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課改思考語文核心素養你怎么看?

課改思考語文核心素養你怎么看?

2024-07-31 閱讀 1468

自從教育部**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后,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專家教授都對它展開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討論。各個學科的權威也都對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出了看法。為了深入貫徹核心素養這一核心理念,田寶華局長在5月7日專門撰寫文章《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以引領鄭州教育界與時俱進,更新理念。田局在文章中指出21世紀的學生要具有九大核心素養分別是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田局認為“核心素養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重大而深遠”。說這么多,無非想證明核心素養很重要,這是教育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是否要考慮什么是語文的核心素養呢?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顯然,知識體系中的核心知識,能力體系中的核心能力與態度體系中的核心態度構成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這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語文的核心知識包括哪些呢?我認為應該包括字詞、句式,修辭等語言知識;立意與選材、段落與篇章、結構與思路、表達方式與寫作手法等文章學的知識;體裁分類,表象與意象等文學知識。這些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無意識的已經引導學生進行了學習,但是隨意性強,沒有層次性,只是因考試為導向,忽略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并且文選式的教材選編,也忽略了知識的層次性與連貫性。建成相應的語文知識體系,我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除了語文核心知識,接下來談談對核心能力的認識。我認為,對于語文而言,語文的核心能力包含了溝通交流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和寫作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它是個體在事實、情感、價值取向和意見觀點等方面采用有效且適當的方法與對方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本領。在如今地球村的社會,這種能力是每一個地球公民應具備的能力。作為語文老師要在課堂上逐步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閱讀能力也很重要,信息化社會面臨的是海量的信息。面對海量的信息必須學會從中篩選、提煉、概括,這是初步的閱讀能力,然而又是一種比較難以掌握的能力。據說北師大一碩士生導師招收研究生,考題就是閱讀10萬字的文獻資料,然后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文獻的主要信息。結果一小子就篩去了百分之八十多的人。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語文教師的應有之意。那么如何培養寫的能力呢?除了寫文章之外,更要注重學生的書寫能力。總發現一種現象,越是高度文明的國家越重視傳統文化。日本科技發展,社會高度文明,但是在小學三年級學生就開始學書法,到初中畢業,6年時間足以打下堅實的書法基礎知識和技法。中國是書法之源,我們沒有理由不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也決不能干那些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事。溝通交流、閱讀與寫作這都需要動腦筋,所以這一切的基礎是思維能力。思維的發展與品質構成了一切能力的基礎,而思維能力的的核心是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對于核心態度,語文課程標準這些話就說的很好,“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認識了語文的核心素養,我想在語文教學中就會找到方向,找到教學的著力點,就不會干那些“耕了別家田,荒了自家園”的傻事。

篇2: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淺談關于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布者:吳祥秀

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多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三教九流,無書不讀。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領域,讓你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讓你的學生們由衷的欽佩你。想要讓孩子們讀書,首先要捫心自問,我們讀了什么書。我們讓孩子讀好書,我們自己讀了幾本好書。我們要做到在學生視野里的書,我們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只有博覽群書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本書。世上的書多得成千上萬,真正合乎心靈需要的書也就那么三五本。海子身邊常帶的只有四本書,梭羅到瓦爾登湖邊生活的時候,也沒帶幾本書。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三五本書,常讀常新,才能有所收獲。

其次就是博取眾家之所長,獨樹一幟。在教學上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你的學科前輩走到了哪里,這樣你才能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下去。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他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最后,我們還要不斷反思,勇于放棄,從零開始。不管我們有多么豐富的經驗,不管我們的教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旦發現不能和教育大潮流吻合,我們就要深刻的反思,勇敢地棄舊從新。這是教育者應當自覺擔負的責任,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偏差。同時我們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我們的視野之內,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還要謹記學生是有感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有自己的意志,我們不能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只能接近他,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用心交心,用愛換愛!

篇3: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重視課本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汪清縣第一實驗小學許秀麗

我們都知道,建造高樓大廈,只研究房屋的樣式,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再好的圖紙也建不成像樣的房子來。同樣在寫作中在精妙的思路,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也是茶壺里煮餃子。廣博的語言積累是寫作能力形成的前提.重視學生平時課本中語言積累,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提高語文素養的金鑰匙。那么如何在新課標基本理念下“聚沙淘金”提高學生的課本語言積累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該遵循“語”字當頭,積累詞匯的原則,教學生學習語言,培養語感,把時間大膽地花在落實字詞教學,真正掌握和運用課文詞匯上,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這對于懵懂的學生來說,實在是第一要緊的事,事實上這尤如吃飽了飯欣賞風景一樣,飯吃不飽,是看不到美景的,作文離開了賴以生存的語言土壤,想完成美文佳作便如緣木求魚,抓住課本語言這個根本,一以當十,作文派生任務便相對輕松。讓學生學習課本語言積累詞匯,可以從以下途徑展開:

一、背誦課本中精彩語段,精練詩文。

背書不應只局限于教材中要求背的有限的幾篇幾段,只要詞語富有表現力,都值得背,記憶力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大段地背下來,記憶力差的可以有選擇地背,學生基礎差,課外積累少,正如零食沒得吃,正餐一定要吃飽。通過熟讀背誦讓學生逐步積累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時,詩文的風采、格調,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都會在背誦者的贊同、感悟下,不知不覺地化為己有,受到感染和陶冶。靠背誦加深理解、幫助運用,雖原始但很有效,它是進行寫作的催化劑。

二、同類詞語集合法

課文中有很多詞語是可以歸類的,有的一篇課文中就有許多屬同一類的詞語或短語。教學中到以讓學生歸類摘錄,如寫神態的詞,寫聲音的詞,寫顏色的詞,寫心理活動的詞。或者聯系前后文,溫故而知新。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可以專門摘錄表示航天科技方面的名詞:宇航員、宇航事業、航天中心、火箭發射架、三級燃料、指令艙、宇航服、指揮中心、點火指令、自動點火器、預定軌道、中間點、中和點、引力的靜止點、操縱桿、登月艙、登月器、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宇宙射線、激光儀、月震儀、航內航天服等,經過摘錄并反復朗讀,學生對這些詞語就耳熟能詳了,寫作中運用也就靈活自如了。其實,對同類詞語進行集合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探究。

三、復述法

復述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文中所描寫的人物、事件、情節、環境、主要觀點,精彩片斷等,它是學習語言的最直接的方法,復述過程中需經先吸收,貯藏課本語言,然后才能運用和表達,教學《明亮上的足跡》,我要求學生先熟讀上述“二”這組詞語,然后添枝加葉,復述登月全過程,以此來達到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令人驚喜的是許多學生針對這些名詞提出了一些能激發探索科學興趣的問題,如“登月服”和“宇航服”有什么不同?“引力的靜止點”是什么?“三能燃料”為什么不全都用液氧液氫?”利用復述法掌握課文詞匯點燃了學生自主積累語言的火把。長時間的培養,自然學生寫作也會妙不可言了。

四、連詞成段法

“連詞成段”就是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把本課中關鍵詞語由學生自由選擇十幾個或幾十個連接成一段連貫、流暢、中心明確集中的片斷。如學生用《春》中的詞語連成了一段話:國慶節那天,我呼朋引伴走上街頭,一切都欣欣然的樣子,老年人精神抖擻,婦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孩子們在街頭公園的繁花綠葉中穿梭,商店里播放的音樂時而宛轉低沉,時而嘹亮高亢,老板們無需醞釀銷售技巧,生意特好,連街邊到處懸掛的彩球也不能靜默,在微風中賣弄自己的舞姿。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榮的景象。連詞成段法增強了對詞語的理解力,提高了表達能力,為學生寫作儲備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