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中培養(yǎng)寶寶閱讀習慣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在游戲中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習慣
編導語:我們當小學老師的,很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我們深知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就意味著快樂、成功,所以,對于寶寶,我也很重視對他各方面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當小學老師的,很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我們深知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就意味著快樂、成功,所以,對于寶寶,我也很重視對他各方面習慣的培養(yǎng)。但是,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朝一夕地堅持。寶寶年齡尚小,和他談論習慣的重要性未免是對牛彈琴,但是我在生活中無時不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意識的滲透。而最佳的滲透應該是通過游戲這種適合寶寶,寶寶又喜歡的方式讓他易接受,易掌握。
這回我就重點談談我是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習慣。
可以說寶寶還是在搖籃里的時候我就念兒歌,講故事了,當然都是我自創(chuàng)的,可惜未能有心保存下來,想來當時寶寶聽得還挺有滋有味,有時他吵鬧了,我一念兒歌,他就能安靜一些。由于寶寶上幼兒園前都是住在爺爺奶奶家,我一星期只能回去看一次,可是我仍然沒有忘記利用呆在一起的時間和寶寶一起看書。我購買的書籍內(nèi)容涉及面很廣,動植物、日常生活用品、人物,鮮艷的圖片常能把寶寶的眼球吸引。當寶寶說對名稱時,我立即對他豎起大拇指:“你真棒!”或者抱他一下,他很是享受這樣的時刻,常常一臉的自豪。寶寶二十幾個月時,我就開始讓他看繪本了,我一頁頁地說,一頁頁地翻,盡量讓他能夠看圖隨文聽故事。當然對說的要求比較高,不過這難不倒我,聲情并茂地講述總能牢牢將寶寶鎖住。根據(jù)幼兒喜歡重復的特點,一般一個故事我會講七八次。寶寶對故事熟悉之后,我會時不時裝裝傻,充充愣,故意說錯,耳尖的寶寶就像啄木鳥發(fā)現(xiàn)蟲子一樣,興奮地說:“媽媽,不是這樣的,而是……”聽他講完后,我故作驚訝地一拍腦門:“是嘛?你看媽媽這腦瓜,就沒你好使!”此刻,寶寶甚是得意,高興地渾身扭動。
識字習慣我也是較早就開始培養(yǎng)了。當時讓爺爺奶奶用筆在紙上寫一寫,或者指著書上的字讓他圖文結合認字。一開始,寶寶挺感興趣,可是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他對識字的熱情冷了許多。查閱了一些育兒資料才清楚是我們的教學方式不夠活潑,激發(fā)不起寶寶的識字興趣。從馮德全的早教經(jīng)驗中了解到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愛上識字。所以,**年暑假在外婆家的時候,我用家里的紙箱紙制作了50張字卡,這50個字,包括了人物稱呼,如奶奶,爺爺?shù)?,還包括了身體動作,如跑,跳,爬等。然后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寶寶識字。比如我拿出字卡“跑”,寶寶看到后就跑起來,拿出“跳”,寶寶就開始跳。再比如,認識“奶,爺、女、男”時,我把字卡擺放在地上,和寶寶玩過橋的游戲,寶寶踩在一張字卡上,念對了字卡上的字,就可以踩第二張字卡,念對4張,就可以順利過橋。對于這些方式,寶寶玩得不亦樂乎,沒有感到一絲壓力。
寶寶進入了幼兒園學習,和自己生活在了一起,我因換了單位,工作甚是繁忙,所以一日下來,幾乎就沒什么時間陪他看書了,識字也是有空時認一認,基于以前的熱情,寶寶還是挺有興趣的,只是我沒有了暑假時的時間和閑情,最多只是臨睡前給寶寶講一兩個睡前故事,這是雷打不動的,到現(xiàn)在還堅持著。過年時,感覺寶寶大姨給她女兒訂閱的巧虎系列甚好,所以也給訂閱了一份,5天后就拿到了相應的商品。寶寶對巧虎里的內(nèi)容非常感興趣,尤其是DVD和巧虎書籍。DVD中也有認識漢字的內(nèi)容,動畫演變漢字的形式很生動,很有趣,寶寶學得津津有味。巧虎書籍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涉及面很廣,如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對數(shù)字的感知能力,生活常識介紹等。寶寶很喜歡這套書籍,因為他可以邊看邊動手貼貼紙,如果他貼對了我還會獎勵他巧虎貼紙,讓他貼在墻上。
最后靜下來反省了一下,我其實還是應該把暑假里識字的游戲進行到底,還有一點,看繪本的習慣不能丟了。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
小學閱讀小論文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設定的課外閱讀目標,主陣地在學校。而課外閱讀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試從課外閱讀環(huán)境的建設,課外閱讀方法的實踐指導和有效的發(fā)展性的過程評價機制等方面闡述課外閱讀指導基礎性方面的建設,以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環(huán)境建設方法指導過程評價
一、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方面的規(guī)定: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guī)定閱讀量:第一學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以后逐漸增加;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小學階段背誦古詩文70篇。
但學生們都達到這個要求了嗎?答案是:沒有!
1、學生對待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
根據(jù)我這十幾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和調(diào)查,有很多學生讀了六年小學從未進過一次圖書館。大部分學生認為沒什么好看的??措娨暤谋缺冉允?,看書的卻寥寥無幾,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當然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信息積累,問題是沒人引導,所以只停留在娛樂上,長此以往就會養(yǎng)成對只管畫面的依賴,而對書卻漠然處之。是書不好看嗎?當然不是。是學生沒有在書中得到快樂的體驗,電視給學生的是直接的視覺和聽覺上的快樂,或是其他豐富的信息刺激,而文字只有通過理解、想象才能發(fā)揮信息效能,既然無快樂,索然無味的事,學生當然不會去做。
大凡語文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分析課文時,稍微有些深度的問題,舉手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每當考試中的閱讀分析題文章達400字以上,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大大下降。從歷年的語文考試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的閱讀理解存在嚴重的問題,不是忘了標點,就是忘了加標點;不是不會用自己的話解釋詞語,就是不會用自己的理解來回答問題,一旦不能用“摘錄法”,便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
2、教師對待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
雖然新課程實行數(shù)年了,但閱讀課上:通讀全文
篇3: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fā)言或小組員討論發(fā)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xiàn)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fā)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fā)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數(shù)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guī)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xiàn)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對于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shù)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shù)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shù)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shù)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