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巧用多媒體輕松學語文

巧用多媒體輕松學語文

2024-07-31 閱讀 9629

巧用多媒體,輕松學語文

萬榮縣城關小學袁麗珍

【關鍵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情境、激發情趣,開發潛能、培養創新,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摘要】1、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切合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突破點,優化處理教學的重難點。3、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交集點,開闊視野開發潛能。

多媒體計算機正日益介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例外。而要把多媒體教學引向深入,能夠細致、切實為教學服務,就必須研究其運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媒體設計與操作的便捷性,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是當前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情境、激發情趣,開發潛能、培養創新,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淺述如下:

一、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切合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多媒體的介入,給了教師創設情境的有利平臺,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圖、文、聲、像、動等豐富生動的情景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說明轉換成圖片或動態的具象,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例如:《美麗的丹頂鶴》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展翅飛翔”、“引吭高歌”,運用圖片展示:蘆葦叢中,一群丹頂鶴展翅飛翔,看著演示,讀著課文,想著情景,學生頓悟,學到此,又進一步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廣闊的天空中飛翔時興奮的樣子!再展示:池塘邊,姿態優雅的丹頂鶴向著天空高歌,學生陶醉在欣賞畫面的同時,想象它們在唱些什么。學完課文,教師播放丹頂鶴的錄象,學生欣賞,師在旁引導學生觀看丹頂鶴的外形、動態,學生紛紛用上文中的語句邊欣賞邊交流,圖文結合,丹頂鶴美麗的形象再現學生的腦海。通過學習,學生對丹頂鶴充滿了喜愛與好奇之心,這正是因為教師找準了圖與文的切合點,并且通過電教媒體進行啟發誘導,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果,又學得輕松愉快。

二、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突破點,優化處理教學的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多媒體的運用要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啟迪學生思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重點詞語、關鍵語句的感悟理解,如果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例如《水鄉歌》一文,學生對水鄉人民的生活缺乏實際感受,對于學生來說,要他們感受水鄉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創設語言情景:水鄉人乘著小船,泛舟在碧波之上,辛勤地勞作,幸福的生活。他們多么高興啊!不由得唱起歌來。這時,播放音樂江南民歌,屏幕顯示歌詞與圖片,創設多媒體情境,學生欣賞的同時感受著水鄉人民愉悅的心情,教師再引導學生:你們想知道他們都唱了些什么嗎?下面我們家來學習課文,欣賞水鄉人民歡快的歌聲,體會水鄉人民幸福的生活。接著,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讀,課文配上了優美的江南絲竹調,更具韻味。這里,無需教師多費口舌進行吹噓,歡快的歌聲就說明了一切。因此,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被有效利用,對于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三、找準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交集點,開闊視野開發潛能。

現代社會,信息渠道多樣化,多媒體能夠為課堂教學所搜集的信息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擴大補充知識容量,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優化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語文園地8》中的讀讀背背成語時,播放了一段哈爾濱人過年時的歡樂情境,讓學生邊欣賞邊把剛剛學習的“火樹銀花”、“數不勝數”、“燈火通明”、“觀者如堵”四個成語用到錄象里,看完說一說。學生看的時候興趣盎然,說的時候神采飛揚,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訓練了理解運用能力。教師借此良機,讓大家說說還能用什么詞語或成語形容這樣的場面,學生討論開了,說了很多課外的詞語,在積累的同時,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散,潛能得到了開發,有效地結合了課內外知識,符合學生的持續發展,鼓勵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總之,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中,多媒體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我們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時,可為學生提供千姿百態、音像交融、聲情并茂的直觀信息,從而激發學生樂學、善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起到優化教學的作用。

篇2:巧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巧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屯昌小學李瓊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依賴于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而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愉快的學到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思維,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現小學階段所編課文大多數都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優美的環境景物描寫等內容,有利于教師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視覺、聽覺形象,使之成為學生認識和了解客觀世界,發現和掌握自然規律的有效途經。而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的幫助教師傳遞教學信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激發語文課堂教學活力。

一、創設意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直觀、形象、新穎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色彩斑斕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產生新異感。而愉快的氛圍,形、情、境、理熔于一爐的情境,又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求知欲。如在教《恐龍》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青蛙的三維全圖,引導學生觀察:“恐龍的種類怎樣?形態怎樣?”學生很快抓住了恐龍的特征: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課文介紹了幾種恐龍,分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寫的,通過形象的對比,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求知欲。

二、創設意境,以景激情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們精心制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這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于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課件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首先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并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么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其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設置懸念、啟發想像。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造的熱情。

教《驚弓之鳥》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更羸”射“鳥”的投影片后設置懸念,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圖聯想,靜中思動,展開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說:“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來了,說明已拉過弦了。”有的說:“大王在摸摸胡須,好象感到驚奇,衛兵的臉上露出了贊嘆的神情,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過弦了。”我又問:“你若是圖中的一個衛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來,你當時會怎樣?”我又讓幾個同學進行表演。表演后,學生發表意見:“演更羸的同學很自信,很老練,有點射箭能力的樣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驕傲了點,課文中的更羸比較謙虛,書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可以試試。’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從這些話中說明更羸有了本領不得意,不驕傲。”這里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加速進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展開想象的翅膀,獲取新知。

四、突破重點、把握難點。

電教媒體能打破時空限制,將事物的發展有復雜變為簡單,由抽象變為具體,能有效的揭示事物的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重點的突破、難點的把握。學生的認識是遵循“具體

篇3:論高效教學關系多媒體與語文教學關系

論高效的教學關系淺談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中學賀麗霞

【內容摘要】現代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可缺少,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弊端越來越突顯,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促進語文教學方式的革新。需要我們教育者深思。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以其能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的特點,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活力,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的方式,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高效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沖擊,并促使教育發生了重大變革。教師運用多媒體對文字、圖象、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等的綜合處理,達到了聲、圖、文并茂的情景教學效果;通過對時間、空間的多維創新,使抽象深奧的問題直觀形象化。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落到實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感染力,使教育信息從多種渠道去刺激學生的大腦,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實現信息的交流,從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多媒體的運用使導入形式多樣化,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堂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好的課堂導入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建立本堂課的知識體系,有利于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多媒體進入課堂,圖文并茂,聲情并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為教學創設了互動、和諧的教學情景,實現了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展開。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多媒體的運用,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

運用多媒體,能夠把學生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一系列景象與形象,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于學生眼前,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能很快地進入課文意境中來。如在講授《愚公移山》一課時,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愚公要移的這座大山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直接感受到移山的艱難,同時可以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等人的堅定不移和不凡氣魄,從而為學習課文創設情境。還如在新授《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時,首先可讓學生觀看一組太空圖片(其中包括有關發射“神舟”六號的圖片),因為這些圖片能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帶到浩渺奇妙的茫茫宇宙,從而誘發了全體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勇于登上太空,探索月球的愿望,并下定為之努力學習,為之奮斗的決心。。再如,語文學科的學習,很重視課文的朗讀,教師雖然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多樣的學生朗讀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讀書樂趣,但如果更多點通過現代的計算機多媒體運用音像把語言文字中描寫的情景再現,可以使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聽過多媒體示范朗讀后,學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