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程游戲化在體驗活動中發揮獨特教育潛能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讓課程游戲化在體驗活動中發揮獨特的教育潛能
現代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揭示,體驗學習是兒童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幼兒必須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
情境中通過生活具體地、多種感官參與來進行學習。如果缺少了動手、動腦、動身的機會,就不
可能有真正的有效學習。因此,幼兒的學習與親身體驗是分不開的。對于幼兒來說,體驗是他們
對待世界更為普遍的一種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對事物、對人都傾向于采用體驗的態度。荷蘭文
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曾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
、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幼兒課程教學游戲化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征
,課程游戲化就是一個讓孩子體驗的世界。在這里,充盈了幼兒自身的生命,他們盡情、忘我、不
知疲倦,他們不為任何其他的目的,僅僅是在游戲中充分地學習和享樂。
“孩子認識世界有其獨特的方式,在幼兒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邏輯嬗變以一種詩性的邏輯,不完
善的科學演繹為想像的藝術。”孩子正是以這種“融合式”的認識方式來認識世界的,這種“融
合式”的認知方式通常外化為幼兒的體驗活動,即在各種游戲中獲得體驗,提升經驗。因此,我
們要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調整和實踐我們的課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體驗式游
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也許從頭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
是在“玩”的同時引發,支持并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一、在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身臨其境的體驗環境、過程和結果,成為活動中的主人翁,自主生
成小的主題活動。
幼兒的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現代幼兒教育呼喚體驗教育,體驗強調的是個體的親
身經歷,強調的是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參與活動和生活積累,因為只有親歷親為,才能形成一定
的經驗。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以體驗活動為載體,關注幼兒活動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充分發揮幼
兒自我發展的能動作用,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積極的自我體驗;讓幼兒通過實踐來認識、體驗
周圍事物與自己生活的關系,使幼兒在體驗的基礎上來構建知識、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提升經驗
,讓幼兒更多的體驗生活、體驗自然、體驗社會,從而養成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質,讓幼兒充分
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有力推進幼兒各種潛能的發揮,最終讓幼兒感悟到體驗的快樂,為幼兒的
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完整的游戲和體驗活動,使教學游戲化。教學活動游戲體驗化在設計上有
兩種策略:一種是整個教學活動就是一個完整的游戲體驗活動,游戲體驗在規定的教學時段里可
反復進行,如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音樂游戲“找小貓”、科學游戲“吹泡泡”等等;
另一種是游戲體驗只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某個特定時間段出現,成為教學活動的一個環節,比如
用體驗的方式導入活動:科學活動《瓶子與蓋子》中,可以讓幼兒端著盛滿水卻沒有蓋子的瓶子
,談談自己的感受,了解瓶子和蓋子之間的親密關系和對應性,從而體驗到了蓋子的重要性,進
行自然而然的教學活動。幼兒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而獲得的知識經驗比教師一味的說教要的深刻
許多。同時也可把某些體驗用于教學的結束環節,以鞏固某些知識或技能:健康活動《明亮的眼
睛》中,在活動中幼兒已經了解了眼睛的構造和作用后,教師可引導幼兒閉上眼睛進行體驗活動
,進一步感知眼睛的重要性,從而很好的保護自己的眼睛,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及萌發幫助
盲人的美好情感。這種設計在結構上比較緊湊,教師主要利用為各領域教學編制的體驗活動來組
織、滲透在各個教學活動之中,以提高教學活動游戲化的進程,使幼兒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
當然,幼兒也常常用自己喜愛的體驗方式,表達自己對文學作品中角色、情節的理解,從而
生成新的活動體驗。這類體驗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動作性較強的角色表演體驗,比如幼兒學習故
事《小蝌蚪找媽媽》后,在體驗游戲中常常變身為小蝌蚪的形象,感知故事內容和順序,了解小
蝌蚪的生長過程;另一種是情節性較強、內容豐富、角色較多的主題游戲體驗,比如文學作品《
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于是圍繞老鼠和貓兩家發生的故事為體驗線索,在教師的帶
領下生成了的各自不同的主題游戲。
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幼兒常常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參觀社區環境,了解社區周圍的設備、
設施,如參觀醫院、郵局、銀行、超市、菜市等,這類教學體驗式活動是幼兒生成角色游戲的又
一條渠道,他們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對環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戲體驗中表現出來
。
體驗活動充分注重了幼兒的感受,感覺,感知,而老師也轉變為孩子“學習”中的大伙伴,合作者。
只有當幼兒放開手腳全身心投入到體驗活動中,“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一種束縛,
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才會有意義,有價值,實現教育目標才不會是
空洞乏力的,幼兒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才切合實際。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們
還要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去尋找適合幼兒學習的新途徑,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翱翔,讓他
們自己去領略人生的樂趣,感悟生命的真諦!
二、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設身處地的感受角色、體驗生活,推進社會性良好的發展。
區域活動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也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它
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操作和探索中,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客觀事物
。我們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創設良好的游
戲環境,并設計出游戲角色分明的角色標志牌,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后有機會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既鞏固已有的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了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
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游戲性體驗是指兒童作為主體,在各種游戲中產
生的對活動的主觀感受和內部心理體驗,他影響著兒童對游戲的態度和評價。根據這一理論基礎
,我們在教室里布置了許多特色區角,比如:醫院、餐廳、劇院、理發店、娃娃家、肯德基等,
老師們就利用家長提供的各類廢舊物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了區角所需的精美手工作
品,豐富區角的游戲材料,為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切身的感受和交流游戲內容做好了充分的準
備。孩子們每天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們有機會在模擬的生活場景中體驗,懂得一些相關
的常識,增進對社會的了解。這個活動不僅讓教室變得更加漂亮可愛豐富有趣,孩子們也收獲了
不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及快樂。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每次接寶貝放學,小家伙都會邀請媽媽或
阿姨,跟他一起玩扮演游戲,十分開心,家長們來看了也是嘖嘖稱贊。
此外,在區域游戲中,教師也要以游戲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幫助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獲得新的游戲經驗,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在區域美工
活動“蛋殼貼畫”中,教師以這樣一段話引入體驗活動:“我們今天要到熊媽媽家做客,但熊媽
媽家的路特別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們怎么辦呢?”進而引出“幫熊媽媽鋪一條路”,讓幼兒
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小小歡樂谷”的表演區域活動中,教師還經常會根據各種活動的需要
,帶領幼兒把身邊的環境一會兒體驗為大海,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又體驗為草地,小
雞在草地上游戲。這種天以內的方式對年齡越小的幼兒運用得越多。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較多地
利用了表演體驗的因素,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區域活動的教育效果。在這種體驗式區域
游戲的互動中,老師和幼兒成為了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互動中學習友好相
處、合作的規則,他們在活動中自由分配、承擔任務,他們有的選擇表演,有的選擇設計,每個
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形成了熱烈的幼幼互動局面,氣氛活躍。
三、在戶外活動中,引導幼兒變身游戲角色,體驗克服困難的過程,獲得機智、勇敢、自信、團
結、互助等良好品質的提升。
在戶外活動中,以假想的體驗方式組織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根據活動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
體驗。一種是對角色的假想體驗,如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經常以動物媽媽的身份出現,而小朋
友們則是動物媽媽的好寶寶。另一種是對情節進行假想體驗,并以此來串聯活動的各個環節。在
活動中教師以假想一些情節體驗,吸引幼兒參加活動。
今天的戶外活動,我組織幼兒一起玩了賽龍船的游戲。在活動一開始,我先幼兒自由的嘗試幾種
具有創造性的游戲如:讓幼兒兩人從兩邊同時走獨木橋,讓幼兒想一想怎樣才能走過小橋,而且
自己和對方不被擠到橋下。還讓幼兒拿一張報紙變成一個“連體人”一起向前走或跑,盡量不讓
報紙撕開,通過兩個游戲激發幼兒之間的合作意思,和體驗成功的快樂。接著在游戲中我引導孩
子們看了賽龍舟的視頻,知道了這種民間特色活動的意義,并引導所有的幼兒以“龍舟號”的角
色身份體驗在整個活動之中,我將孩子們分成了三個“龍舟”,分別發放道具,引導孩子體驗團
隊合作的重要性。活動中我沒有進行比賽,更沒有相關的說明和要求,但孩子們也樂在其中,通
過自主的探索體驗,嘗試失敗后的成功,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同伴友好的合作,真正體驗到了
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帶來的快樂。就這樣,幼兒們在賽龍船的游戲中,玩得興致勃勃。后來我將
“龍舟”的道具拿下來,又引導孩子們進行創新式的游戲,只見孩子們幾人一組,后面的小朋友
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一排排的龍船就好像一條長長的巨龍,龍騰虎
躍的歡舞著,就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玩著賽龍船的游戲。在游戲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同伴
之間相互合作的意識,而且還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們在游戲中充分體驗
了成功的快樂,和愉快的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們在游戲中即玩得開心,又學得開心。此
外我們還延伸這種體驗游戲,請來了孩子們的家長也參與到“龍舟號”的活動中來,并增加了活
動的難度,進行了障礙游戲活動“躲山礁”,以此來增進親子的情感,進一步體驗了活動里中要
不怕困難,努力克服困難的簡單道理。這種體驗式學習方法有別于傳統游戲,它不以勝負為目標
。參加者必須暫時放棄自己的身份,拋開年齡的界限。通過參與、身體力行,培養團隊精神,學
習有效溝通,拉近距離。戶外體驗游戲是孩子們成長的一部分,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這種
體驗式的游戲,幼兒只有在各種體驗活動中才能盡情大膽地參與同伴、師生之間的交往,才能使
他們的個性、社會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此外,幼兒園還可以根據院所特點帶領幼兒進行農家樂游樂基地體驗活動,那里是孩子游玩的樂
園,那里是孩子們知識的海洋,那里是孩子們體驗的天地。在那里,孩子們可以親自接觸農田、
農場,進行各種體驗活動,如:磨豆漿、壓水井、做燈籠、抓魚、燒烤、拔河、播種、采摘、收
割、放風箏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孩子們親身感受了各種勞動,體驗了勞動的光榮,懂得了只有熱
愛勞動,才會有美好的生活。正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增長了科普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
逐步變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信。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空間,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給孩子一個嬉戲的舞臺,讓他們展示兒時的風
采;給孩子一個求知的啟迪,讓他們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快
樂的學習,體驗式學習的樂園。我們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應該讓教育回歸生活,把游戲還給孩子
,讓孩子置身于快樂的生活和游戲的體驗之中。總之,幼兒園課程建設要立足生活化、游戲化,
體驗化,讓孩子們真正的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快樂的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招生老師游戲編程課程顧問崗位職責描述崗位要求
職位描述:
崗位職責:
1、接待客戶來訪咨詢,解答上門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
2、通過電話等方式,跟進客戶的需求;
3、為客戶制定合理的課程;實用的課程
4、準確收集、統計、整理咨詢數據。
職位要求:
1、22-30歲,大專學歷;
2、培訓行業或相關銷售工作1-2年;
3、工作積極主動,具有較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職業心態,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工作地點:上海各中心就近安排
篇3: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吹泡泡》活動反思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吹泡泡》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比較有趣的游戲活動。首先是幼兒在“吹泡泡”游戲活動中,幼兒玩的非常開心,讓幼兒有了愉快的情感體驗,并通過不斷實踐知道并能發現所吹泡泡有大有小,用的力度不一樣,氣息不一樣,吹出來的泡泡也不一樣,看到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天真燦爛的笑容,看到幼兒對五彩繽紛的“泡泡”是那樣的喜歡,對科學現象它充滿了興趣與好奇心,能通過實驗吹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并透過吹起來的泡泡看到五顏六色的泡泡,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理解了五顏六色這個成語,并真切地明白了它的含義,通過活動培養了孩子對科學活動的濃厚興趣,通過今天的這個活動再次讓我明白玩中學,學中玩的真正意義。
游戲活動中我讓孩子自由大膽的玩,幼兒跟著吹出來的“泡泡”時而升高,時而降低,時而變大,時而變小,或一不小心吹破。游戲結束時,平時最頑皮的孩子也對我說:“老師,今天的吹泡泡游戲真好玩。”課后我想: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只有更新理念讓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的主體,我們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不束縛孩子的行為、探索的興趣與欲望,才會讓幼兒真正體會到游戲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才能真正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