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重建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歷史學科重建課堂教學工作心得體會
歷史學科的期中考試中,我們高二年級文科班共169人參考,其中90分以上累計為39人,80分以上累計為93人,70分以上累計為124人,60分以上累計為139人,及格率為83.4%,優秀率為55.02%,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克難奮進、努力工作的必然結果。
開學初,全校教師就汪校長提出的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思想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推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前進。我們對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通過實踐,收到了一些實效,形成了一些共識。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
重建課堂教學,是不是對過去課堂教學經驗的否定?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極端的做法,只會造成在教育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和在教育行為上的裹足不前,不利于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和十分的重要。我們認為重建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調節、整合與優化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形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工作的正效應。走出了認識上的誤區,思想上的障礙得以清除,課堂教學的重建工作便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意經常總結和反思,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策略
有時候,教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能會扭曲教育教學活動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出現了混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厭學甚至是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為此,重建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要進一步弘揚師生關系中民主平等的優良傳統,它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重要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更是多加鼓勵、多加關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平常的訓練中,老師經常在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的作業本上,寫下一些勉勵性的批語,使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始終不滅。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為了鼓舞士氣,引導學生狠抓基礎落實,狠抓課本落實,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沒有參考任何參考資料,而是拿著課本制作的,試題的難度值為0.747,大部分同學因為按照科任老師的布置,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因而考出了水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明確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進一步改善了我們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x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現狀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著忽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現象,注入式、一言堂、滿堂灌,嚴重地束縛著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產生。久而久之,養成的盡是人云亦云的惰性,創新思維的火花泯滅得蕩然無存、煙消云散。這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悲哀。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成為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我們反對注入式教學,主張啟發式教學;我們反對一言堂、滿堂灌,主張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以《隋唐文化的繁榮》的教學過程為例。隋唐時期,中華文化輝煌燦爛,光照四鄰。這時候文化發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們不急于給出全部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結合此前所學秦漢文化發達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推導,展開課堂討論;然后,有幾位同學大膽地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思廣益,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結論,收到了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要點好得多的教學效果。
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同學們除了總結出課本上指出的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國內國際文化交流頻繁;繼承以前朝代文化成就等發展原因之外,還提出了一些課本中沒有提到的新觀點,諸如隋唐科舉制度推動教育發達,人才輩出以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等等。我們被學生這種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所感動,我們為這種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教學嘗試而倍受鼓舞。
從平常布置的作業,到期中考試的試題,我們也經常引進具有爭鳴性質的問題,十分注意對學生的獨立個性的接納和寬容,十分注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在寬松的氛圍里,寓學習于研究當中,寓研究于學習當中,收獲著研究性學習的無窮樂趣。比如我們有道涉及到對漢武帝的評價的訓練題,學生當中,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完全的否定,有的對漢武帝進行了一分為二的評價,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我們評判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對于能夠較好地自圓其說的答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鼓勵。現在,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已經對教材的科學性提出了置疑,指出了教材編寫中的若干失誤,有的問題甚至是老師都未注意到。如果說學生沒有一種自主創新的精神,這一切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四、提高教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是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百年教育,教師為本。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課堂教學重建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
為此,我們始終在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加強教學研究,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成為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積極實踐者。
總之,我們認為,重建課堂教學,就是要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做好了這些,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篇2:歷史教學引導式教學心得體會
歷史教學引導式教學心得體會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個關鍵性問題,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記。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特點,變灌入式為引導式,教學中采取教與學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啟發、交流、溝通、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上課前要充分備好課,設計好知識點的問題,課堂上引好思考之路,以點撥為主,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引導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gg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善于獨立思考。
歷史知識豐富多彩,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式多樣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引導式教學方法,符合青少年心理,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在商鞅變法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會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gg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對秦皇漢武的評價的作業時,先是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及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經濟措施,來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再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實行殘暴統治、刑法苛嚴、賦稅沉重、兵役徭役繁多及焚書坑儒,來說明秦始皇的過錯。最后歸納成他是一位功大于過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我將這種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對漢武帝的評價,收效良好。
篇3:歷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歷史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個關鍵性問題,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記。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特點,變灌入式為引導式,教學中采取教與學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啟發、交流、溝通、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上課前要充分備好課,設計好知識點的問題,課堂上引好思考之路,以點撥為主,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引導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gg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善于獨立思考。
歷史知識豐富多彩,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式多樣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引導式教學方法,符合青少年心理,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在商鞅變法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會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gg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對秦皇漢武的評價的作業時,先是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及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經濟措施,來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再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實行殘暴統治、刑法苛嚴、賦稅沉重、兵役徭役繁多及焚書坑儒,來說明秦始皇的過錯。最后歸納成他是一位功大于過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我將這種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對漢武帝的評價,收效良好。
歷史學科,它不是獨立的學科,涉及中學的其它科目。它與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緊密相連;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又與數學相關連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也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課外知識的補充,也能溫故知新,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是不可分割,有著必然聯系的。
利用引導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也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意識地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達到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還可以[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
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緊扣教學大綱,圍繞教材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讓學生采用分析、歸納等方法系統的掌握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