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解密澳大利亞》地理教學反思

《解密澳大利亞》地理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2018

《解密澳大利亞》地理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目標為:1.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圖片說明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2.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說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和主要城市。3.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4.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其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幫助學生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重點為:1.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2.澳大利亞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征及經濟發展特征。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難點為:1.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分析。2.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分析。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活動為初中地理“板塊-活動”教學模式一次成功的實踐應用。現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使用的是章-節-小標題的組織結構,在突出知識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確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但小標題和小標題之間的“斷裂帶”也不可避免。如何有效整合教材資源,彌補“斷裂”產生的遺憾,本人嘗試用“板塊”的形式串聯起各部分知識,并且在“板塊”和“板塊”之間找到一條串聯的“主線”,讓一節課看上去更有整體感和生命力。本節《澳大利亞》的主題線索設計為:通過解答徐霞客的5個困惑解密澳大利亞位置、特有生物、農牧業和工礦業的發展、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各方面地理環境的特征。輔助的線索設計有:1.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不去不知道,澳大利亞真奇妙;不學不知道,學習真奇妙的認知線索。2.判斷是真是假,給予星星獎勵的活動線索。3.從澳大利亞的最大城市悉尼到農場到港口到首都堪培拉的空間線索。

二、教學片斷實錄

課前:世界真奇妙+正大綜藝片尾曲《不看不知道》

導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領略一下世界的奇妙之處!澳大利亞風光+《剪羊毛》伴奏

今天我們一起要去到的這個國家是--(澳大利亞)不去不知道澳大利亞真奇妙我們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很多人為了探索世界的奧秘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比如我們陰江的千古奇人--徐霞客,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被尊為游圣,但他也有遺憾,就是一生從未走出國門!假設他能穿越時光,來到我們中間,澳大利亞的奇妙之處就由我們共同來解密。下面我想請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徐霞客。

他離開我們的時間久遠了一點,所以他對很多現象都會有一些困惑,會遇到一系列是真?是假?現象的困擾,讓我們一起解答他的疑惑,解密澳大利亞!

還沒出發呢,徐霞客在翻閱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介紹時就產生了困惑

徐霞客的困惑1:每年的12月25日(圣誕節)澳大利亞人也要過圣誕,圣誕節期間,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圣誕老人穿著短褲、沖浪設問: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分組,判斷正確的同學可以得到1顆星)(兩組中各找1-2人解釋判斷的依據)

圖解“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

1.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陸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即南半球

(澳大利亞在地球五帶中的位置,是位于熱帶和南溫帶)

2.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所有大陸中最小的一塊,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周圍的海洋你認識嗎?(西面、南面印度洋,東面、北面太平洋太平洋印度洋)

澳大利亞與其它哪個大洲距離最近?

(都比較遙遠除了亞洲的東南亞地區,但離亞歐大陸的主體部分也很遙遠)

小結:澳大利亞是孤存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解惑: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圣誕節北半球的英國、美國、日本是(冬季),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卻是(夏季)

(恭喜判斷正確的同學,你們同樣可以得到一顆星了)

(徐霞客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他也開心地笑了)

行程的第一站安排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舉辦國2000年奧運會)悉尼,

在逛街購物時,徐霞客發現市場上有袋鼠肉出售

徐霞客的困惑2:袋鼠可是澳大利亞的象征,

(這是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面的站著的是誰?)市場上允許出售袋鼠肉

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再次判斷、分組,兩組中各找1-2人解釋判斷的依據)

除了袋鼠,你還知道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的動物?(考拉、鴨嘴獸、鴯鹋......)

活動:“我是小小生物學家”--請你幫一種動物寫一份“自我介紹”

袋鼠、考拉為有袋類動物,鴨嘴獸為卵生哺乳動物,

科學研究表明: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

化石--活化石--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閱讀資料,澳大利亞不僅特有生物的種類多,數量也很龐大

解惑:(袋鼠數量龐大,澳大利亞人口2000萬,袋鼠數量6000萬以上,威脅生態平衡)

澳大利亞現行法律允許獵殺袋鼠、出售袋鼠肉

(恭喜判斷正確的同學,你們可以得到一顆星了)

(徐霞客的困惑再次得到了解答,他再次開心地笑了)

三、教學反思

1.主題線索的設定要清晰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認知過程。運用“主線”是正確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捷徑,將感性知識盡快升華為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掌握探究知識實質的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活動借由“徐霞客”這一特殊歷史人物的“穿越”去到澳大利亞,發現了一系列讓其產生困惑的地方,最后大家幫助“徐霞客”答疑解惑這樣一條主題線索展開的。還沒出發呢,徐霞客在翻閱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介紹時就產生了困惑①:澳大利亞人也要過圣誕,圣誕節期間,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圣誕老人穿著短褲、沖浪。這是真的還是假的?行程的第一站安排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舉辦過2000年奧運會)悉尼,在逛街購物時,徐霞客發現市場上有袋鼠肉出售。徐霞客的困惑②:袋鼠可是澳大利亞的象征,市場上允許出售袋鼠肉,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澳大利亞有很多大規模的農場!農牧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很高!徐霞客在參觀這些農場時,看到了親人。徐霞客的困惑③:陰江的海瀾集團在澳大利亞擁有自己的牧場,產出的羊毛成為海瀾之家產品的重要原料來源,海瀾集團在遙遠的澳大利亞養羊。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結束農場的參觀,徐霞客在港口游覽時再次遇到了親人,停靠在岸邊的船舶中,居然有一艘是來自陰江的興澄特鋼!據興澄特鋼的員工介紹,他們是到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的!徐霞客的困惑④:陰江的興澄特鋼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這是真的還是假的?行程的最后一站安排的是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在前往堪培拉的高速公路上,堵車現象很嚴重!據導游介紹,澳大利亞的高速公路堵車現象很常見!徐霞客的困惑⑤:澳大利亞的高速公路經常堵車。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整節課的主題線索就像是一部“穿越”情景劇,主題線索的清晰設定對于一節課的展開至關重要!

2.教學“板塊”的設置要合理

教學“板塊”是為了有效整合教材資源,彌補“斷裂”產生的遺憾,“板塊”和“板塊”之間要形成有機整體。教學“板塊”看上去要有整體感和生命力。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活動共設置了5個“板塊”。①解密澳大利亞之位置篇。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陸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即南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圣誕節北半球的英國、美國、日本是冬季,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卻是夏季。②解密澳大利亞之生物篇。澳大利亞不僅特有生物的種類多,數量也很龐大。袋鼠數量龐大,澳大利亞人口2000萬,袋鼠數量6000萬以上,威脅生態平衡。澳大利亞現行法律允許獵殺袋鼠、出售袋鼠肉。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化石--活化石--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③解密澳大利亞之農牧業篇。從200多年前沒有羊到現在成為世界上綿羊數量最多的國家,超過2億只,是澳大利亞人口的10倍。在澳大利亞的不同地區,自然條件不同,農牧業發展的方式也不相同。④解密澳大利亞之工礦業篇。澳大利亞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由于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占有很大比重,有人稱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⑤解密澳大利亞之人口城市篇。澳大利亞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很高,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所以城市和人口的分布規律是一樣的。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3.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充分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必須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課堂上學生能否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學習主人的標志,“板塊”內部要設計有讓學生參與進來的活動。教學活動的形式也應該盡量多樣化。

本節《澳大利亞》的教學活動設計比較充分。①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徐霞客”遇到的困惑現象是真的還是假的。讓學生做出判斷,最后反饋評價。猜對1次的獎勵1顆星星,全部活動結束后,得到星星最多的同學為優勝者,給予鼓勵。②“我是小小生物學家”--請你幫一種動物寫一份“自我介紹”袋鼠、考拉為有袋類動物,鴨嘴獸為卵生哺乳動物,鴯鹋被稱之為“澳洲鴕鳥”......③“我是小小殖民者”--看到澳大利亞的牧場,都在流口水,活動內容就是看誰“搶”到的牧場最好(分組--發小紅旗--翻開書本75、76--要求:綜合兩張圖上的自然條件,要挑自然條件最優越的地方,一定要有依據。④“順口溜”小結:不去不知道,澳洲真奇妙!南回歸線穿中部,圣誕老人穿短褲;不去不知道,澳洲真奇妙!袋鼠鴯鹋上國徽,進化緩慢很古老;不去不知道,澳洲真奇妙!氣候植被呈半環,騎在羊背坐礦車;不去不知道,澳洲真奇妙!人口城市聚東南,地廣人稀國發達。去了才知道,澳大利亞真奇妙!

結束語:人不學不知道,一學習真奇妙!希望我們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都能夠象徐霞客一樣,不斷困惑、不斷解密、不斷認識到世界的奇妙之處!教學活動的充分設計會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增長地理知識,增強地理學習能力,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篇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實踐與思考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實踐與思考

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似乎在重復勞動,其實不然。因為教育對象是鮮活的,教育的目標是隨時代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求新求變。我們全體高三地理教師對去年一年的教學進行了一下反思小結,一致認為收獲是巨大的,但不足之處又是極其明顯的。為了更好的調整今后的工作,促進明年的地理教學工作,現將**--20**學年教學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高考地理復習的成功經驗

1、目標明確,計劃性強

像大多數學科一樣,地理復習策略為三輪復習,在高三工作開展之前,全體高三地理教師共同計劃每一輪復習的工作重點,結束時間,并對平時試卷的編制做了詳細的分工,所以說這一年的地理教學準備是充分的。分工是明確的,工作是有序的。

2、加強了集體備課,鉆研高考方向

今年高三地理在孫主任的帶領下,認真進行每次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我們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討論,有時因備課需要,高三的集體備課每周是兩次、三次,遇到難題我們進行熱烈的討論,集體備課對青年教師幫助是巨大的,它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讓新上高三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另外集體備課中我們經常圍繞歷年高考題,討論今年的命題方向。多年在高三從事教學工作的孫主任在把握高考方向上有令人佩服的膽識和預見性。如今年地理高考試題,在多次集體備課中,孫主任指明地理復習的重點是:人口資源環境的結合部。近幾年環境問題經常考,去年考溫室效應一道大題,前年考了酸雨一道大題,所以今年臭氧很重要,結果表明這種推斷是正確的。在今年高考6道選擇題中有4道選擇題是關于臭氧問題,可以說這4道題孫主任押到了,而剩下的兩道選擇題是板塊學說的內容,這在平時也是我們做重點復習的。而大題部分果然考的人與資源問題,一道是能源消費構成,另一道是人口與資源問題。這兩道大題的模式在平日我們有過相關練習。所以,可以說今年地理備考方向把握非常準確。從學生反映回來的信息也是非常好的。

3、復習戰略定位要準

經過集體備課討論決定,去年地理復習戰略定位是這樣的:

①基礎知識要活

在第一輪復習中,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扎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等于死記,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靈活運用,以變求新。通過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層次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我們知道高考特點是考思維,考核思維的全面性、靈活性及深刻性。所以基礎知識光扎實是不夠的,還應會靈活應用。這對于學生適應以能力立意的高考是非常有益的。

②建立空間概念提高識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的學科特色,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均突出了對圖表的考查,考的形式常見有:無圖考圖、圖表分析、區域識別三種。地理本身屬邊緣學科,文理兼顧,所以是綜合命題很好的切入點,地理大題對于學生來說是不易得高分的,難就難在地理有圖表,這需要學生能有效地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平時復習地理時,教師一定要重點進行圖的訓練,要活化地圖,通過典型題,指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從圖表材料中獲取信息,如何用地理思維加工信息,以及如何規范答題。

③關注初高中的結合部

初中重視事實,高中重視原理,而高考往往以初中地理的區域為載體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規律,所以在第二輪復習中要加強與初中內容的結合。

④突出主干知識的復習

現在高考,已不再追求知識的覆蓋面,而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在第三輪復習中更要突出主干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防止學生因知識結構上的缺陷而答題要點不全。把課本由薄變厚,過渡到由厚變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⑤精講巧練

大綜合考試由于學科多,所以課時少,任務重,這更加需要我們用巧字來解決這個問題。平日的練習要注意典型性,作業量不能太大,學生作業量雖減少,但教師的全批全改力度要加強。通過批改,講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

二、備考時存在的問題

1、教材回歸指導不到位

在自由復習期間,有很多學生依舊就題問題,真正仔細復習教材的人很少,這在普通班中更加明顯。學生感覺教材已看過多次,再回歸教材似乎很空洞,感覺無從下手,不知應重點看什么。所以希望今后高三地理復習中在回歸教材方面給出更具體的指導。

2、作業難度偏大

雖然作業量少,但難度需進一步降低。

3、平時模擬考與高考的難度偏差大

事實上這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因為平時的模擬考對學生和教師都有一定的導向性,由于每次都要進行排名,所以任課教師、備課組均不敢將自己平時的訓練難度降下來,但這與高考又是相矛盾的。所以這一問題應如何解決是值得我們全體大綜合組成員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4、答題規范性訓練不夠

以上就是我們高三地理備課組對這年工作的總結。從總體上講,**-20**年的備考指導是比較成功的。我們會將這些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在組內進行更深入的研討,希望我們所總結的經驗教訓對明年高三地理教學能有所幫助.

地理,高三,教學反思

篇3:西雞實中地理教學反思

西雞實中地理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獲多,反思亦多。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