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快樂識字》課題研究

《快樂識字》課題研究

2024-07-31 閱讀 9214

《快樂識字》課題研究

第一階段--《我喜歡識字了》計劃

河北省遵化市實驗小學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階段---《我喜歡識字了》總結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新課程規范》明確指出:“培養低年級同學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可見,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為了讓小朋友們在低年級階段的更好地掌握大量的漢字,我校特成立了《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小朋友們在快樂中識字》的課題組。并已完成了第一階段“我喜歡識字了”的子課題研究。半年來,在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結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實驗教師也對此研究頗有心得。抓緊經驗總結、交流,提升研究效果和推廣效果。

一、理論學習

本次實驗自**年9月至今已半年了。**年秋季學期初,學校根據低年級識字教學這一難點,確立了課題題目,并成立了課題研究組。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課題研究組結合理論和我校實際情況擬訂出了課題研究方案,并組織成員認真學習了此次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知識,具體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使研究成員對課題研究有了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模式初探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發明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同學對識字發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會識字,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是使同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經過半年來本課題組教師的探索研究,充沛發揮我校教師團結習作的優勢,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想出了許多好點子。初步探索出培養同學識字興趣,使同學喜歡識字的教學模式:

1、根據同學特點創設情景培養同學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的小朋友天真活潑,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娃娃”,把字典成為“字典爺爺”讓同學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學習查字典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謂自然喚起了同學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使同學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學習生字記憶生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生字。如“極”字就是“和”加“木”,又如:“曬”字太陽快從西山落下了。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同學學習籠統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示。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同學學習籠統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時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同學學習的樂園。同學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同學思維的特點,引導同學想象,協助他們把籠統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同學的識字能力。

簡筆畫簡潔、生動且內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同學發揮自身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如: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一課時,讓同學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給字配“畫”恰當地結合在圖畫與文的巧妙聯系中,豐富了同學的想象,使同學主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雨”這一個生字時,我就根據小同學對這一個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這個字生動地畫了出來:“雨”字上的一橫就代表雷電,一豎跟橫折鉤就代表一間房子,里面的一豎就是閃電,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個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點就是漏進來的雨水。同學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我把他們的話轉變成了生動的圖畫,收到了很好的認字效果。

4、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同學識字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溢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干變得比較輕松”。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資料,同時充沛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呢?首先,要利用同學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性和濃厚興趣。比方:食品包裝,生活用品的名字,電視上動畫片中的說話字幕,學校的校訓,《小同學守則》,《中小同學日常行為規范》,課程表,同學姓名等,都是同學識字的教材。

5、鼓勵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同學識字的興趣。

每個同學都希望自身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身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師要想方設法維護同學這種熱情,鼓勵同學用自身的方式識字,不要強求統一、如:認識“司”字時,有的同學用“同”字去掉一筆“丨”就變成了“司”,有的同學用“詞”去掉“讠”旁就變成了“司”。學習“李”字時,有的同學說“李”就是“十、八、子”這三個字組成的,有的同學說“李”就是“木、子”這兩個字組成的。出現這種情況,老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同學識字的興趣。

三、階段效果

同學方面:同學對枯燥無味的識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多種方法的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中,同學不只對課內生字的認識感興趣,對課外識字也非常主動,并樂于把從課外認識的字與大家交流,充沛發揮學習的主體性。課內外識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們還為識字班的同學專門設計“識字資料袋”,用來收集他們的識字效果。這不只可以豐富他們的識字生活,還可以讓他們看到自身的進步,增強他們識字的興趣。

自身方面:

篇2: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小課題研究方案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小課題研究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源由

人類進入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競爭、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世紀。激烈的人才、知識、科技競爭必不可缺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合作與交流,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必定要有一種最快捷的傳遞方式,那就是口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交流合作,影響辦事的效率和效果。小學生應當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比較薄弱,因此重視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是當務之急。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與實際應用價值: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個基本特點就是說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這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石。作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以“說”為主,而“說”就必須從低年級開始切實打好基礎。

2、適應課程改革目標的需要。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圍繞著人的發展目標來設立和確定的,要激發學生興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低年級學生在愉快趣味教學中識字,實現識字生活化,是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

3、適應我校現代教學改革需要。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們反映我校的中高年級的學生說話習作水平較低,根本原因是基礎不扎實,在低年級時未加強說話能力的培養造成這一現狀。為了改變現狀,就需要從源頭抓起,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1、我校低年級教師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校的領導,多年來倡導科研興校,十分重視科研情況,并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同時對科研工作給予很大的支持與幫助,提供很多便利條件。因此,學校里有濃厚的研究氛圍,教師自覺地向研究型教師靠攏。

2、我校教學設施先進、完備,具有得天獨厚的網絡資源、圖書資源,有利于資料的查閱。

3、本課題研究對象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很強。有的缺乏表達的欲望;有的表達不夠完整或欠具體。希望通過本課題研究,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說完整話、說連貫話的習慣,提高學生日常會話中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活動的實施,培養學生開口說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遵循兒童認知規律,激發識字興趣,開發學生識字潛能,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低年級學生在愉快趣味教學中識字,實現識字生活化,擴大識字量。

五、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一至三年級學生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課題將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采用理論分析法、文獻法:對近幾年出版的有關如何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文獻資料進行大量收集。在對這些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的經驗為本課題所借鑒。

2、教育實踐法即采用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初步構建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