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教學教研活動幫扶教師成長案例

教師教學教研活動幫扶教師成長案例

2024-08-01 閱讀 6206

教師教學教研活動幫扶教師成長案例

在我校小學基礎學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試驗項目工作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師素質,打造品牌教師,樹立教育良好形象,在海口市山高小學的大力幫扶下,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結對子教師幫扶活動。山高小學的康杰老師與我校三(2)班英語科任陳惠老師是其中幫扶成效較為突出的一對。

一、基本情況

陳惠:20**參加工作,現是我校三(2)班、三(3)班的英語科任教師,三年級英語作為一門起始學科,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很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在與山高小學開展的結對子教師幫扶活動中,康杰老師通過幾次課堂聽課,發現陳惠老師因缺乏專業指導和引領,課堂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流程不是很清晰、駕馭課堂能力不高。但此教師工作積極性很高,工作責任心也很強,她虛心、好學、富有上進心。針對以上情況,山高小學的康杰老師采取了多種幫扶措施來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幫扶活動

1.思想引導,鼓舞干勁。

通過談話,及時了解到該教師渴求上進的心理,首先告訴她:幾堂公開課水平的高低不能反映一個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教師的發展必須立足于長遠發展,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理論學習。然后又給她分析了自身的優、劣勢,明確指出她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給她打氣,表示會創造一切機會鼓勵和支持她發展,使她有精力和熱情保持跳躍的姿勢。此外還告訴她:在今后的學習中,要結合自己的實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和借鑒;要加強自己對教學理論的更深入地鉆研和積累,注重學教統一,才能真正走得穩、走得快。

2.多措并舉,推波助瀾。

(1)到校面對面進行指導。除了平時的溝通,本學期康杰老師還親自到校對陳惠老師進行學習指導和跟蹤,他們通過對整個小學階段教材體系進行梳理,進一步通讀教材,理清撰寫教學設計的要求,反思和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為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教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跟班學習,逐步提升專業素養。本學期我校也多次派出陳惠老師到山高小學進行跟班學習,目的就是為她進一步熟悉教材、熟悉教材體系、熟悉如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其英語專業的發展,并使她個人理論素養逐步提升。

(3)在活動中促成長。鼓勵該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本學期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活動前康杰老師先對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指導性的建議,課后,又與陳惠老師及時交流上課情況。同時,也鼓勵她要不斷提高自己常態課的質量,嚴格要求自己。正是在這些“壓力”的推動下,該教師在平時教學與討論活動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課堂教學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3.保持聯系,積極交流。

康杰教師經常通過電話、博客網和QQ聯系等與陳惠老師進行教學問題的探討與交流學習,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一個學期下來,現在的陳惠老師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都發現了她的變化。

三、幫扶成績

陳惠教師自幫扶以來,業務水平穩步提升,成績不菲:

在**年澄邁縣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在**年撰寫的論文《關愛

篇2:教師教研活動筆記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有感

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一位老師用拆字的方式給出了定義: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分成小組進行合作,互相學習的一種形式。孫主任夸獎這個定義下的好,便于理解,言簡意賅。

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適合小組合作呢?如何使小組合作更有效呢?

拋出了一個個問題后,下面咱們先來分析一下當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1.準備不充分,流于形式。這個不充分包括了思想上準備不充分和操作上準備不充分。2.要求不到位,做而不舍。這個包括沒有明確宣布要求,沒有及時宣布要求。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什么樣的情況適合小組合作呢?1.學生完全可以依賴自己的能力解決時。2.有探討價值的問題。3.學生學習時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出或者意見分歧較大時。4.進行知識總結或者探索知識規律時。5.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6.重點、難點知識。

我們在教學操作中,很容易把“合作學習”片面等同于“小組討論”。未能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指導合作方法,表面“合作學習”,實則“不合作”。而老師又缺乏充分的教學準備。討論內容、討論時間、討論時機、討論方式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缺少有效的評價方式。

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做到更好,更高效,我們必須做到:分組的合理化,分組應該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要明確分工的目的就是為了合作。教師要明確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教師是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當然合作技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后天訓練養成的。只要著重培養學生聽的技能、說的技能、交往的技能,就一定能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篇3:小學教師比武教研活動發言稿

開場白: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幫助我們組的成員,在教師比武中,積極展示技能學科老師的風采,發揮團隊的作用,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幫助。

參賽的意義:我以為,作為一名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身的智慧與能力,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將教材知識,淺顯易懂的呈現給學生,讓全班孩子學會并且掌握,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而教學比武是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雖然只是一節課,但那是日常工作,長期積累后的集中展示。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要有探索精神,不斷摸索適合學生,展示自我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心教學,積極反思,勤于動筆,將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什么要寫?有什么好處?因為通過動筆,將零碎、散亂的思維變成文章,你就得重新系統地再思考,經過這一過程,你就能對這一事件有一個系統的歸納與總結,經過反復的捉摸,或許就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從而發現事件的本質。這時對于自身的成長來說,就產生了一個飛躍。這樣做之后,還能夠為你教學論文,教學經驗、總結,積累許多很好的素材。我覺得寫博客是一種更有效的記錄方式,省廳不僅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還舉辦評獎活動。寫博客的好處:你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下載,自己或他人的文章,還能夠與同行交流,更重要的是,還有獲獎的機會,可畏一舉多得。

綜合學科教師參賽的優勢:在坐的每一位都承擔好幾個年段的教學,所以比語、數學科更具優勢,因為你有選擇的空間,選教材、選班級。而這兩個條件,又是上好課的基礎條件。從我自身的學科與經歷,感覺二、三年級是開課的好班級,因為二、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在造型時沒有思維定勢,在色彩的運用中能夠隨心所欲,因此作品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在教材上,以手工課為主,手工課容易合作,更容易出作品。

教材的研讀:好象是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句諺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特別強調讀的作用。其實我們的備課也一樣,因此才有了教材研讀這么一說。在你選擇好教材之后,接下來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讀你的教材,先讀再研。我是這樣理解的,從教材中的課題入手,它是教學目標的切入點與歸宿。接著是教材中的文字與圖片內容,只要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重點。讀的目的,就是理解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達到什么承諾才叫讀懂呢?我覺得,至少是理解了讀題與材料里的文字與圖片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讓學生學會本課知識,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讀懂之后在于研,首先是研究教材與教師能力的結合,得出教法;其次是教材與學生的聯系,得出學法。接著決定采用什么流程,將教法與學法有機整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比賽的獲勝法寶:就是課堂上的亮點,也就是有給聽課教師眼前一亮的點。這可以預設,也有可能隨機。如果預設,可以在抓重點上,也可以在難點突破上……但無論在那個環節,都必須是創新,因此有難度。還有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因為教師的機智,化被動為主動的事件,更是課堂的亮點所在。當然,亮點的產生,其實還在于日常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