東方中學柳其英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生活事實是它的基礎,邏輯關系構成了它的理論結構。物理教學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高中階段學生怕學物理的狀況,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們的懼怕心理讓物理一直徘徊在他們大腦之外。怎么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課前導入尤為重要。下面就課前導入的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物理的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現狀

力學在整個物理學當中既是基礎、又是難點,它的基礎性決定了它被編排在高一階段,可它的大難度卻嚇倒了一批批的初學者,如何減緩這個矛盾,合適的課堂導入會讓老師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覺中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降低走進物理課堂的門檻。對于高一的學生而言,接觸物理已有兩年的時間,在初中階段,物理著重于從現象和結果上學習、而高中的學習更注重于過程與結果,他們在對物理的學習中缺乏目的性、導向性、趣味性。很多時候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他從上課一開始的不明確性讓他將自己的頭腦都封閉了起來,不管你老師講的再抑揚頓挫,對他來說都只是干巴巴的一個音,在耳邊轟鳴卻進不到他的腦子當中一個字。

二、改變這一現狀的對策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從而引入新課,往往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順利地進入教學情境。課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從學生原舊有的物理知識出發,過渡到新的知識;二是給學生經感性認識或利用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然后上升為理性的認識。下面簡述我常用的幾種新課導入方法:

1、創設生活情境的引入

教學一但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強。多設計一些把學科知識點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情境,能夠使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價值,體驗到學有所用。當他們意識到所學知識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就會感覺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意義,很自然地認識到今天在學校里學習就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就會主動學習。

例如,講牛頓第三定律內容時,可創設這樣的情景:金色的陽光灑滿校園,操場上人聲鼎沸,高一年級的拔河比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一場比賽下來,勝者不免得意洋洋,負者倒也不很氣餒,因為他們發現拔河中有許多力學問題值得探討:

相持時雙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當甲方齊心協力把繩子緩緩朝他們方向拉過去的時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嗎?

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比較一下雙方拉力的大小?

有人說,運動員的體重越重,拔河時越有利,為什么?

拔河時,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這上面的很多問題都與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系,我們可以在學習本課后再來探討這些問題,還有可能提出更多的問題呢。

2、創設實驗情境的引入

創設實驗情境,提供很容易觀察的現象,配合教師的講解,能夠很好地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直覺興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創設的實驗情境的內容和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例如,講到力的合成時創設如下實驗情境:

①請一位同學提起一桶水。

請大家分析該同學施加的提水的力為多大?

②請兩位同學一起提起水桶。

請大家分析提水桶的力有幾個?從效果上看跟剛才用一個力提一樣嗎?

3、復習導入法

這是實際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過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引出新課,具有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復習的基礎上設置障礙,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應用”一節時,可提出問題:我們居住的地球質量有多大?人們是怎樣知道天體質量的?太陽、行星的的質量不可能按常規直接用天平來稱量。解決方案:可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圓周運動的知識計算出來,從而導入新課。

4、隨機應變法

隨機應變法是教師根據課堂情況的變化,臨時隨機地導入新課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處,而不牽強附會。隨機不是隨便,必須切合本節課的內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時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風刮著使小雨成一條斜線,很多同學不時的向外看,我就適時的抓住這個機會,問如果沒有風,雨滴講沿什么方向運動,同學很自然的說沿豎直方向,由此從有效的將他們的注意里拉回到課堂上,導入新課正是時機。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雖說是“隨機應變”式的,但“機”的幾率很小,我們不能刻意地去找“機”,再“變”。相反,要努力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積累教學經驗,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良機,加以利用。

5、視頻情境引入

“視頻”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的最大優勢就是使對一件事物的描述變為形象的、生動的、具體的、可感知的;不但可描述事物的瞬間狀態,還能描述其變化的過程。這就增加了認識的直觀性,使問題變得相對容易理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例如,運動快慢的描述

篇2: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前導入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課前導入

海南省東方中學柳其英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生活事實是它的基礎,邏輯關系構成了它的理論結構。物理教學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高中階段學生怕學物理的狀況,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們的懼怕心理讓物理一直徘徊在他們大腦之外。怎么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課前導入尤為重要。下面就課前導入的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一物理的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現狀

力學在整個物理學當中既是基礎、又是難點,它的基礎性決定了它被編排在高一階段,可它的大難度卻嚇倒了一批批的初學者,如何減緩這個矛盾,合適的課堂導入會讓老師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覺中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降低走進物理課堂的門檻。對于高一的學生而言,接觸物理已有兩年的時間,在初中階段,物理著重于從現象和結果上學習、而高中的學習更注重于過程與結果,他們在對物理的學習中缺乏目的性、導向性、趣味性。很多時候不是學生學不會,而是他從上課一開始的不明確性讓他將自己的頭腦都封閉了起來,不管你老師講的再抑揚頓挫,對他來說都只是干巴巴的一個音,在耳邊轟鳴卻進不到他的腦子當中一個字。

二、改變這一現狀的對策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從而引入新課,往往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順利地進入教學情境。課堂引入的形式,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從學生原舊有的物理知識出發,過渡到新的知識;二是給學生經感性認識或利用學生已有的實際經驗,然后上升為理性的認識。下面簡述我常用的幾種新課導入方法:

1、創設生活情境的引入

教學一但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強。多設計一些把學科知識點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情境,能夠使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價值,體驗到學有所用。當他們意識到所學知識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就會感覺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意義,很自然地認識到今天在學校里學習就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就會主動學習。

例如,講牛頓第三定律內容時,可創設這樣的情景:金色的陽光灑滿校園,操場上人聲鼎沸,高一年級的拔河比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一場比賽下來,勝者不免得意洋洋,負者倒也不很氣餒,因為他們發現拔河中有許多力學問題值得探討:

相持時雙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當甲方齊心協力把繩子緩緩朝他們方向拉過去的時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嗎?

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比較一下雙方拉力的大小?

有人說,運動員的體重越重,拔河時越有利,為什么?

拔河時,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這上面的很多問題都與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系,我們可以在學習本課后再來探討這些問題,還有可能提出更多的問題呢。

2、創設實驗情境的引入

創設實驗情境,提供很容易觀察的現象,配合教師的講解,能夠很好地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直覺興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創設的實驗情境的內容和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例如,講到力的合成時創設如下實驗情境:

①請一位同學提起一桶水。

請大家分析該同學施加的提水的力為多大?

②請兩位同學一起提起水桶。

請大家分析提水桶的力有幾個?從效果上看跟剛才用一個力提一樣嗎?

3、復習導入法

這是實際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過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引出新課,具有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復習的基礎上設置障礙,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應用”一節時,可提出問題:我們居住的地球質量有多大?人們是怎樣知道天體質量的?太陽、行星的的質量不可能按常規直接用天平來稱量。解決方案:可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圓周運動的知識計算出來,從而導入新課。

4、隨機應變法

隨機應變法是教師根據課堂情況的變化,臨時隨機地導入新課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處,而不牽強附會。隨機不是隨便,必須切合本節課的內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時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風刮著使小雨成一條斜線,很多同學不時的向外看,我就適時的抓住這個機會,問如果沒有風,雨滴講沿什么方向運動,同學很自然的說沿豎直方向,由此從有效的將他們的注意里拉回到課堂上,導入新課正是時機。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雖說是“隨機應變”式的,但“機”的幾率很小,我們不能刻意地去找“機”,再“變”。相反,要努力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積累教學經驗,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良機,加以利用。

5、視頻情境引入

“視頻”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的最大優勢就是使對一件事物的描述變為形象的、生動的、具體的、可感知的;不但可描述事物的瞬間狀態,還能描述其變化的過程。這就增加了認識的直觀性,使問題變得相對容易理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例如,運動快慢的描述

篇3: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

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模擬場景,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物理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老師可以模擬一個學生們常見的生活情境,以自己言行去引導學生,叫學生可以發現其中被隱藏起來的物理現象,從而發現問題,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會主動的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彩虹,對于它的顏色的組成,它出現的條件等等一系列問題。真正的把物理將生活結合起來,不僅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合作探討,解決難題

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后,同學們以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研究。在老師的幫助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去搜集資料,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告訴同學留意生活中不容易被發現的物理現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由從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不僅讓學生懂得了團隊精神,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3.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意識

問題學習是學生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會讓同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一種狀態,激發內心的求知欲望,擁有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目前學生問老師的問題都是老師加給他們的,一般不是自己提出來帶有自己的想法那類,不利于培養他們使其自主學習。老師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單單只是課本中的,還有在學習過程中的。其次就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以前認為答案就只有一個就是標準答案,老師要培養有自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一個問題的過程的價值遠遠高于你得出一個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尋找答案,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參與到問題當中去。

二、“問題教學”法在物理課堂的實際應用效果

“問題教育”法現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在實際的應用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測的小問題,但是在大體上也絲毫不能影響它的作用。經過長時間的應用和完善,在一些課堂已經呈現出高效學習,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的現象,并且大多數的學校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不日將實現。那么來了解一下“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1.提高了師生感情

在以前的課堂就是單純的說教式、灌輸式。老師在講課,學生聽課,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記。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一點互動和交流,這無形之間就拉開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問題教學”法在新的課堂上的應用就完全不一樣了,老師和同學有交流有互動,相互探討問題。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抒發自己的看法,如果對老師的答案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提出來說給老師聽,老師在對其不解或者困惑的地方進行解答與指導,這樣一次次的交流與溝通,一次次思想的碰撞,逐漸將師生的距離拉近,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學生的交流也不會僅限于他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彼此之間的感情會更進一步。(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2.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解決問題,同學們自然就帶著興趣上課,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起來,直接減少了學生走神,老師講課跑題的現象。避免了一個問題老師重復強調,同學記憶時間短的情況。真正的了解物理中的意義,不再只因為考試而尋找答案。打破了中國原有的應試教育。因為有興趣,所以不用死記硬背也可以記住所學的知識。保證了課堂45分鐘的利用率“,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肯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們在問題中學習,雖然在應用中還可能存在著小問題,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它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希望可以從此方法找到更多好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我國素質教育的目的。

物理教學,彩虹,教學法,好奇心,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