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2024-07-31 閱讀 5625

關于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一、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并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教師,教育,教學

篇2:2月末教師教育教學隨筆《多給孩子表現機會》

20**年2月末教師教育教學隨筆《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開學了,為了能給更多孩子得到鍛煉的機會,這學期我在班級內進行小組長輪流制的方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學前班的孩子來說他們都長大了,許多事可以讓他們多去鍛煉自己,讓孩子體會到能為小朋友和老師做些事情,是很快樂的事情,以前都是選那些愛勞動的孩子,有些都沒有請過,現在我們建立了分組還有值日生來進行輪流的去擦桌子或整理圖書角,在班上,我請孩子們現說說當小組長的需要做到什么,孩子們都很認真地講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為能當上一名光榮的小組長,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

在我們班上雙旗一個非常調皮的男孩子,上課時總是和邊上的孩子講話,老師不知道提醒了他多少次,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這次我有意想讓他當小組長,看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當然我的提議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同意。上課了,新上任的小組長果然和以前不一樣了,不但不和邊上的孩子講話了,還小聲地提醒邊上講悄悄話的孩子。晚上,當他媽媽來接他的時候,他看見媽媽第一句就說,我當小組長了!興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又在一起總結小朋友這一周的表現,小朋友都說雙旗小朋友進步了,和小朋友爭吵的事情在這一周內幾乎沒有發生過。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周時間,但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但為了爭取做小組長的機會,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還是多給他們一些鍛煉的機會多去表現自己,如何孩子太調皮了可以用這種方式去鼓勵推動他的積極心態,他覺得老師重視他了,作為一名小組長了要好好的去表現不然就會被其他人選上,所以他會很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上,也更為了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做好準備。我們要認真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孩子還是需要多多去表揚去鼓勵這樣他才會成長得更快,也會把不良的習慣改掉。

教師,教育,教學

篇3:二月份教師教育教學隨筆:我們喜歡聲音

二月份教師教育教學隨筆:我們喜歡的聲音

符雪紅

幼兒園一到自由活動、戶外活動時間就會聲音嘈雜。我班的孩子也不例外,在班里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會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有時真覺得很吵!于是,我準備了一節科學活動“樂音和噪音”并制定了這樣一個目標:“幫助幼兒分辨周圍世界的各種聲音,知道噪音的害處”。課前我準備了兩段錄音,一段是優美的樂音,噪音的錄制則即時制作。“請小朋友把椅子搬到老師這兒來。”我對孩子們說。于是講話的聲音、椅子碰地的聲音、椅子碰桌子的聲音匯在一起,錄在了我事先準備好的磁帶上。等孩子們坐好了,我便把一段美妙的音樂放出來。當孩子們正陶醉時,我又放出了剛錄制的嘈雜的聲音。聽著,聽著,有的孩子捂住了耳朵,越來越多的孩子捂住了耳朵。于是我又放了一段優美的音樂,孩子們捂著耳朵的手放了下來,臉上又露出了笑容。“你們聽到剛才的聲音有什么感覺?“前面、后面的聲音很好聽,中間的聲音不好聽。”“中間的聲音讓我耳朵不舒服,聽前面、后面的聲音舒服。”“那些不好聽的聲音聽起來好象菜市場的聲音,好吵”……

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覺。于是我就樂音和噪音進行了一番總結后,我又舉了很多人為什么聽到鞭炮聲會捂住耳朵,縮著脖子,是不是因為膽小呢?經過分析,我認為這些行為并不是膽小的表現,而是聰明的人們在聽到噪音時采取的自我保護措施。同時也說明人們的耳朵很敏感就這個例子,我教育孩子們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要聽噪音。

接下來,我們還討論了哪些聲音大家不喜歡聽,在哪里聽過?聽時有什么感覺?特別就剛才制作的錄音向幼兒說明,不但不要聽噪音,而且自己也不要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如大喊大叫、跑跑跳跳、桌椅碰撞等。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講話小聲,腳步輕輕,輕放物品,讓我們的環境安靜,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20**年2月20日

教師,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