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隨想: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

教學隨想: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

2024-08-01 閱讀 6525

教學隨想: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

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換言之在于激趣。作文教學尤其如此。但要真正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必須給學生一個充分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我總是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要求學生,不但要求學生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條理,還要講究表達的技巧,結構的安排等等.這眾多的要求使學生無所適從,對作文望而生畏,所以長期以來,我一直受困于作文教學。毛繼東的《作文三步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不錯,學生不會作文,那是因為他們不會感受,于是我開始按“三步法”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訓練,但訓練時我降低了要求,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給學生一個充分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在教學生學會感受物時,我首先教給學生方法,即要用眼看,用耳聽,用手觸,并講明從哪些方面去感受,比如,在感受物時我讓學生們從物的顏色、形狀、構造、特點和用途等方面去感受。

傳授方法后,我便讓學生感受他們非常熟悉的粉筆,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況寫出來,并講明不限字數,只要能把粉筆的形狀,顏色、構造特點和用途介紹出來就行。習作收上來一看,有個寫生居然就寫了四句話,我靈機一動,把一個大大的“優”字工工整整地寫在了他的作業本上,而且在文末加了一句話:“項目齊全,很好!繼續努力!”其他同學的習作也是如此,只要項目齊全,一律“優”,結果大家個個眉開眼笑。接著我又讓他們感受自己熟悉的寫字臺,文具盒,書包,書櫥,鋼筆等,進行了系列訓練,慢慢地,學生的作文有四句變成八句、十六句、三十二句......他們不再害怕作文,如果有上幾天不寫作文,有的同學還會說:“老師,今天晚上的作業寫篇作文吧!”

這樣學生有了體驗作文快樂的空間,作文的興趣越來越濃,這時,我又根據小學生想象豐富的特點,引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比如《荒島奇遇》《三十年后我們又相聚》《假如......》等等.在訓練過程中,只要學生想象合理,內容不消極,思想不*x,我都給予鼓勵。學生體驗到了作文的樂趣,越寫興致越高,有不少學生在寫《荒島奇遇》時,洋洋灑灑居然寫了千余字,而且很有創造力。就連他們自己也為自己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而感到驚訝和興奮.我呢?更是樂不可支。

上述做法只是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要真正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還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去體驗作文的快樂.比如,讓學生體驗修改自己作文的快樂,體驗修改他人作文的快樂,體驗評價自己作文的快樂,體驗評價他人作文的快樂等等.而且還要從多方面進行長期的訓練。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作文的快樂,使他們越戰越勇。

篇2:小學英語學科新課改隨想

新課改倡導知識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它改變了以往小學生機械重復,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保持長久,同時它也在影響著學生今后各個階段的英語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歌曲和chant是激起學生興趣的有效形式,針對孩子天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把音樂帶入課堂,用歌曲來導入新課、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明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言語情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那么如何創設真實的學習情景呢?

在教學中,我們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的語言環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小學課本內容簡單易懂,輕松的情節加上同學表演時全身心的投入,惟妙惟肖的表演就像一個全真的課本劇,深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使學生們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等很多實用句型。而且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不是空洞的而是真實的、深刻的。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氣氛非常活躍。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通過不斷出嘗試,不斷努力,我收獲很多,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吸收新的理念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自己的課堂。

篇3:讀《有效教學理論(一)夸美紐斯有效教學思想》隨想

讀《有效教學的理論(一)夸美紐斯的有效教學思想》隨想

今天走進李局長博客,看博客上文章標題,其中有一篇文章:《有效教學的理論(一)夸美紐斯的有效教學思想》,迫不及待地打開,便一口氣把文章閱讀完,自覺收獲頗多。但我個人也有所想:文中所謂“教學內容以有用為原則”這一觀點,我認為也是不能絕對而言的。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所配置的各學科課程看上去似乎它們之間聯系并不大,其實不然。它們都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相輔相承的,如語文學科學不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反過來,其他學科學不好也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空間和視野。小學階段,對學生的教育除了加強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更重要的是扎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需要刻意的去要求和強調學生學什么才是有用的,關鍵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應該就可以了。

附錄全文:

有效教學的理論(一)夸美紐斯的有效教學思想

李天文

夸美紐斯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者。他撰寫的《大教學論》全面論述了教學的目的、作用,以及學制、教學法、體育、德育、宗教教育、學校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全部著述都是圍繞著如何“少教多學”展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是一本有效教學論的論著。

夸美紐斯的有效教學觀:

一、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