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春雨色彩更亮麗:多媒體技術在語言教學中運用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讓“春雨的色彩”更亮麗――多媒體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可以不出家門,只要打開電腦,點擊鼠標,就知天下大事
。信息時代,網絡的產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我們幼教工作者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
豐富了知識。多媒體技術集聲、光、圖、像于一體,它使我們的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我
們的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使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滋有味。在語言活動中開展多媒體教學
,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對幼兒語
言能力的提高有著深刻的影響。
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
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幼兒的語言
能力尤為重要,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多媒體
用于語言教學活動中,為故事、詩歌、兒歌等配上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動畫,為幼兒營造充滿情
感、如臨其境的氣氛,多方位地刺激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僅能獲得大量生
動、形象、具體的表像,而且能受到特定氣氛的感染,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培養幼兒的聽說能力。
多媒體的優勢在教學散文詩《春雨的色彩》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配樂朗誦,渲染欣賞氣氛,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力。
在本節課中,欣賞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課的一開始,我給散文詩配上了符合本首散文詩特
點的音樂,幼兒在優美的樂曲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語言氛圍中感受散文詩的美。由于幼兒身心發
展的限制,他們對詩歌內在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也就很難在朗讀過程中通過想象,
形成鮮明的畫面,語感的培養受到了限制。而運用CAI課件,則能以文字和聲音結合的方式,有
效地烘托、渲染語言欣賞的氛圍,促使幼兒入情、入境。通過對這些語言材料的理解、欣賞、
朗誦,能培養幼兒對語言美的感悟以及語言表達的語感能力。
二、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幼兒園的孩子,受個性和環境的影響,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性格外
向,能說會道,落落大方;有的沉默少語,膽怯害羞。這樣,班級整體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
展不均衡,如果在語言活動中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的圖片等簡單的教具,就不
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語言。為此,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非常豐富的動態語言環境,就成了
一個必然的選擇。如,這節課的重點是要讓幼兒學會各種小鳥們說的話(也就是它們各自對春
雨的認識),從而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但由于句子比較長,內容比較復雜,幼兒在學習的
時候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把教學內容制作成了課件,在課堂上幼兒被這些會飛的,能說話的
美麗的小鳥給吸引住了――身披黃色外衣,頭頂紅色翎毛的小黃鶯、雪白羽毛的小鴿子、烏黑
油亮的小燕子……小鳥們一起飛到了屋檐下,嘰嘰喳喳地爭論。幼兒根據這個場景,學說小鳥
們的話。他們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就連平時寡言少語的幼兒也都積極舉手發言,爭先
恐后地回答,幼兒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之中。從這里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聲情并茂,具有
喜聞樂見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用于語言活動中,一方面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體的
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
使他們思維積極,想象豐富,調動了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
明: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幼兒對有色彩的、有聲音的、會變化的刺激物最感興趣,注
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體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信息加工合于一身,
融視、聽、動覺于一體。多媒體教學手段富有艷麗的色彩、流動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生
動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響效果具有其他傳統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擬的獨特魅力。它把無聲的文
字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形象化語言,極大地刺激了幼兒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兒的注意
力,激發幼兒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我國古代教育家朱熹說過: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具有多樣性、新穎性、味性、藝術性等
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方法,來實施幼兒聽讀游戲,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語言易學,從而愛學、
樂學。在欣賞和學習后,我向幼兒呈現散文詩的完整的動態畫面,并伴隨著優美動聽的藝術語
言:春雨沙沙,幾只小鳥在屋檐下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是什么顏色的……當幼兒看到顯
示屏上出現形象生動、富有動感的小鳥(小黃鶯、小麻雀、小白鴿、小燕子)時,都情不自禁
地模仿各種小鳥的姿態和話語,將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大部分幼兒
對每只小鳥的話都得到了鞏固,對散文詩也有了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有的孩子甚至還學會
了表演。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幼兒構建了通向語言的橋梁,幼兒的學習熱情再次被調動起來,情
緒高漲,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思維活躍,樂于表現,促進了幼
兒的語言發展。
“春雨的色彩”――因為有了孩子們的參與而更加生動,也因為有了多媒體的輔助而更為
亮麗!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梢栽趯W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