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聽課感受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聽課感受

2024-08-01 閱讀 4980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聽課感受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足我聽過的一節相當成功的公開課,執教者以“精”“異”“活”的細節使教學精彩紛呈,魅力無限。

一、精彩片段回放

【片段一】執教者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聽音樂做準備運動

師:今天,老師來做螞蟻媽媽,那你們就是誰呀?幼:螞蟻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出來運動運動吧!(師幼隨著音樂邊跳邊走上舞臺,突然有幾個男孩被舞臺上的紅幕布吸引住了,他們鉆進幕布里玩起了捉迷藏游戲。)

師:孩子們,這兒還有更好玩的呢,出來吧!(那幾個男孩全然不顧地繼續玩著,其他孩子也紛紛加入。)

師:看來,大家喜歡捉迷藏,那我們就一起來玩吧!(執教者也加入其中,玩了3分鐘左右,執教者故意做出又累又餓的樣子。)

師:孩子們,媽媽現在好累好餓呀!哪些乖寶寶愿意給媽媽運糧食做飯吃?

幼:我去!我去!(幼兒紛紛爭著要去運糧食。)

【片段二】導入游戲“螞蟻運糧”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邊和那邊的草叢(用大雪花片積木搭成)里有許多袋糧食(用紅、黃藍方便袋自制),我們把它們運回來,好不好?

幼:好!

執教者先請個別幼兒示范背小背簍(用牛奶箱子自制),并根據幼兒背的方法配以語言講解。然后請每個幼兒選一只小背簍背著坐到圓點上。(在此過程中執教者巡回指導。)

【片段三】第一次運糧食

執教者先出示紅、黃、藍三只簍子,接著講解玩法,強調爬著去運糧食,并將糧食送到相應顏色的簍子里。

師:誰愿意爬到那邊草叢里運一袋糧食回來?(執教者引導其他幼兒為運糧者加油。)

師:哦,運回來嘍!我們來看看,他糧食放得對嗎?你們有沒有看清楚他是怎樣把糧食放到簍子里的?(請該幼兒再次示范一遍倒糧食,執教者予以講解。)

執教者將平衡木架在高矮不同的兩只米袋上,形成高矮不同的兩座山,讓幼兒練習爬山坡。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要把這些糧食運到山坡那邊的倉庫(貼有紅、黃、藍標記的白色整理箱各一個)里去。可是,山坡那么高,我們怎樣才能爬過去呢?誰愿意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示范,執教者和其他幼兒為示范者加油。)

二、分析與思考

從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執教者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三個細節:

細節一:“精”

楊九俊先生說:“彈性的教學來自于精心的準備。”活動準備是組織活動的前奏,準備是否充分直接關系到活動的效果。活動準備不僅包括教案的設計、教學具的準備,還包括教師對班級幼兒現狀的分析以及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生成情況進行的預測等。

就本節課而言,無論是活動材料的準備,還是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都經過了執教者的精雕細琢。很多細節看似信手拈來,但實質上是匠心獨運。比如,執教者在活動前精心自制的背簍、草叢、糧食袋等活動材料。廢舊材料的出新及可愛的造型深受幼兒喜愛,并在游戲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又如,在個別幼兒示范、其他幼兒等待時,執教者引導等待者為示范者加油,從而使等待者參與到活動之中,避免了等待者“未能學習”情況的出現。再如,為了照顧個體差異,執教者為幼兒準備了兩座高低不同的山坡,便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爬坡成功的快樂。

細節二:“異”

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取決于對活動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一般來說,奇異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情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活動興趣。對于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兒來說,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尤為重要。

執教者注重以新異的自制活動材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綠綠的“草”、高低不同的“山”、五顏六色的“糧食袋”以及貼有紅、黃、藍標記的“倉庫”等貫穿于整個活動情境之中,因而在每個活動環節中幼兒都能感受到新穎有趣,從而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細節三:“活”

在組織活動時,教師不要過分地受教案的約束,要善于根據幼兒反饋的信息及時進行調整。特別是小班幼兒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活動中極易發生“意外”,這更需要教師靈活駕馭課堂,適時適度調整活動。

執教者面對幾名幼兒突然玩起的捉迷藏游戲,不僅沒有制止,反而放棄了預設的準備活動,帶幼兒玩起了捉迷藏游戲。但執教者參與游戲的目的是想將幼兒的興趣轉移到預設活動之中,其以“媽媽好累好餓呀!哪些乖寶寶愿意給媽媽運糧食做飯吃?”的方式使幼兒注意力轉移到了“運糧食”之上,從而使預設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特級教師華應龍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細節,見理念、見價值、見功力、見境界、見文化、見魅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珍視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機智地去利用細節,以使活動魅力無限、更具實效。

篇2: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聽課感受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聽課感受

小班健康活動《螞蟻運糧》足我聽過的一節相當成功的公開課,執教者以“精”“異”“活”的細節使教學精彩紛呈,魅力無限。

一、精彩片段回放

【片段一】執教者扮螞蟻媽媽,幼兒扮螞蟻寶寶,聽音樂做準備運動

師:今天,老師來做螞蟻媽媽,那你們就是誰呀?幼:螞蟻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出來運動運動吧!(師幼隨著音樂邊跳邊走上舞臺,突然有幾個男孩被舞臺上的紅幕布吸引住了,他們鉆進幕布里玩起了捉迷藏游戲。)

師:孩子們,這兒還有更好玩的呢,出來吧!(那幾個男孩全然不顧地繼續玩著,其他孩子也紛紛加入。)

師:看來,大家喜歡捉迷藏,那我們就一起來玩吧!(執教者也加入其中,玩了3分鐘左右,執教者故意做出又累又餓的樣子。)

師:孩子們,媽媽現在好累好餓呀!哪些乖寶寶愿意給媽媽運糧食做飯吃?

幼:我去!我去!(幼兒紛紛爭著要去運糧食。)

【片段二】導入游戲“螞蟻運糧”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邊和那邊的草叢(用大雪花片積木搭成)里有許多袋糧食(用紅、黃藍方便袋自制),我們把它們運回來,好不好?

幼:好!

執教者先請個別幼兒示范背小背簍(用牛奶箱子自制),并根據幼兒背的方法配以語言講解。然后請每個幼兒選一只小背簍背著坐到圓點上。(在此過程中執教者巡回指導。)

【片段三】第一次運糧食

執教者先出示紅、黃、藍三只簍子,接著講解玩法,強調爬著去運糧食,并將糧食送到相應顏色的簍子里。

師:誰愿意爬到那邊草叢里運一袋糧食回來?(執教者引導其他幼兒為運糧者加油。)

師:哦,運回來嘍!我們來看看,他糧食放得對嗎?你們有沒有看清楚他是怎樣把糧食放到簍子里的?(請該幼兒再次示范一遍倒糧食,執教者予以講解。)

執教者將平衡木架在高矮不同的兩只米袋上,形成高矮不同的兩座山,讓幼兒練習爬山坡。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要把這些糧食運到山坡那邊的倉庫(貼有紅、黃、藍標記的白色整理箱各一個)里去。可是,山坡那么高,我們怎樣才能爬過去呢?誰愿意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示范,執教者和其他幼兒為示范者加油。)

二、分析與思考

從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執教者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三個細節:

細節一:“精”

楊九俊先生說:“彈性的教學來自于精心的準備。”活動準備是組織活動的前奏,準備是否充分直接關系到活動的效果。活動準備不僅包括教案的設計、教學具的準備,還包括教師對班級幼兒現狀的分析以及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生成情況進行的預測等。

就本節課而言,無論是活動材料的準備,還是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都經過了執教者的精雕細琢。很多細節看似信手拈來,但實質上是匠心獨運。比如,執教者在活動前精心自制的背簍、草叢、糧食袋等活動材料。廢舊材料的出新及可愛的造型深受幼兒喜愛,并在游戲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又如,在個別幼兒示范、其他幼兒等待時,執教者引導等待者為示范者加油,從而使等待者參與到活動之中,避免了等待者“未能學習”情況的出現。再如,為了照顧個體差異,執教者為幼兒準備了兩座高低不同的山坡,便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爬坡成功的快樂。

細節二:“異”

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取決于對活動內容感興趣的程度。一般來說,奇異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情境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活動興趣。對于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兒來說,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尤為重要。

執教者注重以新異的自制活動材料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綠綠的“草”、高低不同的“山”、五顏六色的“糧食袋”以及貼有紅、黃、藍標記的“倉庫”等貫穿于整個活動情境之中,因而在每個活動環節中幼兒都能感受到新穎有趣,從而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細節三:“活”

在組織活動時,教師不要過分地受教案的約束,要善于根據幼兒反饋的信息及時進行調整。特別是小班幼兒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活動中極易發生“意外”,這更需要教師靈活駕馭課堂,適時適度調整活動。

執教者面對幾名幼兒突然玩起的捉迷藏游戲,不僅沒有制止,反而放棄了預設的準備活動,帶幼兒玩起了捉迷藏游戲。但執教者參與游戲的目的是想將幼兒的興趣轉移到預設活動之中,其以“媽媽好累好餓呀!哪些乖寶寶愿意給媽媽運糧食做飯吃?”的方式使幼兒注意力轉移到了“運糧食”之上,從而使預設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特級教師華應龍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細節,見理念、見價值、見功力、見境界、見文化、見魅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珍視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機智地去利用細節,以使活動魅力無限、更具實效。

篇3:工程學院聽課評課制度

工程學院聽課評課制度

為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解決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使教師評教落到實處,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聽課評課制度。

第一章聽課制度

第一條聽課人員及次數

1.院長長每學期至少聽課8次;

2.學校督察領導小組人員,在督察周內至少聽課2次;

3.專業主任每學期至少聽課8次,原則上需對本專業每位教師聽課1次以上。在編在崗的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4次。

4.每學期要認真組織兩次公開課或示范課、觀摩課等,開展優質課評比和教學基本功競賽。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學質量。

第二條聽課要求

1.聽課人員至少提前5分鐘到達聽課教室(實驗室),與學生作短暫交談,了解該課程的基本教學情況,特別是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聽課重點為課堂內教學(含實踐教學),聽課可隨機安排,也可以是有針對性地跟蹤聽課。

2.聽課人員應了解和掌握如下幾方面的情況:

(1)教師授課與學生聽課的基本情況;

(2)教師、學生對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和要求;

(3)有關教學和教學管理、教學保障工作中的其他問題。

3.聽課可采取定時聽課(即按計劃有組織的聽課,一般是聽課前將聽課人、聽課時間、地點等通知給授課教師的一種方式)、不定時聽課(一般是聽課前不打招呼,直接進入課堂聽課)或推門看課(一般指教學管理人員)等方式。

4.每次聽課時間至少1課時。

5.聽課人員要認真填寫《聽課記錄表》。

6.由學校領導、督察組或教務處統一組織的聽課,聽課后要及時認真地組織評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第三條聽課管理

1.聽課人員在聽課后,應及時、認真填寫《聽課記錄表》,交教學秘書處存檔。

2.定期對《聽課記錄》中記載的主要問題進行整理、匯總、通報,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必須堅持執行聽課評課制度,并將其記入個人的年度考核中。

4.所有教師崗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務必完成聽課任務,否則不能參加職稱評聘、評優選先。

第二章評課制度

第四條評課的原則

1.每次聽課以后都要及時進行評課,只要參加聽課就有義務和責任進行評課。

2.堅持客觀、公正、公開原則。聽課人員要根據聽課情況客觀如實地對授課人的教學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有話講在當面,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聽評結合,以評促學,以學促教的原則。聽課是評課的前提,評課是聽課的總結,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第五條評課的方式

1.評課時要心平氣和地采用面對面的討論和交流。要將優點說全,缺點講透,評價恰當,以理服人。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教學管理人員根據可以需要在課后預約授課教師座談交流。

第六條評課的內容

1.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看任課教師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導向性。“全面”是指能從理論知識、動手能力、教書育人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知識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專業和學科特點,體現專業所面對的職業崗位群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準為指導,體現專業特點,符合學生專業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看任課教師能否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主要評價任課教師的知識教授是否準確、科學,是否準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看任課教師是否精心組織、處理教材,即是否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1)評教學思路設計。看任課教師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是否脈絡清晰,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評課堂結構安排。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學生、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好的教學方法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從四個方面考察和評議:

(1)看板書(或教學課件)。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

(2)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6.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1)是否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是否努力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導、鼓勵;

(3)是否培養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習慣;

(4)是否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5)是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意識,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7.評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要體現以下三方面的特點: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目標達成度高;三是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生負擔合理。

第七條評課的組織管理與評課資料收集建檔

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和專兼職教師可根據各自需要進行不定時隨機聽課,聽課后應即時評課,與任課教師當面交換評課情況,并將聽課評價表及時交教學秘書,以便及時匯總、發現問題,學院按學期將資料裝訂成冊,建檔保存,以備查閱。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