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曾婉卿
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計算的興趣是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習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他們愛上計算,樂于去計算。創設情景,激發計算興趣。計算題比較枯燥無味,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童話、游戲、比賽等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不僅獲得練習計算的機會,形成熟練的計算技能,更培養了他們對計算的好奇心與熱愛。例如在學生學會了多位數的減法后,我向學生介紹了卡布列克常數:把1、2、3,組成最大的三位數與最小的三位數,再相減;將得到的答案中的三個數字重復實施這個變化,你將會有重大發現。先是學生組內合作尋找起了結果
篇2: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做為教師,我們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談談個人淺顯看法:
一、教學中,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完全歸于孩子不認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關計算方面綜合能力的欠缺。比如運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等基礎知識沒有掌握,或者不能夠合理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計算中他雖然很細心很認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的欠缺而出現看似很簡單的錯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夠急于求成,我們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則不懂、性質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沒掌握等等),查漏補缺,掃清障礙,為進一步學好計算做好基礎工作。
二、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計算興趣,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他們都談到了興趣的重要性。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他們愛上計算,樂于去計算。只有這樣,我們的計算教學才是成功的。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生機。如:可以借用多媒體、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學具、教具等,對學生進行視算、聽算、搶算、游戲中計算、計算競賽、自編計算等方式訓練,充分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厭計算轉變為愛計算和樂計算,逐漸形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三、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不好的習慣造成錯誤。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很重要。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成計算時精力集中,認真演算,仔細抄寫,自覺檢查、自覺估算和驗算的習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減少出錯的機會,能很好的提高計算準確性。
四、在教學中,要加強練習,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法寶。
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說明了練習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加強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才能夠悟出計算的訣竅,從而全面提升計算的能力。當然,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的多樣性,以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例如:訓練內容要有層次:基本訓練(目的是掌握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計算公式等);針對性訓練(目的是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特殊訓練(目的是通過強化記憶牢記常用計算數值來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首先課堂教學應避免呆板與單一。可以多種形式進行口算的訓練。比如:低年級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找門牌號”、“送信”、“對口令”、“奪紅旗”、“闖關”等;中年級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燈片或游戲進行訓練;高年級訓練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搶答、齊答、聽算、視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每節課前適當的進行口算訓練,我相信一定能夠很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鼓勵學生把口算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徑。
我們要鼓勵學生把計算知識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學有所用,使學生產生成就感,獲得愉悅,這樣,會促使學生更加重視計算,重視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知道:計算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教師可以取得家長的配合,經常讓學生有意識的參與購物、坐車、旅游等費用的計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口算應用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真是一舉雙得。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但愿老師們,在今后的計算教學中結出豐碩成果。
小學生,計算,能力,如何
篇3: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論文摘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可以用計算器和計算機進行計算,但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計算學生還是必須掌握的。以一份試卷為例,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所以說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必要的應用技能。如何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信息技術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能對學生加強良好習慣的培養;能加強學生對基本算法的理解與落實;能精心設計練習,通過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計算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信息技術有效提高計算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成績。以一份試卷為例,大部分的內容都與計算有關,這正好說明了計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它是數學學習與數學能力發展的根基。新數學課程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緊密聯系生活的原則下,估算、統計、抽樣、數據分析、線性規劃、圖論、運籌以及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是人人必需的數學。而這些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計算,由此可見,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的計算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成績穩步提高,必須讓計算教學有成效,那么信息技術的作用可大啦!下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管是在測驗還是在寫作業,都會出現抄錯數字,看錯運算符號等問題,而且出錯的往往是成績中上的學生。那些題目明明是非常簡單,他們是完全有能力做對,可為什么卻如此的不爭氣呢?我嘗試找那些經常抄錯數字的學生談心,讓他們認真點。但學生們的回答卻讓我愣住了,“老師,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我自己感覺是很認真的,可還是老抄錯呀!我是改不了啦!”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扭轉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養成小心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想起以前讀過的有關好習慣書籍,當中提到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的按照習慣行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也曾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到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講各種故事、名言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還常利用低年級學生好表現自己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有時在課堂上用1-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與喜羊羊比賽抄寫黑板上的數字和運算符號,看誰抄得最工整、沒出錯。時間到后我讓學生交換數數所寫的個數,對于寫得工整又沒抄錯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獎給喜羊羊貼紙。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書寫也越來越工整。有時我會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跟多媒體里的動物比賽計算,學生從課件的算式中選擇兩道題目抄在本子中進行口算或筆算,算完后先讓學生自己檢查一遍,再同位交換檢查。對于哪些抄對題目,算對得數的同學我也一樣給與表揚并獎勵貼紙星星或蓋上大拇指獎章。適當的贊美是滋潤自信的雨露,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同學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漸漸地,抄對題目和算對得數的同學越來越多。
經過這樣訓練,我發現原來學生因為字體潦草看不清楚而導至算錯結果的現象減少了,學生粗心大意的現象有了較大的轉變,錯誤率也大大地降低了。此外還讓學生養成了做完題目后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