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堂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階段總結
課堂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階段總結
石嘴山市第二十四小學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自治區教育廳、惠農區教育局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工程”要求,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評價的方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我校認真學習、領會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實施方案,現將我校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總結如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1、建立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復核領導小組
根據教育局文件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經校委會慎重研究決定,調整質量工程復核領導小組。
組長:楊秀玲
副組長:崔惠琴
成員:孫洪、史會林、曲良娟、李小云、施麗、路秀珍、劉淑娥、金文靜
2、建立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復核學科評價組
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建立語文、數學兩個質量工程復核學科評價組。
語文組評價人員:孫洪、施麗、路秀珍
數學組評價人員:曲良娟、劉淑娥、金文靜
二、“工程”實施策略和措施:
1、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了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通知》,使全體教師領悟了實施“二期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意義和目的,明確了目標。
2、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方案,實施方案分為學習啟動、工程實施、迎接驗收三個階段。明確提出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目標、主要任務、實施要求、評價制度和各自的職責,教師認識了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意義。
3、在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實施過程中,學校把語、數進行了分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帶頭參加。共有24名教師申請參加復核。語數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參加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每人上兩節課,即公開課、研討課,每節課有教學設計、說課、教學反思。每周的教研活動進行說課評課,研究內容以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產生的困惑為主,分析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有效教學理念。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及時總結好的教學方法服務于課堂。每節課最少有三個評價成員聽課,組織評價成員和達標教師面對面評課,要求必須把“課改”理念和“課堂教學質量工程”的達標要求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每一位教師的每節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及時對一段時期的實施總體情況進行總結,肯定優點提出不足,通過每一次上課和評課,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都能為下一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積累經驗。參加達標教師都能以新課標為依據,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層次、脈絡清晰,板書科學、合理,教態自然大方。教學目標明確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教學方法合理多樣,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課堂上面向全體,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讀寫結合,能恰當的設計寫的訓練,注重體現啟發學生思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求必須把“課堂教學質量工程”的達標要求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每一位教師的每節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確定該教師是否達標。
4、充分發揮教研組這個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的主陣地作用。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師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水平。
5、搞好教學互動,加強教學交流。學校要發展,加強校際間的教學交流活動尤為重要。我們既開展學校內部的教學互動,彼此學習,共同提高。又要向其它優秀的學校學習。本學期我們走出去,在銀川聽了全國教師的優質課,受益匪淺。回來后積極主動上匯報課,與全校教師共同探討,使語文教師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通過交流研討,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轉變,教學能力有了提高。
6、教師通過網絡教研,圍繞自身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搜索、查詢文獻資料、積累有效信息。
7、倡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的學習方式,鼓勵教師與專業研究人員骨干教師,學校領導者建立“師徒”關系。實現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研究,在實踐、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學、研、訓一體化的教學氛圍,創建了教學研究人員、學校領導、教學骨干、青年教師的教研網絡。
8、教師注重及時總結經驗,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反思一堂課中的教與學中的閃光點,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心得進行總結。
通過“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教師復核”活動,我校大部分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三、存在問題
1、我校年輕教師較多,他們的教學水平還需要提高,教學技巧、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還需要鍛煉。教學還處在不斷地探索---研究
篇2: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提高課堂質量
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提高課堂質量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學并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它以其特有的圖、文、聲、像并茂特點,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簡單、枯燥的教學過程,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制高點,讓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但如何科學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打造生動有趣、高效和諧的課堂,仍然是當前課堂改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點以及在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談了一些粗淺的看法,期望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融合
在學生成長期間,課堂占據著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單一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既單調又枯燥,在教室里,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學生“無奈何望望天,嘆嘆氣把頭搖”,他們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假期,就是想逃離教室,回到他們游戲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局面?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國傳統課堂教學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使學習變得既單調又枯燥,教學效果不強。而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卻打破了這個僵局。
(一)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某科技館有這樣一則語錄:“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過了,就知道了;我做過了,就記住了”。這則語錄對我們教學有很大的啟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更是如此。學習興趣能促進人充分發揮智力,能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激發人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熱情。顯而易見,多年來由于教育體制、育人觀念的落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現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要求,更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無疑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創設情景,渲染氣氛,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問題,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調動學生渴望新知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把原來枯燥嚴謹的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這兩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約著課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首先,它展示教學素材的速度特別快,只需要用鍵盤或鼠標簡單地操作幾下,就能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從而節省了大量板書和擦拭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其次,它顯示的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知識量大,能夠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從而形成知識的網絡,使學生真正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既加快了課堂節奏,節省了課堂時間,增加了課堂容量;還方便老師們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他們在探討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探索知識、發現規律的過程。可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受到時間、空間和各種現實情況的制約,僅憑教師空洞的說教,抽象的描述,很難達到期望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讓抽象或陌生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學生理解的進程,使教師在單位時間內傳授更多的知識。
(四)運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填鴨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注重的是傳授知識的本身,關注的是如何把結論準確無誤地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徹底明白。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及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是與現今的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
篇3:小學課堂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階段總結
課堂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階段總結
石嘴山市第二十四小學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自治區教育廳、惠農區教育局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工程”要求,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評價的方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我校認真學習、領會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實施方案,現將我校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工作總結如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1、建立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復核領導小組
根據教育局文件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經校委會慎重研究決定,調整質量工程復核領導小組。
組長:楊秀玲
副組長:崔惠琴
成員:孫洪、史會林、曲良娟、李小云、施麗、路秀珍、劉淑娥、金文靜
2、建立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復核學科評價組
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建立語文、數學兩個質量工程復核學科評價組。
語文組評價人員:孫洪、施麗、路秀珍
數學組評價人員:曲良娟、劉淑娥、金文靜
二、“工程”實施策略和措施:
1、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了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通知》,使全體教師領悟了實施“二期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意義和目的,明確了目標。
2、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方案,實施方案分為學習啟動、工程實施、迎接驗收三個階段。明確提出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目標、主要任務、實施要求、評價制度和各自的職責,教師認識了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意義。
3、在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的實施過程中,學校把語、數進行了分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帶頭參加。共有24名教師申請參加復核。語數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參加二期“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復核,每人上兩節課,即公開課、研討課,每節課有教學設計、說課、教學反思。每周的教研活動進行說課評課,研究內容以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問題、產生的困惑為主,分析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有效教學理念。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及時總結好的教學方法服務于課堂。每節課最少有三個評價成員聽課,組織評價成員和達標教師面對面評課,要求必須把“課改”理念和“課堂教學質量工程”的達標要求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每一位教師的每節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及時對一段時期的實施總體情況進行總結,肯定優點提出不足,通過每一次上課和評課,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都能為下一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積累經驗。參加達標教師都能以新課標為依據,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層次、脈絡清晰,板書科學、合理,教態自然大方。教學目標明確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教學方法合理多樣,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課堂上面向全體,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讀寫結合,能恰當的設計寫的訓練,注重體現啟發學生思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求必須把“課堂教學質量工程”的達標要求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每一位教師的每節課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確定該教師是否達標。
4、充分發揮教研組這個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的主陣地作用。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師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水平。
5、搞好教學互動,加強教學交流。學校要發展,加強校際間的教學交流活動尤為重要。我們既開展學校內部的教學互動,彼此學習,共同提高。又要向其它優秀的學校學習。本學期我們走出去,在銀川聽了全國教師的優質課,受益匪淺。回來后積極主動上匯報課,與全校教師共同探討,使語文教師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通過交流研討,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轉變,教學能力有了提高。
6、教師通過網絡教研,圍繞自身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搜索、查詢文獻資料、積累有效信息。
7、倡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的學習方式,鼓勵教師與專業研究人員骨干教師,學校領導者建立“師徒”關系。實現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研究,在實踐、學習和研究中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學、研、訓一體化的教學氛圍,創建了教學研究人員、學校領導、教學骨干、青年教師的教研網絡。
8、教師注重及時總結經驗,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反思一堂課中的教與學中的閃光點,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心得進行總結。
通過“課堂教學質量工程達標教師復核”活動,我校大部分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三、存在問題
1、我校年輕教師較多,他們的教學水平還需要提高,教學技巧、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還需要鍛煉。教學還處在不斷地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