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本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以“讀”為本,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吳先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標,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相當于高年級的語文課本5本書左右。因此,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領孩子們進行快樂的課外閱讀,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我在班級開展了“我喜歡,我閱讀”的課外閱讀指導活動,并注重在以下五個環節都努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所收獲。
一、多管齊下,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
1.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在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情況家長調查的基礎上,召開家長會,改變部分家長的陳舊觀念,取得家長的幫助,保證課外讀物有來源,課外閱讀有監督。有條件的家庭,提倡親子閱讀,這對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室內張貼讀書名言,布置班級讀書角,圖書來源一是學校圖書館,二是學生家中藏書。同學之間可交換閱讀書籍,提高讀物利用率,減輕家長經濟負擔。“讀書小屋”每周推薦一本好書,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3.教師以身垂范,與學生共讀。特級教師支玉恒說:“教師不讀書,對學生是災難性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文化底蘊漸漸地豐厚起來,思維逐漸地活躍起來。久而久之,我們的身上就會帶有某種特殊的精神氣韻和文化歸屬感,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與教師共同閱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便于教師進行及時引導。
二、幫助學生選擇健康、適合的課外讀物
1.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數是以個體的形式來進行的,有的喜歡名家名著;有的喜愛科普作品;有的迷于軍事知識;還有的只對卡通書籍感興趣……因此,我們放低要求,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2.選擇健康、有價值的書。課外閱讀益處很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論文格式,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尤其孩子,純凈幼小的心靈如果借助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和經典名著來滋養,心靈會日漸純凈,感情會日漸豐富,興趣愛好會日漸廣泛,智力與承受力也將日漸增強。
三、提高課外閱讀能力
1.不動筆墨不讀書。根據閱讀情況填寫讀書卡,記錄閱讀的篇目、時間、字數、摘錄好詞佳句、展示心得體會,學會積累,學會與文本對話,學會做讀書筆記;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再創作(會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以保證閱讀數量,提高閱讀質量。2.集中指導,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學生共同閱讀同一讀物,便于教師指導。但教師要挑選出人人喜愛的讀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外書屋”,介紹了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漫畫“好看的圣誕書”,它的幽默、溫情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我順勢引導閱讀漫畫集《父與子》,它由一組組生動幽默的畫面組成,幽默、溫馨,流露出純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倫之樂,感人至深。我請孩子們談體會,談各人發笑的角度,從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畫集所獨具的魅力。并根據本單元課文均體現父母之愛的特點,重點推薦漫畫“尋找出逃的兒子”等,分組學習,小組交流,填寫讀書卡。
四、有機整合,減輕課業負擔
1.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人人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并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拓展閱讀。如學了《草船借箭》,引導閱讀《三國演義》有關章節;學了《十里長街送總理》后,推薦閱讀《大地的兒子》;學了《少年閏土》,推出魯迅小說《故鄉》。3月5日,讀《雷鋒的故事》;父親節,看朱自清的《背影》……學生手中的《同步閱讀》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與課文主題緊密相連,應充分利用。2.保證閱讀時間。課外閱讀需要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囫圇吞棗地應付課外閱讀量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要控制過多的機械繁瑣的語文書面作業,保證學生每天有半小時自由閱讀的時間。每周的周記也可改為閱讀、與家長交流、填寫讀書卡等。假期作文改為出一期讀書專題小報等等,讓語文作業變得有趣起來。
五、搭建展示平臺,提高讀書積極性
為了提高學生讀書積極性,提高課外閱讀效率,增強閱讀實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我喜愛的名言”交流會,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名人故事會”,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自辦班級“課外閱讀報”,刊載論文格式美文佳作,選登優秀讀書筆記……孩子們一有空閑便忙于搜集資料,采稿、寫稿,樂此不疲,熱情高漲,讀寫能力得以增強;參加“讀書知識競賽”“紅色經典誦讀”“《弟子規》精讀”等各種讀書活動,有效促進了學生讀書、交流、展示的積極性。根據學生表現,每個月組織評選一次“書香少年”,在班級墻報上給予表揚,并頒發獎狀,鼓勵先進,樹立榜樣,激發學生的爭優熱情。由于在閱讀的每一環節,我都關注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大多數同學踴躍閱讀,積極參加各類征文活動,作品也開始見諸報端,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真正做到“我閱讀,我快樂。”
吳先蓉
篇2: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淺談關于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布者:吳祥秀
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多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三教九流,無書不讀。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領域,讓你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讓你的學生們由衷的欽佩你。想要讓孩子們讀書,首先要捫心自問,我們讀了什么書。我們讓孩子讀好書,我們自己讀了幾本好書。我們要做到在學生視野里的書,我們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只有博覽群書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本書。世上的書多得成千上萬,真正合乎心靈需要的書也就那么三五本。海子身邊常帶的只有四本書,梭羅到瓦爾登湖邊生活的時候,也沒帶幾本書。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三五本書,常讀常新,才能有所收獲。
其次就是博取眾家之所長,獨樹一幟。在教學上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你的學科前輩走到了哪里,這樣你才能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下去。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他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最后,我們還要不斷反思,勇于放棄,從零開始。不管我們有多么豐富的經驗,不管我們的教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旦發現不能和教育大潮流吻合,我們就要深刻的反思,勇敢地棄舊從新。這是教育者應當自覺擔負的責任,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偏差。同時我們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我們的視野之內,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還要謹記學生是有感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有自己的意志,我們不能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只能接近他,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用心交心,用愛換愛!
篇3: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汪清縣第一實驗小學許秀麗
我們都知道,建造高樓大廈,只研究房屋的樣式,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再好的圖紙也建不成像樣的房子來。同樣在寫作中在精妙的思路,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也是茶壺里煮餃子。廣博的語言積累是寫作能力形成的前提.重視學生平時課本中語言積累,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提高語文素養的金鑰匙。那么如何在新課標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學生的課本語言積累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該遵循“語”字當頭,積累詞匯的原則,教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把時間大膽地花在落實字詞教學,真正掌握和運用課文詞匯上,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這對于懵懂的學生來說,實在是第一要緊的事,事實上這尤如吃飽了飯欣賞風景一樣,飯吃不飽,是看不到美景的,作文離開了賴以生存的語言土壤,想完成美文佳作便如緣木求魚,抓住課本語言這個根本,一以當十,作文派生任務便相對輕松。讓學生學習課本語言積累詞匯,可以從以下途徑展開:
一、背誦課本中精彩語段,精練詩文。
背書不應只局限于教材中要求背的有限的幾篇幾段,只要詞語富有表現力,都值得背,記憶力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大段地背下來,記憶力差的可以有選擇地背,學生基礎差,課外積累少,正如零食沒得吃,正餐一定要吃飽。通過熟讀背誦讓學生逐步積累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時,詩文的風采、格調,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都會在背誦者的贊同、感悟下,不知不覺地化為己有,受到感染和陶冶。靠背誦加深理解、幫助運用,雖原始但很有效,它是進行寫作的催化劑。
二、同類詞語集合法
課文中有很多詞語是可以歸類的,有的一篇課文中就有許多屬同一類的詞語或短語。教學中到以讓學生歸類摘錄,如寫神態的詞,寫聲音的詞,寫顏色的詞,寫心理活動的詞。或者聯系前后文,溫故而知新。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可以專門摘錄表示航天科技方面的名詞:宇航員、宇航事業、航天中心、火箭發射架、三級燃料、指令艙、宇航服、指揮中心、點火指令、自動點火器、預定軌道、中間點、中和點、引力的靜止點、操縱桿、登月艙、登月器、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宇宙射線、激光儀、月震儀、航內航天服等,經過摘錄并反復朗讀,學生對這些詞語就耳熟能詳了,寫作中運用也就靈活自如了。其實,對同類詞語進行集合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探究。
三、復述法
復述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文中所描寫的人物、事件、情節、環境、主要觀點,精彩片斷等,它是學習語言的最直接的方法,復述過程中需經先吸收,貯藏課本語言,然后才能運用和表達,教學《明亮上的足跡》,我要求學生先熟讀上述“二”這組詞語,然后添枝加葉,復述登月全過程,以此來達到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令人驚喜的是許多學生針對這些名詞提出了一些能激發探索科學興趣的問題,如“登月服”和“宇航服”有什么不同?“引力的靜止點”是什么?“三能燃料”為什么不全都用液氧液氫?”利用復述法掌握課文詞匯點燃了學生自主積累語言的火把。長時間的培養,自然學生寫作也會妙不可言了。
四、連詞成段法
“連詞成段”就是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把本課中關鍵詞語由學生自由選擇十幾個或幾十個連接成一段連貫、流暢、中心明確集中的片斷。如學生用《春》中的詞語連成了一段話:國慶節那天,我呼朋引伴走上街頭,一切都欣欣然的樣子,老年人精神抖擻,婦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孩子們在街頭公園的繁花綠葉中穿梭,商店里播放的音樂時而宛轉低沉,時而嘹亮高亢,老板們無需醞釀銷售技巧,生意特好,連街邊到處懸掛的彩球也不能靜默,在微風中賣弄自己的舞姿。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連詞成段法增強了對詞語的理解力,提高了表達能力,為學生寫作儲備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