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研討課《落花生》說課稿
《落花生》說課稿一、說教材《落花生》一文是北師大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通過介紹作者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讓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教學重難點是: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二、說教材的教法和學法本課通過采用借物喻人的寫法,讓學生對課文中花生品格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我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啟發式教學法。使用情景教學法是因為課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寫法。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花生外形不美卻很實用的認識,我特意采用這一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新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用講授法是因為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對文中的重點、難點教師要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有關內容,便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用談話法,在這一問一答的形式下,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文中的疑點、難點。利用這一方法,目的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目的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用啟發式教學法,是確定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教師對文中的問題給人以點撥指點,指導學生學習,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為調動全體學生直接參與學習全過程起到重要作用。三、說教學過程1、用情景教學法來導入新課。(直觀導入)大家都知道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同樣上好一堂課也要重視開好“頭”。因此,教師要上新課時要精心設計課的導入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由于學生剛從外面進教室,心里還沉浸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之中,他們雖然在上課,但是精神不夠集中,歡欣鼓舞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專心聽為了引起學生的不隨意注意,我特意出示一幅圖,并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當中有誰乖知道什么叫落花生嗎?落花生有什么特征?等問題來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落花生。2、授新課。(1)、初讀課文。為了直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先教學生字,以便解決學生們朗讀過程中的困難。接著讓學生邊朗讀課文,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可分幾段?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段落,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內容鋪下階段。學生在給課文分段時,可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分法,這時我會巧妙地處理以下情況,并歸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法,你們的分法是正確的,但是老師這里還有一種分法,下面老師就把它寫出來共同討論,看哪一種比較合適我們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然后教師板書課文的段落。(2)、深入理解課文。為了理解花生的品格。我運用談話法來導入課文a、同學們請找出:我們姐弟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板書)花生的好處(談話)父親說花生有哪些好處呢?父親是怎樣評議花生的?b、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我還精心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是根據班內學生的程度來設計。由容易到困,由淺入深,讓全體學生在輕松、歡快之中學到新的知識,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他們探究新知的主動權。父親用什么方法來議論花生的?你們認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生活中像花生一樣的事物還有什么?身邊有沒有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提問個別學生,教師小結)3、鞏固深化。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花生品格的深刻認識,我巧設了兩道小練筆(1)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___,但可貴的是___。我們的___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___。2、我愛___,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___,但可貴的是___。我們的不正像一樣嗎?他___。4、總結全文。為了深化主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蔽依收b了許地山的生平,最后引領同學們銘記許地山的一段話。四、說板書設計。板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鋪助手段,是通過學生的視覺器官感受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一篇課文的板書設計好與不好,是直接影響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又反映課文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板書設計:落花生好處多:味兒美、榨油、價錢便宜(物)最可貴: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春蠶、蠟燭、粉筆……)↓(借物喻人)人:實在、求奉獻(護士、清潔工、老師……)
篇2: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公開課《dtnl》說課稿
一年級語文上冊《dtnl》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肖玲美,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dtnl》,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dtnl》是北師大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二部分漢語拼音的第三課。本課配有四幅小圖,這四幅小圖是配合教學的情境圖。左上一幅畫的是馬兒跑的聲音d,可以幫助學生認讀d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畫的是雨傘把兒t,傘把突出了t的形、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t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圖畫的是一個門洞n,在這一幅畫中,主要是突出了一個大的門洞,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n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圖畫的猴頂棒兒l,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l的音和形。4幅插圖都以線條表示4個字母的形體,意在強化學生的注意和記憶。
(2)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組的讀寫訓練重點,教學漢語拼音《dtnl》時,我把引導學生“讀準的dtnl四個聲母的音,認清字形”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學會“dtnl”四個聲母的音和形,學會聲母“n”和單韻母“l”拼讀音節的方法。學會拼讀“dtnl”與“aoiu”組成的音節。會讀出帶調音節的音為難點。
(3)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小學低年級的具體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我制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1、學會“dtnl”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tnl”四個聲母與單韻母“a、o、i、u”的拼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出帶調音節的音。
下面就第一課時為例,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
陶行知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親”,教師只有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想法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就通過生動優美的看圖說話,猜謎語、運用適當的評價語等多種途徑,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三、說學法
(1)觀察法
本課配有多幅插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發現圖與字母之間的聯系,達到認讀記憶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學嘗試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币虼耍诮虒W完各字母的讀音后,我就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b與d的區別,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斷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聲母:(字卡游戲)
1.抽讀b、p、m、f四個聲母。
2.抽讀單韻母帶聲調讀。
3、今天肖老師要帶大家去拼音王國認識另外四個聲母寶寶。
第二個環節:學習聲母d、t、n、l,這一環節中目的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讓學生感悟語言的魅力。
(一)學習聲母d.
1.出示教學圖片第一幅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馬兒奔跑時會發出什么聲音?
2.出示聲母卡片d,告訴學生:得讀得短而輕,就是聲母d的發音.
3.老師示范發音,學生仿讀.
4.啟發記憶字形.
引導學生將字形與教學圖片或插圖進行比較,看看字母d與圖上什么地方很相像?回答后自己看圖編順口溜記憶字音:馬兒跑得ddd.
5.指導書空寫聲母d.
6.學習d.的拼音.出示拼音卡:d-a-da
(二)學習聲母t
1.出示教學圖片第二幅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老師示范發音.
3.師范讀,學生仿讀.
4.看圖編順口溜記憶字形:一把傘柄ttt.
5.學習t.的拼音.出示拼音卡。
(三)學習聲母n.
1.出示教學圖片第三幅問:圖里畫的是什么
2.老師示范發音,學生仿讀。
3.啟發記憶字形.(讓學生編順口溜)
提示:①字母與圖形比較;②n與m比較.
順口溜:兩個門洞mmm,個門洞nnn.
4.學習n的拼音.出示拼音卡.
(四)學習聲母l.
1.出示教學圖片第四幅問: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
2.出示聲母卡片l,告訴學生:小孩子趕豬時發出的,le,le,le的音讀得輕些,短些就是l的音.
3.老師示范發音,學生仿讀.
4.比較n與l發音的不同.(n帶有鼻音,l沒有鼻音.)
②體驗n與l的發音.(用手輕捏鼻梁,發n音,手指頭有微顫感,發音則沒有.)
第三個環節:復習鞏固.
1.看圖認讀字母.
2.字母卡片認讀字母.(個別讀,小組讀)
3.猜字游戲.
馬蹄印子是什么聲母雨傘柄子是什么聲母一個門洞是什母一根棒子是什么聲母
4、聲母、韻母帶調拼讀游戲。(男生讀聲母,女生讀韻母,組合。)
第四個環節:指導書寫d、t、n、l
1、這四位聲母寶寶的家在四線三格里,看看他們住在那一層?
2、伸出小手送他們回家吧!(書空練習)
(最后一環節中,再次利用學生感性的事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小結:(簡單的語言進行最簡單的總結,但里面一定要有對學生鼓勵的語言)
篇3:小學語文公開課《想飛烏龜》說課稿
一、說教材:
〈〈想飛的烏龜〉〉是北師大版第一冊語文夢想單元第二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除了安排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想象,產生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還可以培養對小動物的同情和愛心。
二、說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改的新理念及教材特色,結合一年級學生實際的認知和情感水平,我要體現“朗讀感悟,想象體驗”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要通過親切的語言描述,生動感人的活動畫面,各種形式的朗讀、精彩的片斷表演等手段來引導學生讀、聽、議、思、演,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融洽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想象,培養想象力,訓練聽、說、讀等語文能力,從而達到語言、思維和情感的統一。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指導書寫。
2、熟讀課文,了解內容。
3、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說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難點: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說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一只有翅膀的烏龜,引導看畫面說感受;出現課題〈〈想飛的烏龜〉〉。
(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大膽追求夢想。)
二、初讀課文。
以插圖為單位,一部分一部分認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山柚匆?、問同學、問老師。
三、認讀生字。
1、把15個生字分散在課文中學習,最后一起學。
2、注意用詞語帶生字。
3、引進“我當小老師”的游戲。
(設計意圖:反復讀課文,既是熟悉課文的過程,更是隨文識字的主要途徑,在讀識字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合作和評價意識)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課件出示烏龜圖,學生觀察說烏龜的外形特征。
師:烏龜的背上有很多裂紋,它是怎么來的呢?故事就藏在課文中,我們一起來學習它。(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朗讀感悟,想象體驗。
1、聽錄音朗讀,做好指讀姿勢。(意圖:整體感知內容,語速,語氣,體驗情感;讓學生指讀的目的是聽讀識字,隨文識字,把字的音與形一一對準)
2、學習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