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案例分析:一個不喜歡交往孩子
小學教學案例分析:一個不喜歡交往的孩子
觀察對象:
姓名:晴晴(化名)性別:女年齡:4歲半班級:大班
觀察背景:
晴晴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女孩,入園至今,她還是不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早上來園雖然沒有哭鬧的情緒,但她上課不認真、不主動回答問題、不愿唱歌、念兒歌;不愿與小朋友交往,有時候也不愿與老師交流;更不愿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為此我們也曾嘗試過多種方法,希望她能盡快學會與人交往,可效果不是很明顯。
案例描述。
情景一:
一次晨間活動中,小朋友都在搭積木,晴晴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坐著。這時,我看見翔翔(化名)走到了她的旁邊。而晴晴一把推開了翔翔,原來她不愿小朋友接近自己,喜歡一個人獨處,一個人玩耍。次后我發現好幾次,只要有小朋友接近她,她就會反擊。
情景二:
下午,孩子在區域角內活動,晴晴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走過去:
老師:晴晴,怎么不過去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
晴晴:-----------(她搖搖頭,并沒有說話)。
老師:你看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你也去吧!(我繼續努力勸說她)。
晴晴:----------(晴晴看了看我,沒有想加入玩耍的意思)
老師:來,跟老師一起過去玩。
晴晴:我不要玩,我不要玩。(我拉著露露想讓她進入活動,可還沒走幾步,她就哭起來大聲喊道)
情景三:
到了餐后故事時間,所有的小朋友都很安靜地等待著聆聽今天的故事,可是只有晴晴在那里心不在焉,于是我說道:
老師:晴晴,平時奶奶都給你講什么樣的故事?
晴晴:奶奶給我講的故事很多,你想聽哪個?
老師:那晴晴就講你認為最好聽的那個吧!(我開心地說道)
晴晴:好吧,那我就講三只小豬吧。
全班的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晴晴也講得很起勁,還根據角色的變化不同地變化動作呢!過了一會兒,她的故事就講完了。
老師:哇!晴晴的故事真好聽,我還想聽呢!
全班幼兒:對啊!很好聽。晴晴好厲害啊。
老師:掌聲鼓勵。(掌聲啪啪啪啪--------)
晴晴看到后,很開心,笑了。
老師:晴晴,小朋友們都喜歡聽你的故事,明天的故事還是由你來講,好嗎?
晴晴:嗯,好的。
全班幼兒:晴晴,晴晴-------------(課后小朋友們都圍著晴晴,和晴晴聊天,而這次,晴晴好像并沒有排斥,只是樂呵呵地笑著)
案例反思與分析
案例反思:
現代心理學家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從小就不合群,不會交往的孩子很難相信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作為一個孩子的啟蒙者更要注重孩子的個性教育。而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心理的關鍵時期。每個幼兒園或多或少有著不合群,很孤獨的孩子,對這樣的孩子,教師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有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因為良好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讓孩子快點走出孤獨,讓她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可她只想一個人靜靜地,什么也不愿。這種情況,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置之不理,我們得先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因為只有找到問題的所在,才能實施教育。只要我們不放棄、我想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案例分析:
為什么晴晴不喜歡與同伴相處呢?我也多次與她家長交談過,得知晴晴從小由奶奶帶,爸爸媽媽雖然也在身邊,但工作較忙,平時不大管教孩子,晴晴也特別依戀奶奶。奶奶告訴我,有一次她去洗個澡,讓媽媽帶著晴晴玩,可晴晴晚了一會兒后,沒有看見奶奶,于是她就在浴室門口一直嚷嚷,奶奶你快點呀,晴晴只要奶奶,要奶奶陪晴晴。雖然平時媽媽也經常給晴晴買新衣服,買吃各種吃的東西,但晴晴還是只喜歡與奶奶相處。在她小小的心靈里只容納了奶奶一個。這就是晴晴在幼兒園也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游戲,甚至不愿其他孩子靠近她的直接原因。
而幼兒園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綱要》中要求幼兒園必須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方面出現偏差,如不注意教育將會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不良影響。晴晴在園孤獨、不合群正是由于過分依戀奶奶才造成現在這種狀況。
教育策略:
1、有意識地多與她交流。
在課余時間,到她的身邊,問問她自己的一些興趣及有關她的事情。在交談中運用親切的語氣和她說話,并利用一些輔助性的舉動來加強幼兒的親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頭等,讓晴晴感到老師也是喜歡她的,讓她感到老師的關愛,慢慢地學會愿意與老師交談。
2、多鼓勵、多表揚。
充分使用鼓勵和表揚來促進她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如發現她與一小朋友說話了,就馬上表揚,讓她意識到與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同時在班里有意識地鼓勵她,表揚她,如,晴晴學會了自己吃飯了,晴晴學會了自己穿鞋子了等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她,讓她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信心。培養她主動與孩子的交往的欲望。
3、家園攜手:
讓家長認識到孤僻、不合群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引起重視;建議家長在家多陪孩子玩與孩子多親近,讓晴晴走出只與奶奶親近的現象。學會與人交往,讓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案例分析,孩子,教學
篇2:員工法律案例分析法律知識培訓
員工法律案例分析法律知識培訓
為了培養企業員工的法律意識,防范徇私舞弊、以權謀私、嚴重瀆職等行為,提醒我們的管理干部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并警惕和監督不法行為,我們選擇了部分與企業有一定關聯性的案例來與大家一起學習和分享。
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合肥市廬陽工業區“09·10·4”安全事故導致4死1傷事件。
該案例也警醒我們,施工安全無小事,重要環節沒有經過嚴格的中間驗收,是一定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的。
備注:借這個案件,我們想要強調的是:上述案件中受到刑事處罰的雖然為監理單位的現場負責人,但此罪的主體,是包含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的,且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刑事處罰。因此,我們需要強調施工安全無小事,希望我們現場工程現場管理人員,工作中要非常嚴謹,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監理單位、嚴格要求施工單位,不因小事、習以為常的.事(如經常提到的高空、臨邊、用電、防火等安全問題)而放松要求,或僅進行不痛不癢的處罰,應嚴格按合同要求,加強監督,通過不斷的批評、約談和處罰去落實。(目前我們合同中均有約定,施工單位承擔一切責任,但甲方責任人是不能根據合同約定完全免責,僅可以在作為量刑參考依據。)
同時,對于未達到該罪名程度的重大事故,如:施工單位造成的質量問題,我們也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二、故意損壞財物罪
我們日常工作中,偶爾也會因某些問題產生較大的爭執、糾紛,或面對較大壓力情緒過激,或受了批評委屈激動等,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不要見什么摔什么,或對著身邊的辦公設備發泄情緒啊,否則,砸了別人的什么蘋果電腦、相機等貴重物品,價值都不菲的。
備注:我們應該愛惜公司各項財物,如存在故意損壞的情況,數額較大的即構成犯罪,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并不因任何客觀因素影響而免除。且《員工手冊》第三章明確規定:要“愛惜公司財物”,因此,提請大家在處理糾紛的時候注意控制情緒和行為方式。
三、破壞生產經營罪
備注:上述案例與生產型企業關聯性更強些,但我們也可了解和警惕,同時,也可向我們施工單位人員宣講。
四、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
五、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
備注:因此,無論企業內/外人員或我們的業主,如通過網絡論壇等渠道散布與公司有關的不實言論,對公司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產生不利影響,一旦造成嚴重后果,我們將采取報警立案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
如其行為未構成上述罪名,我們也可按《侵權責任法》規定向法院起訴,追究其侵權責任,主張賠償損失。
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備注:我們應防止在合同/協議、推廣宣傳資料等正式資料上出現“還本付息”、“保證年收益”等敏感字眼,同時,我們也應在介紹、銷售說辭等內容中不要提及相關內容,避免法律風險。
七、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備注:
1、企業中尤其是負責采購、招商、業務審核及現場管理部門及人員,另外也包括一些涉及外聯部門等需保持高度警惕和自律。
2、同時,公司已經制定和實施《禮品收受監管制度》,明確要求如因工作往來,難以推脫而接受的禮物,應及時上繳審計中心,報集團審批統一處理。而對于業務明確提及的回扣等,應主動、明確的告知業務單位將其折入供貨折扣中,并強調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服務質量才是長遠合作的基礎,我們愿與這樣的優質單位長期合作。
八、職務侵占罪
備注:
1、數額在五千元以下的,主要是民事責任中的侵權責任,侵犯的對象為公司財產。
2、企業里面主要又以侵占公司的材料設備、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等現象為較為主要風險點,另外,各類現場收款人員等截留現金,并據為己有等行為也屬于此類犯罪。
3、《員工手冊》第三章中明確規定:“不得損公肥私、中飽私囊、侵吞公司財產或權益。”
篇3:小學教育案例分析你計算時3跑哪去了?
中午午飯后,我到同事辦公室找點東西用,剛推開辦公室門就聽到同事歇斯底里地喊,“你計算時的3呢,3跑哪去了?給你講了好幾遍就是不會做!”進去后看到一個五年級女生低著頭手里攥著筆悶不吭聲做數學題。同事說昨天講的題目到現在還不會做,著急,就把學生留在辦公室輔導,可是叫到辦公室后又講了一遍還是不會,就煩了。
出了同事辦公室,我在想雖然是把學生留了下來,可是沒有耐心、沒有俯下身子慢慢用心講給學生聽,而是通過大喊大叫的粗暴方式把答案告訴孩子一遍,她怎么能會,怎么能明白。我們有時遇到學生不會做題目,確實沉不住氣會向學生亂發一通火。可是仔細想一想,有用嗎?孩子的題目就能會做了嗎?不是應該靜下心,柔聲細語地認真給孩子講清楚,她才懂嗎?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這樣的現象卻很常見。
我們認真思考都會發現,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是有區別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理解的快,有的接受能力差理解的慢,我們要學會正視孩子的差距,并能從內心真正接受孩子的差距。對接受能力慢的學生要耐心輔導,我們應該給她們更多的關愛才能引導她們一步步慢慢成長并跟上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