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一節成功好課大致要做到以下五點:新趣活實美

一節成功好課大致要做到以下五點:新趣活實美

2024-07-31 閱讀 7911

一、新

也即努力講出新意,不復制他人思路,至少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分散來講可分這么幾點:

1.教育理念新-----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思路

知識觀:學生不僅要掌握陳述性知識,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

學生觀:每位學生都能和諧全面發展,使其個性充分發展。

教學觀:自覺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與學的關系。

評價觀:自覺發揮師生的相互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作用,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結果,學習水平和情感與態度幫助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

2.思路新-----體現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

3.手段新-----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

二、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其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學生有了興趣,活動對其來說就是享受,愉快的體驗,也會越來愛學。

1.導入新課時引發興趣

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熱情和動機,引發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可以從教材中的特點出發,組織有趣味的游戲,講故事,或者用一個能激發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時要保持學習興趣

(1).重視教具、學具、多媒體手段,讓多種感官參入活動之中。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習會輕松愉快。

(3).創設良好情境,通過富有啟迪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習興趣。

3.訓練技能提高學習興趣

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練習形式新穎,有趣味性。低年級練習可采用游戲活動:如運動會、打數學撲克、比賽、開火車等。高年級主要靠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創設一種情境。

三、活

活就是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師學生都尋找自我,建構起豐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長的歡樂。表面上是課程內容活、經驗活、情境活、,實質是師生雙方的知識活、經驗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著雙方潛能的開發,個性張揚,意味著經驗共享、視界的融合和精神感召。

1.教學方法活

要多種方法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做到用時最少,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整體優化,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2.教材運用活

熟悉大綱,吃透教材,內化教材精神為自己的思想,上課才能得心應手,才能教的輕松、學得愉快。

3.互動交往活

只有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才有可能活起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參與,生動、活潑地發展。平時要注意問題意思培養,讓學生思維活,有數學思考。

四、實

實就是教學中要講究實效,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學內容充實,訓練扎實,目標要落實。

1.教學內容充實

主要指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好教學順序,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講來源,講用處。這樣學起來才會有親切感、真實感。靠知識魅力吸引學生。同時要做到三個“延伸:一是有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2.教學訓練扎實

體現為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有重點,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及時反饋,準確、高效。

3.教學目標落實

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定目標是否落實:學生主動參入學習,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得到充分保障;形成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五、美

1.風格美

要具有高超教學藝術和獨特教學風格,所謂教學風格,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適合自己個性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獨特結合與表現

風格形成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模仿-----獨立-----創造-------風格

2.氛圍美

就是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課堂中因提倡六個”允許“答錯了允許重新答;答的不完整可以補充,沒想好的可以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錯了允許補充。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有個性化、人性化的氛圍和空間。使之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3.感受美

課堂不僅關注知識接受、能力提高,還要關注學生課堂教學感受,注重“我行“教育,不貶低、不壓抑學生,注重利用成功帶來的快樂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教學中的美。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