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變的線條》數學教學反思
《會變的線條》數學教學反思
《會變的線條》是一節“引導自學”型課,在請何老和別的協作校來觀課指導之前,在學校我對本課共進行了三次試教和跟進。
在第一次備課前我本以為按照“引導自學”課的五個環節來套一下就行了,可是實際動手備課的時候就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仔細看了本課內容和教參后,定下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然后是對課程環節的設計,各個知識點如何穿插進各環節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熟練點,腦子里不由自主的就往以前的模式上靠攏了,可是這樣就和“引導自學”型課的五個環節脫節了。
所以,決定按照五個環節一步步來。確定自學重點、自學提示,把教學內容僵硬的和各環節融合了起來,完成教案的初稿。第一次自己試教,由于不熟悉流程,加上小組合作問題比較多,效果很不理想。進行了簡單的修改后向聶校長請教,進行了不少調整,讓內容和環節更流暢。
再次試教,胡校長聽課并點出問題所在:學生理解線條的組合方式這個知識點比較困難;自學提示的語言表述基本上是重復了自學重點。這時我才明確到自學提示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提示自學時的方法。
第三次備課,關注了自學提示中方法的提示和語言的淺顯易懂。第三次試教,自學提示中體現了自學方法,學生理解起來困難也不大,但是線條的組合方式這一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些困難。而且在小組合作方面也應該加強訓練,培養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在一次遇到葉燁老師的時候,我把自己的這個問題向葉老師請教,葉老師建議我不妨逆向思維的處理這個問題,把原先的讓學生自己在畫上找出線條的組合方式變成直接給出線條組合的三種方式,然后學生再在畫上找出并自己動手畫畫。這樣一來,難度降低了,能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
23日在二(1)班上了修改后的課,當天的狀態不太好,前幾次課中很順利的部分這次反而忽略了,修改后的課許多小細節也沒有注意到。在課后的點評中,實驗學校的魏老師給的建議我覺得很實用:利用學生畫出的組合方式進行添加修改,既解決了線條要有規律的排列才能讓畫面漂亮的問題,還能完成當堂的作業,形式靈活。
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同時對老師的要求,特別是基本功的要求很高,我現在的水平控制起來還比較困難。在以后別的類似的課中我會進行嘗試。何老也對這節課提出了很多特別實用和細節的建議,比如教態、自學重點的把握等等,有細節才能追求更進一步。
這是正規的第一次“引導自學”課的嘗試,讓我對這種課型的認識又深入了一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注重小組合作的訓練和“引導自學”課的多多嘗試。
篇2:初中數學教學多邊形內角和優秀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篇3:小學教師數學教學隨筆:生活中小數教學反思
小數和單復名數的互化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有一定的困難。概念主要是名數、單名數、復名數三個,包括單名數改單名數、單名數改復名數、復名數改單名數這些共3類。
學習這個知識點之前,要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方法、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名稱、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一定要熟練掌握,不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要會推導,學生明確了這些,知識點迎刃而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強化了知識掌握的靈活性。本節課是關于學生的生活上的小數,教學的內容是兩部分,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但是兩部分總的就是來教學單位之間的轉化,及單復名數之間的轉化,本節課內容不是很難,但是學生轉化起來很困難,錯誤率很高。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針對以上預期的難點,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如下改寫的三部曲:1、判斷。先判斷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2、想。要想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3、移。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和抽測反饋,發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