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讀書筆記:讀《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后感

教師讀書筆記:讀《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后感

2024-07-31 閱讀 5628

讀《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后感

“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在塑造別人的靈魂前,教師必須讓自己的靈魂在現實的面前保持冷靜與恬淡,他必須不斷的“塑造”與“加固”自己的靈魂。”這是摘自書里面的一句話。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是這本書里給我最深刻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話,因為我知道靈魂是神圣而高尚的,沒有靈魂的人類就是尸殼,只有尸殼的人類將是沒法想象的可怕!老師的職業是這樣的重要且高尚。因為今天這個靈魂的塑造者是我,讓我感覺到無比的神圣,感覺到自我的偉大。為了這個偉大的我,我們都在想我們還缺什么?

“一個優秀的塑造者,也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只有優秀的塑造者才能塑造優秀的人類。”這就是我們的答案。

“對社會而言,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對學生而言,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能的。”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想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就必須先做一個優秀的人。“萬物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

做人難,做優秀的人更難,做優秀的教師更更難!

“一位優秀的教師,在工作中時的那種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種在日復一日,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能發現新奇、新鮮、新意的無限樂趣,那種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學生身上得以驗證的滿足感、成就感。天天看到自己的心血在學生身上時時刻刻在熔化、組合、萌芽、生長。”這是一個教師的優秀的標準,而做為人的優秀有應該是怎么樣的呢?那就是對生活和事業充滿熱情,有自己的獨立的人格,有對人類的愛心,固守自己的做人的準則,這也是一個優秀教師作為人首先要具備的品質。這些都是書上的觀點,我都贊同這些說法。我想做這樣的優秀人優秀教師,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做這樣的優秀教師,可是我們的現實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體制我們的前途等,使的我們改變了策略、改變了方式、改變了手法,于是我們產生了矛盾,我們改變了方式也改變方法。理想與現實,個性與生存,有時本來就是天生的矛盾體。是格受理想獨立獨性行,還是“適應”現實,讓理想在現實中銷蝕?是堅受個性,做一個率性的自己,還是在生存面前,為了所謂的“成熟”放棄個性?我們身邊的很多教師都處在這樣的思考和矛盾中。我的學科是體育,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或者說沒有別人看起來的社會壓力,也就是說我的學科是一個被社會和被家庭所忽視的科目,可是我認為我的科目責任也無比重大,因為我肩負著學生的健康,肩負著學生的體魄,沒有強大的體魄就沒有生命的存在的意義。教師是靈魂的塑造者,他塑造的是一個有生命活力、熱情奔放的個體,而不是一具病懨懨的軀殼。面對這份壓力面對這份責任,同樣感覺自己是神圣的教師。“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是有什么樣的徒弟”這是我們的古話,確實很有道理的,同樣優秀的教師培養著優秀的人類。而我們的身邊教師都很聰明很有活力,都是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都具有無比的愛心和公正正直的為人準則,這些都是我們優秀人所具有的條件,我們有這樣的優秀教師怎么會培養不出優秀的人來呢?中國的人才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的,他們都是我們的教師培養出來的,我們在做著為人類默默輸送人才的貢獻,我們是偉大的教師,我始終相信。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并不是要批判這本書的觀點,我想的我應該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的正確性、目標性以及效率性。吸取正確的,促進更快發展。

我的家庭也是個教師的家庭,在我們家可以開辦一座學校,因為我們家有中學所有科目的老師。我們有很多同事的的家庭都是幾代都是教師,我們都在思考著、學著、想著、作著一個優秀的人,優秀的教師,而且我們都做的很好,我們也有毛病,我們有時性子太急噪,有時太煩惱,有時罵學生,甚至有時打學生,可是我們是恨鐵不成鋼!誰家的孩子不挨打愛罵呢?當然我們都在盡力的培養著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在努力的自己學著教著。

“寫在紙上的愛,一個早晨就可以讀完;說在最上的愛,一個轉身就能忘記;而惟有老師和母親的愛是寫在大地和天空,永遠和永藏在心底的!”把教師和母親等同,是多么的偉大和自豪啊!母親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教師教育了我們,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人類都是一家的,我們一起在為明天奮斗并且美好快樂的生存著,幸福著。

中國教師缺什么,難道真的缺乏愛?缺乏服務意識?缺乏生命意識等待意識?缺乏激情與理想?缺乏創造?缺乏健康與關懷?我不愿意承認這是真的,而且這根本就不是真的,誰敢說中國的教師缺這些呢?敢說的也只是說那是部分的群體。而我們大部分的教師隊伍都是很優秀的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小學教師暑假讀書筆記:我讀《給生命涂上愛底色》

拿起它是因為它封面粉色與奶白色相間的設計,讓我頗感溫馨;翻開它是因為它溫暖的名字,讓我直覺它有別于以往的教育教學專著;愛上它是因為作者李烈女士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真實的感悟向我們詮釋了教育中愛的真諦。它就是《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有了底色的畫才更飽滿,更美麗;有了底色的生活才更豐富,更鮮活,特別是由愛來做底色……這樣一本以“愛”為主題的書特別適合在陽光的午后,品著咖啡,慢慢感受書中愛的快樂,感受李烈老師的感悟:一個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生命是悲哀的。詮釋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深知:我們的工作是良心工作。愛孩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種愛是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生發出來的源源不斷的愛,是來自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愛,是能使孩子真正得到快樂、幸福和滿足的愛。高爾基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世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這種愛是一種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比淵博的知識更加重要。

但是作為兩個段四個班的英語教師,我也經常以教學任務繁重為借口,而疏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拜讀李老師的《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深深被她所提出的“細節教育”所折服,她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細節教育。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壯舉,它更可能是點點滴滴的細節。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對學生她提出了“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袋”、“給孩子出錯的權力”等一系列細節教育。為了讓老師能夠快樂地工作,她先后提出了“快樂加減法”、“角色復位”、“揚長意識”和“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統一學說”等。她倡導老師要學會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調節心態、調節期望值,在自由快樂的氛圍中享受教育。

享受《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享受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